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李银河:我的心灵阅读
6750600000063

第63章 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与《弗兰妮》

《麦田里的守望者》

这是我第一次在小说中看到对骂人话的正面使用。在读书笔记中随手拈来可以找到这样的话:“到处都是他妈的伪君子。”当时,对于小说中的人物性格、观念、语言有一种着魔般的感觉。这种阅读经验是从未有过的、全新的。从这本书,我了解到古典作品与现代作品的区别。由于它“每一页都是惊奇和快乐的源泉”,这本书真的无愧于“小说史上罕见的奇迹”这一评价。

这本小说在西方世界引起轰动。在美国,几乎所有大中学校都有一帮模仿小说主人公霍尔顿的学生,他们穿风衣,倒戴鸭舌帽,模仿霍尔顿的言行风格。该书甚至被美国一些大学的社会学课程指定为了解当代美国社会现状的必读书。该书影响遍及世界,例如苏联青年作家阿克肖诺夫的作品就深受其影响。小说是在为极度苦闷的当代青年代言,提出“人生目的”这个永恒的问题,震撼人心。尽管小说并未对这一问题给出答案,但是如果有谁能够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他将是一个伟大的人。

典型语言风格:

嗯,那是十二月,天气冷得像巫婆的奶头,尤其是在这混账的小山顶上。我一边在信口胡扯,一边却在想别的事。我一个劲儿琢磨,湖水冻严以后,那些野鸭到底上哪儿去了。

——看了这本书之后,只要看到冰冻的水面,我常常想起这个问题。

真正有意思的是那样一种书,你读完之后,很希望写这书的作家是你的极要好的朋友,你只要高兴,随时都可以打电话给他。

——那是因为他在书中让你看到了他的真性情,而且他的文字直抵你的内心,与你的内心对话了。

她总有五千本笔记本。你再也没见过一个小孩子会有那么多笔记本。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真正喜欢的工作就是这个。

——世上有那么多种工作,为什么他真正喜欢的只有这一种。从初读这本书时起,这个问题就在心头萦绕不去。我想,这是因为做这件事的人带着孩子式的天真、纯净的心情,身处美丽的景致之中,自由自在,随心所欲。他在做着什么,又像什么也没做。

《弗兰妮》

塞林格除了《麦田里的守望者》,再没有什么好的小说,他大概就是冯唐作家分类法(能写一本书的作家;能写两本书的作家;能写多本书的作家)中的第一类吧:只能写一本书的作家。

我不是害怕竞争,我害怕我会竞争——这让我恐惧。这就是我离开戏剧系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喜欢掌声,喜欢观众围在我身边狂呼乱叫,而对这一切又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我觉得耻辱。我真厌恶。我厌恶自己没有勇气去做一个绝对无声无息的人。我厌恶自己以及一切想出人头地的人。

——决心做一个绝对无声无息的人,这是大多数人憎恨但是不得不接受的命运。人都希望自己的人生精彩一些,有一些声息。但是能实现这个愿望的人不多。

他们十分怕死,这很蠢。死只不过是挪开身体里的障碍,放灵魂出来。

——当把人生的一切彻底想清楚之后,死的确没有什么可怕的,早几年晚几年而已,只是少享受几年快乐的感觉而已。

我不是圣人,我只不过是个灵魂完善的人。

——灵魂完善非常重要。所谓完善,我想在于两点:首先,灵魂应当是完整的,不是残缺不全的;其次,灵魂应当是美好的,不是丑陋猥琐的。

在美国,玄想以及过内心生活很不容易。如果真这么做了,别人会以为你是个怪物。

——中国人其实也不爱玄想,要想过玄想的生活,恐怕还要去印度,或者用印度人的态度生活在别处。

您问我怎么能够只要愿意就能超脱有限空间。我那么做时,绝不用逻辑。您必须首先摆脱逻辑。亚当吃的苹果里有什么?逻辑。苹果里就是逻辑和理智这类玩意儿。所以——在我看来——您要做的就是把它吐出来,如果您想看到事物的真相。您会看到一切皆无极限。

只有摈弃逻辑和理智,才能超脱有限空间。逻辑和理智都是在有限空间才存在和有用的。无限空间中的精神生活是非逻辑和非理性的。

如何教育:

我会首先把孩子们召集起来,教他们如何沉思玄想。我会试着教他们如何发现自己究竟是谁,而不是他们的姓名啊什么的(不告诉他们大象很大,大象有鼻子,而是让他们自己看。)(会不会无知呢?)他们不会比大象、比小鸟、比树更无知,以存在方式而不是以行为方式存在并不是无知。——人的存在不仅需要做各种行动,还需要沉思玄想。前者是以行为方式存在,后者是以存在方式存在。仅仅知道自己叫什么名字是不够的,还要知道自己是谁。而要知道自己是谁,不仅要看自己做了些什么事情,还要真正认真深入地想,冥思苦想,自己到底是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