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悟中学生的优美杂文
6723700000054

第54章 还好主义冯雪峰

像下面这类现象是现在中国到处可以看见的吧,例如敌寇来了,看见房屋就烧,看见人就杀,看见女子就强奸,看见东西就抢,但那时候倘若东西全被抢了,房屋也烧了,而人还能够逃得一条命,那么人就说:“总算还好!”倘若房屋烧了,但还留下了半间,东西被抢,但还留下了几件,那时候就更说:“总算还好!”甚至于人被杀了,但只杀伤不死,被强奸了,但没有在强奸后被杀,那时候人也还是说:“总算还好!”这是多么现实的精神啊。

所以,例如整个村庄都被烧光了,敌寇一退,不到十天,在那焦土上已经搭成了草棚,人已经在那里生活着,虽不能说是“喜气融融”,但也仿佛颇有生气地生活。衣服被剥了,身上挂着一件小衫在严寒里战栗着,但能够如此生存,仿佛也是得天之赐。这又是何等英勇的伟大的精神呵!

这种精神,我们到处存在着;这种现象在历史上也是非常普遍。这种精神一方面是现实的,而且战斗的,这是人类所具有的生活战斗上的伟大精神。它不仅表现了人类之原始性的生活力,而且也正是久经战斗的民族所积蓄成的一种富于韧性的战斗力!没有这种韧性的生活力和战斗力的民族,它就不能战斗,并亦不能生存。

只是与这同在的还有另一方面,另一种精神,那就是奴性的卑贱的苟安,一种低级生活的满足。这是久经战斗而又久被摧残的民族所遗留下来的一种精神上的宝物。我们的民族是久经战斗的也是久经压迫摧残的民族;历代反抗过来,却也久已过惯了奴隶的低级生活了。于是,一遭到苦难灾害,就不仅显出了韧性的伟大的生活战斗力,而且这一种奴性的低贱生活的自满——这一种祖传的精神宝物,也就即刻来填满洗劫之后的空虚了!

不用说,即使怎样的低贱,生存总是首先必需的。——难道房屋被烧了,就不搭草棚,衣物被劫,就自杀了不活吗?

而且相当的忍痛和耐性,在战斗上也是必需的——难道一被抢劫奸杀,只一味的痛哭流涕,咒天骂地就算完事?然而这一个“总算还好”却是冲淡了多少仇恨心,减少了多少战斗的热力,麻痹了多少的力求上进的意志啊!

这里诚然就有着一种自信力,然而又有多少的消极的侥幸心理呢。

试看,当敌寇肆行奸淫烧杀的当时,那是无人不切齿痛恨,而且也实施搏斗的,但敌寇一退,或者驻下“安民”,许你搭草棚的时候,不就是大半相率共庆余生,但求敌寇能稍为慈悲一点儿就好的吗?甚至住了草棚,也仿佛生存于太平世界一般,于是忍受了最低生活之后还有最低生活,那忍受就真未可限量。这正是现在许多最普遍的现象中的一种。

民族的根深蒂固的伟大战斗力,黏附着同样根深蒂固的不长进的根性,这种根性如果配合着强压与奴化兼施的如敌伪政策,那么这就要成为所谓“亡国灭族”的必然性之一了吧。但这里也就有着政治的和文化的战斗任务。

【作品赏析】

读完杂文《还好主义》,我的第一个反应便是想起鲁迅先生说过的一句话:“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我们不想也不能在沉默中灭亡,因此我们便不可犹豫地要在沉默中爆发!

在战争年代里,我们选择了与敌人进行炮火飞扬的战斗;在今天的和平环境里,我们也要展开战斗——为强国而战,为幸福而斗!

然而,如同文中所说的这种“总算还好”的还好主义却是我们前进的绊脚石。的确,战斗需要相当的忍痛和耐性,却也是一种消极的战斗状态。正如作者说的那样:“这一个‘总算还好’却是冲淡了多少仇恨心,减少了多少战斗的热力,麻痹了多少力求上进的意志啊!”毫无疑问,一个淡忘仇恨、没有战斗热力、失去力求上进的意志而满足于现实、逆来顺受的民族是不可能得到别的民族尊重的。

不能不说“还好主义”也是“具有的生活战斗上的伟大的精神”,它的伟大在于它是“一种韧性的战斗力!没有这种韧性的生活力和战斗力的民族,它就不能战斗,并亦不能生存。”那么,我想,既然我们的民族拥有了这种精神,为什么我们不好好利用它,把它变成在沉默中爆发的强大动力呢?至少,我们也绝不能再用这种“还好主义”的祖传精神宝物,来“填满浩劫之后的空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