书城文学追梦
6968300000095

第95章 行至玉泉路

一日,老邹进门后,寒暄几句,继而冒出一句话:“我们都行至玉泉路的人了,得空就想聚聚。”我不知道把60岁比做行至玉泉路的人是否妥当,是否这个岁数的人距离八宝山只有一站地。但他的话却深深触动了我那颗敏感的心,让我感慨多多。

老邹是我爱人的发小儿、同学、挚友,一米八的大个子,很是健壮魁梧。他时常登门,来后有啥吃啥,很随意,和自家人一样。每每举杯畅饮,不亦乐乎。几杯小酒下肚,两人的话越发多起来。我在一旁,看他们喝得吱吱有声,听他们聊得津津有味。老邹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很能感染人,他说的许多大实话都包含着一定的人生哲理。

不管人们愿不愿意承认,人的一生就是逐渐走向八宝山的过程。婴儿出生落地,每度过一天,就是朝着死亡迈近一步。尽管这话听着消极刺耳,嚼着苦涩残忍,但这是不争的事实,只不过人们不愿意如此想如此说罢了。

一个人独坐电脑前敲字的时候,一个人灯下捧书阅读的时候,眼睛疲劳了,喜欢闭目养神片刻。喜欢胡思乱想。我觉得,一个儿童,其生命历程如果用看得见的东西比喻,我愿用一斗绿豆来形容,每过一天,就是吃掉一粒儿绿豆。那满满一斗绿豆,数量大得惊人,一粒一粒,且吃呢。到了青年,斗里的东西恐怕要变成黄豆了,那数量比起绿豆来,要减掉不少。到了中年呢,斗里的东西是否应该变成蚕豆了,数量再一次大减。而到了老年,斗里的东西恐怕要变成核桃了。过一天,拿出或吃掉一个核桃,已经到了让人格外心疼格外珍惜的时候了。我知道老邹珍惜每一次挚友相聚,我懂得他说那句话的意思。闭目养神的瞬间,脑子里蹦出的这个比喻。恰当与否,大概意思应该不会有问题。

近日,读丰子恺的随笔《渐》,从中感受到不少东西。他说,使人生圆滑进行的微妙的要素,莫如“渐”;造物主骗人的手段,也莫如“渐”。在不知不觉之中,天真烂漫的孩子“渐渐”变成野心勃勃的青年;慷慨豪侠的青年“渐渐”变成冷酷的成人;血气旺盛的成人“渐渐”变成顽固的老头子。因为其变更是渐进的,是由秒、分、时、日、月、年渐进的,犹如从斜度极缓的长远的山坡上走下来,使人不察其递降的痕迹……舞台上如花的少女,就是将来火炉旁边的老婆子。这句话,骤听使人不能相信,少女也不肯承认,实则现在的老婆子都是由如花的少女“渐渐”变成的。

“渐”是无形的,你看不到它轻轻挪移的脚步,“渐”又是有形的,多年后你会惊诧它改变世界的巨大力量。是的,作为一个普通女性,时间正在渐渐把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向着老婆子演变,最终将把她化为苍茫大地中的一把泥土,了无痕迹。从此,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再也看不到听不见了。细想想,很是伤感,很是无奈,很是残酷。

说来奇怪,我在拥有一斗绿豆的年龄,就对死亡产生了恐惧。那个场景,至今记忆犹新。夜幕降临的时刻,父母收工回来,他们一个烧火,一个擀面条。我静静地坐在几步远的井台旁看着他们忙碌,看着从灶间冒出的袅袅炊烟和火苗,一个恐惧死亡的念头突然冒出来:人死后,永远……永远……永远都看不到眼前的一切了,太可怕了!多愁善感的小女孩眼里含着泪想了很多。觉得当人不好,当人总要死的。当猪?也不好,过年要被杀掉的。当马牛羊鸡鸭狗?也逃脱不了死。当树?树也有被砍伐的时候。唉……我长叹一口气,陷入极度恐惧和苦恼中。我把这个想法说给大人听,成了一位爱开玩笑的老头儿的笑柄。他见了我就问:到底当什么好啊?想明白没有?那种恐惧,在我上小学后,便远远地抛到了脑后。

人生,说白了,就是个从生到死的过程。人生之所以美好,是因为她的宝贵,是因为她只有唯一的一次。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的一生只不过是短暂一瞬。几千年来,芸芸众生自生自灭,了无痕迹。如何让有限的生命历程变得充实,变得有意义有价值,这才是不管拥有一斗绿豆、黄豆、蚕豆还是核桃的人,所应该认真思考的。

茫茫人海中,有惊天动地伟大壮举的人、能千古留名的人,毕竟是极少数。作为一个普通人,珍惜每一天,过好每一天,多做些有利于家人、有利于他人、有利于社会的具体事情,使身边的人,因为有了你而快乐而幸福,人生的历程就算走出了自己的精彩。

写于2011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