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悟中学生的优美杂文
6723700000050

第50章 无根的义勇刘洪波

我所供职的报纸要招聘一批新闻从业人员。招聘考试有知识题十五道,用以测试应聘者是否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另有两题,一是根据新闻材料撰写消息和编者按,意在测试参谋者的新闻潜质;二是问考生对“9·11”恐怖袭击事件的第一反应以及两个月里的思考是怎样的,以测试考生对时政是否有关注和思考的兴趣。

先说基础知识。基础知识题十五道,虽然广涉人文社会科学和时政诸多方面,但试题绝不超过中学水平。如“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是哪一位中国政治家的临终遗言,如写出春秋旧中国时期诸子百家中的任意五家,如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学派叫什么,如西方国家三权分立政治制度指的是哪三种权力的分立制衡等等。这些试题对“具有大学本科或同等学历以上”的人说,应该不会感到为难吧,但结果并不乐观,能够在这十五道题上拿到及格分数的,至多只有半数。

答案极为丰富。“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这句话,有派给陈毅的,有派给夏明翰的。有派给方志敏的,也有派给毛泽东、周恩来的。诸子百家的名单中出现了“朱家”、“商家”、“释家”等新品种。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的英国首相,有张伯伦、希思、撒切尔夫人、梅杰、布莱尔,被人提名的还有莎士比亚、狄更斯乃至未有其人的“伊丽莎白十一世”。弗洛伊德创立的心理学派,有“梦的解析”、“精神胜利”等说法。西方国家三权分立制度指“党、政府和民族自治”、“行政、检察、监督”等等。林肯时代美国有过的一场战争是“拿破仑战争”,与北京争办二○○八年奥运会的城市中出现了“奥地利亚”的名称。

然而这又怎么样呢,并不影响许多人听到“9·11”恐怖袭击事件以后,“我的第一反应是要尽快赶到现场去采访战地新闻”;更多的人在两个月的思考中,展望“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关于恐怖主义的那道题里,应试者中以“人的感受”来说话的人寥寥无几,而“国际战略学家”,则多如牛毛。

看卷的时候,我就想,就当这些“大学本科以上学历”的“知识分子”都具有“战略学家”的潜质,就当他们说的都是正确的话,看了他们在基础知识问题上的答案,就不能不怀疑这样一点:以那样的基础水平,他们所说的这番道理又有多大的“可信度”呢?我当然知道,一个人只要能够表达自己的看法就可以了,一件事情出现以后,见仁见智也是很正常的,然而我实在无法猜想,一个缺乏最起码知识的人,一个脑子里缺乏基本“思维材料”的人,当他谈论超出自身经验的事情时,除了误打误撞,还能怎么样呢?虽然误打误撞也会有守株待兔式的结果,但究竟算不得有过播种的“收获”。

经常看到类似的人。他们并不知道阿富汗在遭受报复性打击前一直内战不止,却能敏锐地发现美国打击塔利班时的“狼子野心”。他们并不知道诸子百家为何物,却在大声疾呼“弘扬国粹”、“读经救时”。他们并不知道三权分立是哪三种权在分立、怎样分立,却在那里批判三权分立是一种虚伪而且根本不可行的东西。他们说的是对是错,暂不讨论。任何一个论点,难道能够因为得到这种没脑子的支持或阐发而增强一丁点儿的说服力吗?

我看到,义勇无边的人是从不缺少的,但许多人所发出的只是无根的义勇。没有基本思维常识,没有基本思维材料,却可以态度鲜明、立场坚定,除了一点儿“朴素的感情”,还有何可爱呢?教育给人智慧,而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智慧不过如此,岂不令人悲哀。

【作品赏析】

真正的杂文家,都具有敏锐的触觉和深刻的洞察力。时至今日,当我们大骂世界上存在暴戾的行为时,看了刘先生这篇杂文,也许会羞愧得哑口无言。

其实,对于我们所见的世界,真正能了解多少?

刘先生从招聘新闻从业人员入手,慢慢切入正题。其实,这“新闻从业人员”又大有文章,先生看得清楚,时下从事新闻工作的,鱼目混珠者大有人在,有人连文中所提及的十五道基础知识题都答不全,却往往在各大报章上大放阙辞,滔滔不绝,一副唯恐天下不乱的姿态,先生抓住这一点,颇有暗讽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