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李银河:我的心灵阅读
6750600000012

第12章 屠格涅夫的《前夜》《罗亭》

《前夜》

小说情节简单,但是十分真实细腻,讴歌了冲破传统习俗束缚的美好爱情。它纯洁高尚,但结局悲惨。

受尽人生折磨、生之旅程将要终结的人,不应当拜访威尼斯:它对他将是残酷的,有如少年之日不曾实现的梦想之回忆;可是,对于生命力正在澎湃、自觉着生的幸福的人,它却是温柔的、甜蜜的;愿他携着自己的幸福,到这充满着蛊惑的天空之下来吧,无论他的幸福原来已经多么灿烂,威尼斯总能以自己的不灭的光辉为它更增辉煌的。

——1986年与王小波游览过威尼斯,它的确是一座美丽、浪漫、令人流连忘返的城市。

为什么还有死,为什么还有别离,还有疾病和眼泪?又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美,这样的甜蜜的希望?

——如果没有痛苦和欢乐,人生不值得一过。

每一个人的幸福都是建立在别一个人的不幸上的,甚至自己的利益和安适,也正如雕像要求着座子一样,要求着别人的不利和不适。

——按照这种逻辑,所有的社会都是零和社会,所有的人际关系都是零和关系。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尼采说过,性活动是一个例外,其中一个人的快乐并不是以另一个人的痛苦为前提的,是一种双赢的活动。这种活动在人类的所有活动中并不多见,所以尼采对宗教的反性态度极为反感。

《罗亭》

罗亭成为一种人物的文学典型:敏于思而拙于行。在学生时代他追求真理,充满改造社会的热情,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他一事无成。他在理想和虚无中选择了理想;在空谈和现实中选择了空谈。他有改革的理想,有成就一番事业的热望,因此哪里也无法让他满意,无法让他的理想实现,使他追求改变的强烈愿望稍稍得以满足。在现实生活中,他不谙世事,常常好心办坏事,在该做出决断的当口优柔寡断。

人假使没有骄傲便是无价值的。骄傲是可以把地球从它的基础上移动的杠杆。只有能够驾驭骄傲、献出自己的人格为普遍的利益牺牲的人,才配得上称为人。自我主义者将如孤独的不结果实的果树般枯萎,但是骄傲、野心,是臻于完善的动力,一切伟大事业的渊源。

——骄傲和野心是事业成功的动力。

一生中没有某一个时期看来像一只犹豫的兔子似的人,在世界上恐怕永不会有。

——人往往并不知道最适合自己做的事情是什么,犹豫和找寻是常态。

大家都爱他,他牵住了每条心。和他在一起甜蜜快乐,他身上异常的东西是诗和真实。不仅头脑清楚,知识广博,还和孩子一样的甜蜜单纯。

——最令人喜爱的品格是诗意、真挚、甜蜜和单纯。

多少事多少人令我失去信仰。我没有恒心,我永远不能建设什么。这是艰难的。我梦想了许多的改善革新,我要求根本的改革。我试想把自己看得低微一点,我觉得我有一种别人不曾赋有的才能。为什么我的才能不能开花结实?我生活在空谈中,相信着空中楼阁。我有一个“良好的意志”,我是谦虚的,我准备适应任何环境,我需要得很少,我要做最就近的事,甚至很少益处的事。但是不!我永远失败。什么东西阻碍了我,不能和别人一样地生活,一样地做人。我开始怕它了——我的命运。

——眼高手低,优柔寡断,华而不实,这就是罗亭这一文学典型的特征。

《春潮》

俄国贵族青年萨旅居法兰克福,为救人认识了仙玛,又为保护她与人决斗,二人产生爱情。仙玛拒绝了她的富商未婚夫,准备与萨共同生活。正在这时,萨被放荡的玛利亚夫人引诱,永远失去了仙玛。三十年后,仙玛原谅了他,他亦痛惜失去了这纯真的爱情。这是一个因一念之差与纯真爱情失之交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