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悟中学生的优美杂文
6723700000021

第21章 假如我是……陈绵钦

一、假如我是作家,我保证不做“文字杀手”。因为这样的字眼带有血腥味,怪吓人的。做个“御用文人”就显得文雅多了。该歌功颂德时,就用夸张手法把一件事扩大N倍来写;该文过饰非时,就避重就轻,偶尔篡改一下事实也无所谓。我保证不用自己的“身体”去写作,有人会骂“有伤风化”,写写别人的身体总该可以吧?

二、假如我是记者,我不会专门报喜不报忧。报完了我们的喜事,顺便报一报外国的忧事,如“美国校园枪声又起”、“美国大选乱成一锅粥”、“北欧人由于生活空虚自杀率极高”等等。另外,我保证不会以威胁曝光的手法去勒索某些企业或领导,如果人家心甘情愿地送红包,我隐瞒一点事实,多写点好人好事也就心安理得了。

三、假如我是一位当红歌星,出场费也不会漫天要价。扭一扭腰、清一清歌喉能拿几万元就足够了,何必硬要几十万呢?我也不会要求一定要百元大钞,小钞也照收。我会将“商业演出”和“慈善演出”区分清楚,保证不会明知是“慈善演出”,签了演出合同,在台上将某项慈善事业说得动情动容,台下却要拿人家的高额出场费。被查出后还谎称不知情,这样显得不诚实。我也不会收了高额出场费还要偷税漏税,因为“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理所当然该缴税。

四、假如我是一位专家、教授或博导,我不会将别人的学术成果原封不动地搬来据为己有,修修饰饰、剪剪接接的工作我也会做;我也不会利用自己的权力强迫把别人的学术论文署上我的名字,署上原作者的名字,也是尊重别人的劳动嘛;我不会要求我所带的学生发表论文时一定要将我的名字署在前面,其实署在后面也一样风光;我不会成为社会活动家,不会扛着专家、博导的旗号满街走,汲汲于巴结商人和官员,毕竟有失知识分子的尊严,可以叫助手去办妥一切,何须我亲自出马呢?

五、假如我是医务工作者,我不会对病危穷人见死不救。至少我会给他们止止血、消消痛,费点棉花、药水也值不了多少钱,这样还能赢得“好评”呢;我也不会当众收病者家属的红包,那样多难为情啊,私下塞进我腰包的我就不推让了,这样也能让病人安心养病嘛;我也不会主动索取药品回扣费,我专开人家的药品,人家心甘情愿送点好处费,那是无可厚非的。

六、假如我是平民百姓(工人、农民)我就心甘情愿地真干好我的本职工作,该干吗就干吗,因为“劳动是光荣”的;我不会因收入太低而愁眉苦脸,再苦再累也要坚强,还要高唱“咱老百姓,今个儿真呀真高兴”;我会忍受自己的房屋被强行拆迁后居无定所的困难;受寒受累也要勒紧腰带把一切赋税缴清,再穷也不能穷政府、穷领导;我保证不越级上访,以免给干部们惹麻烦,因为“领导干部也是人”嘛!

【作品赏析】

作者的感情总是伴随着奢侈的畅想开始,最后又顺理成章地跌落到现实中存在的晦暗中去。

“假如我是……”是小学时候常见的一道作文题,那个时候我们都在纸张上面构想一切美好的事物,到今天终于大多没有实现。而陈先生却突发奇想,不过他这一畅想却奢侈得教人心酸。

通阅全文,我们也可以发觉,作者的这种欲扬先抑的讽刺总是一波接一波地袭来,这种波浪式的推进使文章的表达效果上升到了一个极高的境界。字里行间包含着作者强烈的爱憎,他欲通过这种不断上升的叠加来感动读者,以求引起更多的共鸣。

其实,陈先生通过这些畅想将长期以来一直困扰人们生活的晦暗事例跃然纸上,这些众多的“假如”,本身就实实在在的存在于人们的生活当中,从中也可以看出他对社会生活极大关注的热情,这种热情绝不是几行文字带来的快慰可以满足的,他还渴望得到更多。而我们也能发现,文章结尾的省略号所表示的意义实在太复杂,断不是仅仅几声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