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去日苦多
6784400000022

第22章 关于火柴的起源

我们现在用的火柴是从西方学来的。我小时在家里都习惯叫火柴为“洋火”。根据英国大百科全书的记载,西方人家里用火柴是十九世纪才有。一八○五年,有一个叫襄瑟尔(Chancel)的法国人,发明了用木条蘸硫磺做火柴。后来到一八二七年,一位英国人渥客尔(Jhon Walker)才正式做出火柴。至于安全火柴,则是在一八五二年由瑞典人伦斯特融(Lundatrom)制造的。所以西方人用火柴只是近一百年的事情。

我们国家在唐朝、宋朝以前比欧洲先进得多,在科学技术方面当然也是如此。元末明初浙江黄岩人陶宗仪在松江写过一部《南村辍耕录》。《辍耕录》卷五有一条说:“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镕硫磺涂木片顶分许,名曰‘发烛’,又曰‘焠儿’,盖以发火及代灯烛用也。”这就是当时的火柴。他在文中又引用宋陶公榖的笔记小说《清异录》说:“夜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知者,批杉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既神之,呼‘引光奴’。今遂有货者,易名‘火寸’。”文内又提到“史载周建德六年,齐后妃贫者以发烛为业,岂即杭人之所制欤”。从这些记载来看,不仅在陶宗仪的时代,中国人就用火柴,而且在唐代后期,至少在杭州,人们已经习惯用火柴;同时,当时穷人已经拿火柴当买卖了。从火柴的制造方面看来,用木条涂硫磺,用来引火,中西完全一样,不可能是偶合,显然是从中国传到欧洲的。

蒙古帝国的势力曾远达欧洲,带过去许多东方文化是很可能的事。法文里火柴叫Allumette,同中文里的“引光奴”很接近。当时人叫“火寸”,现代人叫“火柴”,恐怕也是一声之转,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写一个可怜的小女孩,靠卖火柴为生。在天寒雪冻的冬天,自己靠擦火柴取暖。在火柴的微弱光亮中,她幻想有钱人家的富裕温暖生活。《清异录》所说的“齐后妃贫者以发烛为业”,国破家亡的妇女所经历的情景与卖火柴的小女孩相差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