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悟中学生的优美杂文
6723700000022

第22章 敬畏孔曦

十八世纪时,北美有个名叫西雅图的印第安人酋长说:人类属于大地。但大地不属于人类。

美国西部的一个城市就以他的名字命名。在宗教尚未产生的年代。人类对太阳、风、雨、雷电等自然事物和现象充满了崇敬和畏惧,创造了日神、风神、雨神之类的自然神来崇拜祭祀,这就是原始宗教。

蒙古族至今还认为山林、湖泊、火等自然事物神圣不可侵犯,他们从不把脏物和脏水倒进河流或湖泊。人为的宗教形成之后,信徒崇拜的对象改为上帝、真主、佛、菩萨或神仙。

信徒们通常都害怕自己的冒昧举动会触犯神灵、遭到惩罚。同时又希冀自己的虔诚能赢得神灵的欢心和恩赐。对神灵有所希求的心理,是产生敬畏感的现实依据。

日新月异的科学和蓬勃发展的经济,帮助人类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大自然的堡垒,诸多曾危害人类的传染病和不治之症也被一一制服。与此同时,人类围湖垦荒、开山垦田,叫高峡出平湖、令天堑变通途。

很多在先祖当中流传的神话,现在已是稀松平常的事实,诸如千里眼顺风耳、潜水艇航天器;诸如显微外科和器官移植。在大自然面前,人类产生了从未有过的自豪和骄傲,豪气万丈地喊出了“人定胜天”。

“天”是可以胜、能够胜的,但必须等到科学完全揭开它的神秘面纱。现在,自然王国中的未知世界依然浩渺无边。

征服了鼠疫、霍乱、天花等流行性传染的人类,如今又面临着癌症和艾滋病的困扰。当SARS病毒的大规模流行时,更是一记当头棒喝,使陷于安乐的人们惊出一身冷汗——即使在信息化的二十一世纪初期,人类的生命仍然会受到传染病致命的威胁。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假如把自然界的事物当做“道”,把人类的力量当做“魔”,我们大可以高枕无忧,继续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索取;倘若反过来,把人的力量当做“道”,把自然规律看作“魔”,人类也许就不会如此贪婪、如此挥霍无度、如此的忘乎所以。

人,不过是自然界的物种之一,是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本来,我们应该珍惜大自然的一草一木,与其他物种和睦相处。

很多时候,聪明过头的人类做出了无数疯狂的举动。造成了许多不可挽回的损失。

天道无常,天道亦有常。人类对大自然平衡法则的破坏,迟早都会受到惩罚——出其不意、出人意料的惩罚。比如干旱、洪灾、沙漠化,比如气候变暖、海平面上升、沙尘暴、大气污染和臭氧层空洞……比如SARS疫病。

以西雅图酋长为代表的印第安人,生活水平的确很低,但他们对人与大自然关系的认识却是最先进的。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我们,应该牢记这位酋长的话——人类属于大地,但大地不属于人类。在向大自然索取美好生活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时刻保持对她的敬畏之心,时刻警醒自己,人类不是无所不能的。因为,对于大自然,人类永远都是有所希求的。

【作品赏析】

人类也是自然界的物种之一,是生物链上的一个环节,这是一个多明白的事实,但是聪明过头的人类却将此当成一个笑话,做出了无数疯狂愚蠢的举动,造成了许多不可挽回的损失。这里作者用细腻巧妙的笔调给我们解答了人类为何要敬畏大自然的问题。

本文首先利用历史事实来具体展示人与自然关系的三个时期:一、敬畏时期。人类依赖大自然而生存,对大自然的无知使人们高度地崇拜大自然。二、征服时期。科学和经济的发展,帮助人类攻克了一个又一个大自然的堡垒,围湖垦荒、开山垦田,叫高峡出平湖、令天堑交通途;制造了千里眼顺风耳、潜水艇航天器,研究显微外科和器官移植。这使人类产生了从未有过的自豪和骄傲。三、醒悟时期。人们终于意识到,现代科学在大自然面前还显得太过稚嫩,大自然的神秘面纱还未完全揭开,“人定胜天”现在还只是人类的一厢情愿,太多的自然奥秘令人类望而生畏。在孔曦先生的笔下,自然界是“魔”,人类的力量是“道”,“道”高一尺但“魔”高一丈,因此,人类要与自然界和睦相处。

虽然现今人类可乘航天飞船冲出地月系,但人类对地月以外的事物还未尝了解或了解不多。或许“天”是可以胜的,但绝不是现在,必须等到科学完全揭开它的神秘面纱之后。人类胜“天”的行动也必须永远遵循一个游戏规则,即要尊崇大自然平衡的法则。如果破坏了这个法则,人类迟早都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现今人类逐渐地清醒过来,并且努力补偿过去的过失,制定了可持续发展政策,注意了环境保护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