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去日苦多
6784400000023

第23章 荷马史诗(1)

——《伊利亚特》和《奥德赛》

古代希腊诗人荷马的两部著名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在欧洲,两千多年来一直是叙事诗的典范;在中国,虽然这两部史诗今天还没有完整的译本,但对于略有一些文学常识的人也早就不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了。就是这样,要在一篇文章里把荷马史诗简略地介绍一下,却也不容易。首先因为史诗的背景,公元前十一至公元前八世纪间的地中海东部文化以及此后几世纪的希腊文化,对一般中国读者来说,还是比较生疏的,总需要简单介绍一下,而这又不是三言两语所能够说清楚的。其次,因为关于这两部史诗本身还存在许多问题:荷马有无其人,是什么地方的人,什么时代的人,史诗是什么时代的作品,是否为同一人所作等等,而企图把这些问题说得准确一些,就又是很不容易的事情。几个世纪以来,西方学者把“荷马问题”当作一种专门学问来研究。资产阶级学者们拼命钻牛角尖,写出了一大本又一大本的繁琐考据,他们中间许多无聊的争辩,在我们看来,是非常可笑的;但是他们考据的“成绩”我们却也不能完全忽视。他们缺乏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科学方法,因而不能抓住问题的核心,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可是他们的辛勤劳动却也发掘出一系列的问题,也丰富了这方面的研究。我们今天打算说明以上一些问题,也还要从他们的考据成果出发,不过同时又要小心,不要使自己也掉到繁琐考据的泥坑里去。

先把两部史诗的形式和内容简单介绍一下。

两部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每一部都分为二十四卷,每卷都有四五百行,有时多到六百行,所以两部史诗都在万行以上。诗体是古代行吟诗人所用的一种“六音节诗”,每行约有十二个轻重音,朗诵起来是很好听的。这种诗听起来的感觉同我们习惯的五七言都不大一样。

两部史诗的开始都有几句开场白,诗人请诗歌之神启发他唱出这段故事,同时把史诗的主题也说出来。这在《伊利亚特》里是这样的:

我歌唱阿基里斯(Achilles)的暴怒,那一次不幸的暴怒,按照天帝的旨意,使得阿凯(Achaeans)人遭受了许多苦难,使许多英雄命丧黄泉,尸首被飞鸟和野狗吃掉。诗歌之神啊,让我们开始叙说大王阿加曼农(Aagamenon)和辟留(Peleus)之子伟大的阿基里斯是怎样争吵起来的。是哪一位天神使得他们争吵呢……

在《奥德赛》里是这样的:

诗歌之神啊,请给我那足智多谋的英雄,如何在攻破了特洛亚的神京之后,他飘流到许多地方;他看到许多部族的城市,他在大海上受了许多痛苦,挣扎着要自己保存生命,要使得伙伴们得以还乡;虽然他愿意这样,他却没有能够救了他的伙伴们,他们自己的罪过使他们灭亡了;因为那些糊涂的人们吃了太阳神修贝里昂的牛,所以天神就不让他们生还。天敌的女儿,诗歌之神啊,给我开始讲吧,从哪里说起都可以……

然后故事就开始了。《伊利亚特》这部史诗原来名称是《关于伊利昂城的史诗》,伊利昂就是特洛亚人的都城;《奥德赛》这个名字是《关于奥德修的史诗》的意思。我个人认为这两部史诗应该译做《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较为合理;但是《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个中文译名大家已经习惯了,所以不改也可以。《伊利亚特》的故事是这样的:古代有一个强大的国家名叫特洛亚,它是希腊各部族的劲敌。而希腊各部族,当时称为阿凯人,则以迈锡尼(Mycenae)的王阿加曼农为首,他是阿凯人的“共主”。特洛亚国王普利安(Priam)的儿子巴里斯(Paris)拐走了阿加曼农的弟弟曼涅劳斯(Menalaus)的妻子海伦(Helen),这就引起了希腊和特洛亚的战争。希腊远征军的统帅是阿加曼农,但全军中最出色的英雄是阿基里斯;特洛亚人方面最出色的英雄是普利安国王的儿子赫克忒(Hector)。史诗开始就叙述阿加曼农同阿基里斯有了争执,阿加曼农夺掉阿基里斯的女俘,阿基里斯因此拒绝参战。特洛亚人开始占了上风,他们把希腊人赶回船上,并准备放火烧船,而阿基里斯依然袖手旁观。这时阿基里斯最亲密的伙伴帕特洛克雷(Patroclus)借了阿基里斯的盔甲去战斗,杀了不少敌军的大将,但在特洛亚城外,赫克忒同他交战,把他杀了,并且拿去阿基里斯的盔甲。阿基里斯听到他的爱友战死,决定要复仇。天神给他重打了一副盔甲,他狂暴地向特洛亚军进攻,所向无敌。最后赫克忒同他交战,他杀死了赫克忒,并把赫克忒的尸体绑在车上拖走。后来普利安王到希腊营里要回了尸体,给他安葬。史诗就到此结束,当然这只是古代关于特洛亚战争的传说的一部分。前面还有特洛亚王子巴里斯如何拐走著名的美妇人海伦,那是司情爱的女神帮他做的,因为巴里斯得到一只神异的金苹果,而他决定把这金苹果送给司情爱的女神了;还有天神为什么不和,有的天神们帮助特洛亚人,有的却帮助希腊人等等。后面还有阿基里斯杀了赫克忒以后,巴里斯又用毒箭射中了他的脚踵,那是阿基里斯唯一能够受伤的地方,阿基里斯就死掉了。此后希腊人攻打了很久,还是攻不下特洛亚城,双方各有死伤。最后根据足智多谋的英雄奥德修(Odysseus)的献策,造了一只大木马,内藏兵将,其余的远征军上船,假装撤退。特洛亚人看见包围解除了,就把木马运到城里。在夜里,木马里的伏兵打开了城门,外面的人涌进来,歼灭了特洛亚人。特洛亚城是在打了十年之久才陷落的。

