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悟中学生的优美杂文
6723700000051

第51章 只是教育的悲哀吗阿诚

对于马加爵走上不归路,人们有着各种各样的猜测,有人痛斥时下的大学教育缺乏心理指导,有人针对农村学生进城后该如何处理内心落差侃侃而谈,甚至有人将一切罪过归结为“是教育取向失察的后果……”凡此种种,都有一个共同的偏颇:将马加爵走上不归路,统统归于教育的身上。

应该说,这起事件暴露了我们教育体制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教育不是万能的,不能改变一切,不足以防止更多的“马加爵”出现。

一个马加爵,不能否定整个教育环境。更不能使更多的来自农村的青少年品质遭到怀疑。

显然,如果只是片面地希望将问题明朗和简单化,对此案进行同情和批判都是不理智的,只能是一厢情愿的对教育的“栽赃”。

对于马加爵来说,心理的阴暗乃至变态,是多种原因导致的。而社会公众缺少的,是站在更宽更广的角度去看去想。而这些,恰恰有助于我们完整地看清事件的根本原因。

在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马加爵的一位女同学说:“在自学贷款没有批准下来的那段时间,马加爵因为没有鞋穿,几天没有到课堂上听课,那以后,我发现马加爵就一直不肯说话了,变得更孤僻、更内向,行为举止都有些怪异。也许当时有同学关心他一下,给他买双鞋,一切就会不同了!”

人心的冷漠,不仅使马加爵陷入困境,更使他和周围人的沟通变得相当困难。

而这种困难又使原先就存在的诸如给予青少年的心理指导不够多,重技艺轻人文、重学历轻素质等不正常倾向,也无法为马加爵提供有效的排解,造就了一个孤独的缺乏沟通和自我疏解的马加爵。

这,不是马个人的悲剧,也不能说仅仅是教育的悲剧。

经济的困境,情感的无助,教育的缺欠……都在马加爵案中被折射出来。这些原因的综合使悲剧发生。

那么,防止更多的马加爵或者杨加爵朱加爵的出现,我们是不是该问一问,社会在构建和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上该做些什么,我们每一个人在看待贫困、弱者时应有的责任和良知是什么?

【作品赏析】

马加爵一案惊动天下,人们议论纷纷,莫衷一是,但归结起来,无非都把罪过推在教育身上。但议论批评波澜未息,人们还未来得及好好总结经验教训,陕西、四川、安徽等地都相继发生相似案件。看来,是我们对问题的探索还不够深入、不够正确。于是,我们很有必要来看一些似乎“另类”的看法。此文独辟蹊径,站在更高的角度,从更宽更广的背景着笔,指出问题的根源所在,议论中肯,见解深刻,说服力强,引人深思。

马加爵的悲剧发生后,社会各界反应激烈,纷纷站出来主持公道。声讨教育,认为这就是教育的最大失败。什么心理教育啦,什么法制教育啦,什么自然科学啦,什么技艺技巧啦,什么政治人文啦……反正什么都是学校教育的事,我们的教育不是万能的,不要什么痛痒都来找它,这也太可悲了。试问学校又能有多大的力量?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政治、经济、科学等方面环境本就发育不良,教育存在问题当是意料中的事。马加爵一案,的确不仅仅是教育的悲哀啊!

如果“马案”发生后,人们能认真反省,实实在在地革除弊端,优化社会环境,而不只是停留在批评的层面上,那么,可能就不会有后来接连发生的几起“马加爵再现案”了。这样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如能多几篇像此文这样清醒的文章,则民生幸甚,中国幸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