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悟中学生的优美杂文
6723700000053

第53章 咀嚼思想历程陈四益

人长了一个大脑,就要思考;长了一张嘴,就要说话,以表达思考的结果。说的话落在文字上,就是文章,文章也是思想。哲学家说,人从动物界分离出来,就是因为人有思想、有语言。

那么,如果失去了思想和语言的功能,人也就不成其为人了。所以,禁止人思考,禁止人说话,其实与谋杀无异。可惜,历来的法律没有这项规定。

那原因,我想,是因为专制主义的社会中,统治者不想被统治者思考,也不允许被统治者表达自己的意愿。

“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他们认为,没有思想的人易于治理,把老百姓的嘴巴封起来,就天下太平了。

但是,思想终于不能扼杀。思想着的人可以死去,思想的成果却或以口语或以文章,或多或少地流传于后世。

有些不溶于本土的思想,却在异地大放光芒;有些则在本土流传的过程中不断丰富,不断充实,当初的涓滴细流,最终成为埋葬专制主义的精神力量。

专制主义时代扼杀思想的一大理由,是这些思想的悖逆与不轨,要求每一个人、每一句话都不能错,都要符合钦定的要求,即所谓“非先王之法言不敢言”。

但是,要说话,就会有对有错,任何人,即便是作为典范的“先王”,也都有说错话的时候。

要求不说一句错话,说错一句话就加棒杀,其结果就是不许人说话。其实,下笔千言,有一半讲得对,就很了不起,哪里有句句是真理的事情。“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不允许九百九十九的不得,连那一得也将失去。

听讲话,读文章,要紧的是看他提供了什么有价值的思想,而不是看他哪一句话说得不妥或不当,何况那不妥或不当,或许并非思想者的不妥或不当,而是判定思想是非者的不妥或不当,因为判定思想是非者也是人,或许是比思想者更低能的人。

诗曰:

罡风吹折精神树,

人世飘零思想花。

半落黄埃归后土,

半随绿水到天涯。

【作品赏析】

思想是一个人的灵魂,如果一个人失去了思想,那么他将只是一具躯壳。

此文作者以专制主义时代那些帝王扼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为引子,撕开古代思想史的帘幕,展开议论,说明了人是有思想的,人的思想是神圣不可侵犯的。

虽说上帝给予我们不公平的相貌,但给予我们的思想精神都是公平的,文中引用“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表明了思想言论的力量巨大——连统治者都害怕,他们以为,没有思想的人易于治理,把老百姓的嘴巴封起来,就天下太平了。这就是统治者的想法,他们企图以自己的思想去封住别人的思想。但是人们可以自己支配自己的思想,构思未来的蓝图。实现自己的目标,统治者的这番“思想”变成了痴心妄想。事实上,历史凭着它的公正,早已将这个问题解答得清清楚楚:谁想扼杀人们的思想,谁注定灭亡;谁想堵住人们的嘴巴,谁的下场可以见到。思想是最为自由的东西,也是最有力量的武器。我们都要善于运用这个武器。

现在,我们主张开放思想,大胆改革,我们要毫无约束地释放自己的思想,让灵动的思想火花擦亮历史的最新一页。

回顾思想史,就是对自己的灵魂进行一番彻底的洗涮。此文在启迪读者神思方面,可谓极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