《伊利亚特》这部史诗只采用了阿基里斯同阿加曼农争吵,拒绝参战,后来重新参加战斗,杀死了特洛亚主将赫克忒这一段。这种处理是很高明的,故事有头有尾,相当完整,但是也可以看出听故事的人对于攻打特洛亚城的整个故事也是很清楚的;如果不了解故事背景,就会显得无头无尾了。

《奥德赛》的故事是这样的:十年战争后,打下了特洛亚城,夺回了著名的美妇海伦。希腊人在回国途中,曾长期飘流各地,其中伊大卡(Ithaca)岛的国王奥德修整整漫游了十年,才回到家乡,他在途中的冒险就构成了史诗的主要内容。离开了特洛亚,奥德修同他的伙伴们首先到了契空尼人(Cicones)的地方,攻下了王城并同他们交战;离开那里,又到了吃莲花的人的国土,吃了这种花就忘记家乡了。然后又到了巨人岛,被一个独眼巨人捉住,关在山洞里,奥德修用酒灌醉巨人,又用火烧灼的木棒弄瞎了巨人的眼睛,自己藏在羊肚子下面,逃出了巨人的洞。然后又到了风神的岛上,风神给了他一只口袋,把不利的邪风都装在里面,一路风平浪静;后来他的伙伴偷偷把口袋打开,以为里面有宝贝,于是狂风大起,把他们吹远了,又回到风神岛,但这次风神拒绝帮助他们。他们又到了另一种巨人的岛上,被巨人们用鱼叉叉起,吃掉了不少伙伴。后来又到巫女塞栖(Circe)的岛上,塞栖用巫术把奥德修的一些伙伴变成了猪。从这里他们到了大海的边缘,到了死人魂魄所居的幽土,奥德修又看到战死的英雄们的鬼魂,听到过去先知的预言,告诉他未来的事。后来又遇到人头鸟身的怪物西棱(Sirens),它们的歌声有无比的魅力,听到歌声就永远不想离开;奥德修把伙伴们的耳朵用蜡封住,又把自己捆在船桅上,才得脱险。然后又到了海中怪物斯鸠拉(Scylla)和卡瑞布狄斯(Charybdis)的地方,被怪物吞吃了一些人。他们到了太阳神的岛,奥德修的伙伴不听他的警告,吃了太阳神的牛,结果风浪大起,全部都淹死了,只留下奥德修一个人,飘到神女卡丽普索(Calypso)的岛,留住了许多年。后来他又到了斐亚基人(Phaeacians)的国土,国王阿庚诺(Alcinous)盛情招待他;最后回到伊大卡岛。在这十年中间,他的妻子还在等待他,但岛上的许多贵族公子都想娶她,整天在他家里大吃大喝;他的儿子帖利马卡(Telemachus)这时已长大成人。奥德修假装一个乞丐回到家里,试探他的妻子,杀死了那些求婚的人,又做了伊大卡岛的王。

《奥德赛》这部史诗是用了倒叙的方法;故事一开头,先讲天神决定让奥德修返回故乡,奥德修的儿子出去打听关于他失踪的父亲的消息,神女卡丽普索服从天神的旨意,放奥德修回去。他到了斐亚基人的国土,在这里他向国王阿庚诺叙述了他过去九年的遭遇,然后离开那里,回到故乡;从第十三卷以后是他回到家乡后的事。这样处理也是很巧妙的,免得使一项又一项的惊险遭遇变得冗长而单调。不管荷马究竟是什么人,总之这个诗人是很懂得讲故事的技巧的。很明显,《奥德赛》这部史诗的结构不能像《伊利亚特》一样,因为史诗不是讲述一个事件,而是许多航海的冒险故事组成的。

下面我想再谈谈史诗的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