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悟中学生的优美杂文
6723700000002

第2章 如此“刁民”左建协

说起“刁民”,国人都不陌生。无论正书还是野史,均有记载。只是众“刁”之首,当告奖和造反。所以,在“民”字之前加个“刁”字,历来都是官家的专利称谓。

旧时代出“刁民”,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事情,不想当今社会,也出了一个“刁民”。这个“刁民”名叫吕福山,是西安市的一名人力三轮车夫。他被称“刁”是因为自一九九八年十月以来,他先后告过二十个单位,并且大多是官家机构的权力机关,如:交警队、税务所、派出所、街道办事处、法院等等。

民敢告官,确实够“刁”。但一个三轮车夫,靠的是卖苦力、量地头吃饭,“刁”到非要告官的程度,显然既非天生的爱好,也不是痴心的追求,更不是刻意的显摆:

他告过两家医院,是因为他们多次卖给他假药;他告过街道办事处,是因为街道办事处在没有行政处罚权力的情况下,强行扣他的车,罚了他四十元;他告区法院,是因为按规定只能收他八十元诉讼费,这家法院却收了他一百五十元;他历时三年之久,至今仍死告交警队,是因为交警队多次扣压、没收他的三轮车,但这种处罚依据的规定,压根儿就没有法律效力……

很明显,吕福山之所以告官,是因为“官家”中有人“欺负”他;若没有人“欺负”他,一个普通老百姓,岂敢对“官”放“刁”,又怎会获得“刁民”的“殊荣”?

发人深省的第一点是,吕福山在短短的几年间共告过了二十多个单位,这意味着许多单位侵犯了他的合法权益(他没告过的单位,也不一定不存在这一问题)。这使人的心情十分沉重:一个普通的三轮车夫,在短短的几年里,就受到这么多“欺负”。那么,其他地方又有多少像吕福山这样的老百姓,这些年来,一共受到多少这样的“欺负”啊!

再看欺负吕福山的那一方,其中除了两家医院以外,大多数是一些国家的权力机构和行政单位。这又说明:国家工作机关里的一些官员和个人的违法乱纪。已经成为阻挡当今法制建设的重要障碍,这使我们的民主和法制建设进程,形势严峻。任重道远。正是他们的违法乱纪,鱼肉百姓,制造了社会矛盾,激化了官民对立,迫使一些“顺民”变成了“刁民”。

对于吕福山的行为,包括他那蹬三轮车的同行和他亲姐姐在内的大多数人不赞成,不支持,只表同情,但不同行。确实,吕福山告官,力量悬殊太大了,付出的代价太重了,几年来虽也获得了四千多元的赔偿,但总的趋势是日子越告越穷。悲凉的结局掩盖了法律的光辉,暗淡了众多受害者的双眸,使他们看不到希望,怯而缩步。这是几千年来国人的性格的缩影和延续,也是当今时代的困惑和迷茫。但是,吕福山在漫长的诉讼过程中,读了不少书籍,掌握了不少法律知识。甚至背熟了法律条款。法律造就了这个“刁民”,给他撑了腰,壮了胆,使他始终不死告心,不改“刁性”,没有丝毫犹豫和后悔。法律赋予一个普通公民如此顽强的意志和非凡的胆量,是法律之无上尊严与威力的扩展和展现,也是这个时代觉醒的标志和福音。

当今的时代,无疑是一个崭新的时代。崭新的时代造就“刁民”,自然暴露出它的耻辱和不公,但更敞亮出它的崭新之处和希望所在。这是带着剧痛的正常分娩,预示着一种蜕旧和更新。吕福山的不满和抗争,看似纯属个人行为,是自身的自保和自救,但必然迫使许多“官家单位”尴尬地地区性被动应对,激得整个社会悚然动容、疑眉深思和敞怀相迎。这时候,公民的权利意识和人格尊严,开始与中国几千年的奴性十足、逆来顺受告别,人类的良知和捍卫正义的忠勇,坚决同吞噬社会肌体的毒蛇猛兽对峙;而民主和法制列车,就在它支撑的平稳轨道上,隆隆驶来,呼啸而过——这里的直接寓意和永久内涵是:新时代的“刁民”告官,同样是历史进步的动力之一。

据此,我们没有理由不欢迎这个时代造就“刁民”,并由衷高呼:我国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不仅仅是各种法律条文完备之日,还应是每个公民都拥有法律意识,自觉拿起法律利器之时!

【作品赏析】

文章从现象入理,自然直接,干脆利落,其中所触及的社会问题却显出解决的迫切。

在这里,我们都清楚文章中的“刁民”不是旧时代的“刁民”,而是被社会上一些不合理的现象逼“刁”的。由此而引出当今社会的一名极为普通的人力三轮车夫吕福山,他“刁”到在短短的几年内就状告了二十多个单位。作者反调正唱,令人耳目一新。

在这里,我们不由得被吕福山身上所透射出的那种“顽强意志和非凡胆识”所震撼和折服,并不禁为之拍手称快,可谓快哉!连精神也会为之一震。真是为广大老百姓出了一口怨气!

然而在读下去的时候,心里却不由得倒抽出一口凉气,心情也变得格外沉重。试问吕福山为什么会告官?像他那样受“欺负”的老百姓又有多少呢?不管“刁”不“刁”,老百姓们都得过苦日子,生活的困境已让他们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但是我们需要向吕福山这样的“刁民”学习。因为正是由于他的“刁”才激起了社会的关注,公民的权利才有可能得到保障。作者的文字就是一种呼喊。一种雷鸣般的呼喊,既激励了想“刁”又不甘“刁”的人们,又警醒了有关机关的反省和反思。

读到这里,我心中那口凉气终于舒出——我们的“刁民”竟是那样的可敬可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