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悟中学生的优美杂文
6723700000068

第68章 大学生“吧员”晴语

看到这样一条新闻,说是某本科生在兴趣的驱使下,瞒着父母和老师在校外租房,目的是方便自己在酒吧打工。

而在十一长假期间却被父亲抓了个正着,恼怒的父亲当场就扇了他一个耳光……

大学生是否有自由选择社会实践内容的权利?是否有自由选择社会实践地点的权利?

学校是否应该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作必要的指导与安排?家长又是否应该支持和理解大学生所做的某些选择?

大学生就业形势本来就不乐观,从目前的招聘信息来看,招聘单位往往拒绝应届毕业生,或者严格来说拒绝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实习工作经历的大学生,所以在大学期间为自己找一份工作,似乎已经成了某种时尚的必修课,尤以文科类专业学生为众。

从这点上我们可以说,大学生的确是很有必要在大学期间为自己找一份合适的、并且可以锻炼自己的工作,一来可以让自己提前感受社会氛围下的工作气息;二来可以给自己一些适当的锻炼,积累一些经验,为毕业后正式踏入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当然,这一切都应该是在保证正常学习的前提下进行。

那么,酒吧是不是可供大学生选择的实习地点呢?酒吧是不是一定就是是非之地?

是不是沾了“酒吧”二字就一定跟“堕落”二字扯上关系呢?

我想,在这里某些世俗的偏见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酒吧只是一个供享乐、供声色犬马、供花天酒地的场所,于是跟酒吧沾边的工作,自然也就变成了“下作”、“淫乱”等的代名词,这似乎有些危言耸听,却是事实所在。

所以,我们在理解那个“耳光”的同时,是否应该跳离这样的思维模式,用一种对公正和没有世俗的标准去看待这样的工作呢?

周敦颐说,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唯物论说,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

而晴语说,放手让我们有个锻炼的机会,只有把握得住自己的人,才能把握未来。

【作品赏析】

当前,大学生打工已经成为一种趋势与潮流,尽管还有许多人在怀疑、议论、担忧甚至否定,但是,大学生打工族已经成为社会就业市场上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

曾几何时,在大学毕业生的人才交流市场上,许多招聘单位往往拒绝没有社会实践经验、实习经历的大学生,这对处于就业低谷的大学生无疑雪上加霜。为了给自己将来的求职增加筹码,许多大学生在大学期间为自己找一份工作,似乎已经成了一种时尚的必修课。曾有人说过:经验无论好坏,都是人生的资本。大学生打工就是一个最好的验证。大学生的打工经历在目前这样一个讲究经验和动手能力的社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晴语以此为出发点,对大学生打工持肯定态度。

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大学生打工也不例外。我认为,从总体上看,打工对大学生来说是一件好事,让他们更早更多地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不但有利于他们以后尽快进入工作角色,适应社会,还有利于他们更多地认识自己,把握自己,培养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和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因此,不能简单地否定或者怀疑大学生打工,而应该鼓励它,引导它,规范它。

但是,对大学生来说,要明确打工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要摆正打工的心态,处理好打工与自身学业发展、身心健康以及其他方面的关系。在酒吧这种声色犬马、花天酒地的场所打工,谁能保证每一个大学生都能洁身自爱,把握住自己呢?就目前而言,大学生外出打工处于社会、学校两不管的境地是不争的事实。大学生因为大多数比较单纯,社会阅历浅,经验相对较少,常常容易轻信、感情用事和情绪化,缺乏自我保护。因而,也比较容易为一些居心不良者所利用。因此,大学生要做用心的人,要对自己负责,打工不能盲从。在酒吧、夜总会等娱乐性质的场所打工,要学会控制自己,把握自己,加强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做个有心人。

据此我认为,大学生打工还是要从实际出发,结合自己的专业和特长。一句话,大学生打工,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