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李银河:我的心灵阅读
6750600000013

第13章 赫尔岑的《谁之罪》

小说写了三个性格截然不同的人物:正直的教师克鲁采弗尔斯基;自由奔放开朗坚毅的柳波尼加;聪明无用、在宦海中浮沉十年一事无成的别尔托夫。克鲁采弗尔斯基爱上了柳波尼加,结成幸福的家庭,但是柳波尼加又爱上了别尔托夫。结局是别里科夫的被迫出走和克、柳一家幸福生活的结束。

赫尔岑的小说给人一种感觉:它有着满得要溢出来的思想。作者有着多么丰富的知识和思想,又是多么富于观察力和理解力啊。赫尔岑的文字不知为什么总是特别能拨动我的心弦,是因为深刻?是因为开阔?是对于人类历史的纵向观察的卓越眼光?还是对于社会现状的横向观察的卓越才能?总之,他的文字除了让人感到对社会现实及各类人物的深刻理解之外,还散发着一种他从事的工作的强烈诱惑力,即观察人生和社会,并且对它们做出真实的深刻的描绘。赫尔岑的文字对我后来选择社会学作为终生的事业具有潜在的影响。

虽然仅仅是一部小说,但是读者能从中看出诸多社会问题,其中包括:

社会的黑暗:社会上层、官僚机构的腐败;了无生气;阶级压迫。

家庭中妇女地位的低下:妇女社会经济地位的不独立造成不幸的婚姻。

道德伦理方面:不能离异的婚姻之不合理,对人性的摧残,对人类美好情感的摧残。

人生观方面:揭示书本与现实的距离。怀抱着过于美好的理想,不敢面对黑暗丑恶的现实,人将在社会中处处碰壁,一事无成。人不可以只有理想,不懂现实;只懂书本,不懂社会。要做成一件事,必须专心致志,锲而不舍。

拿破仑说,命运是一个毫无意义的词。

——所以拿破仑发挥了那么巨大的历史主动性,不仅创造了历史,而且创造了自己的命运。

任何野兽走进自己的巢穴,马上会变得老老实实;可是人类一走进自己的窝,就会变得比野兽还厉害。

——对家庭暴力的抨击。

痛苦的经历好像恶果之母,残留在一个人的血液里,一生不会磨灭。有时隐藏着,有时会以可怕的力量显露出来,使肉体感到创痛。

——应当不只是恶果之母,也可能是善果之母:人在经历痛苦之后,由于调整得好,可以成为做好事的动力。

我对于碰到的一切人物的身世,抱有很大的兴趣。世间再没有比普通人的传记更独特更五花八门的了。

——这是搞社会学的原始冲动:对人感兴趣,对人做的事、做事的原因感兴趣。

古话说得好,凡是被人期望得太高的孩子,大了起来往往使人大失所望。

——成功与否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相对于高的期望,令人失望;而相对于低的期望,却可能令人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