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感悟中学生的优美杂文
6723700000001

第1章 一生的圆满孙振军

风中的呼喊

六十多岁的张老汉做梦也没想到,他一生辉煌的顶点,是生命的最后四个小时创造的。

家住晋、陕、豫国道交界处的老张,近几年最闹心的是儿子的婚事:当年他是三十多岁成的亲,而今眼瞅着独生子已快三十五了,可仍是光棍一条。求亲戚告朋友,央七姑托八姨。张罗了一宗又一宗,可最后都是弄不成。啥原因?一个字:穷!

今年开春,又有乡邻给提了一门亲:邻村的戴桂花。丈夫年前在南方打工出事故死了,她成了新寡。虽说是个寡妇,还拖着两个丫头,但上门缠磨这门亲的人并不少。

可戴寡妇最后应承下了老张的儿子小张——毕竟人家还是个从没结过婚的小伙子,将来跟孩子们好相处、麻烦少。不过戴寡妇也开了个价码:张家得把处理丈夫后事时拉下的两万多元饥荒给打发了。

这下老张犯了难:两万多?老天爷啊,他大半辈子都没见过这么多钱哩。尽管,那只是官家的一顿酒菜钱、富家的一套沙发钱,或城里半条亮化街一夜的照明钱。

因此,儿子的婚事从开春到麦收,就这么一直拖了下来。眼看着到嘴边的肉吃不成,眼瞅着儿子一天到晚一身烦躁的邪火,老张那个心焦,没法说。

天无绝人之路。这天,上面一个负责抗洪防汛的领导在张家附近巡视。中途下车下解,恰好来到了老张家。

和老张的兜搭中,领导知道了老张的困境。领导那天正好高兴,况且也是苦孩子出身,很理解乡下人无后的苦衷,于是当场掏出手机给高速公路管理公司打了个电话:“苟总吗?我给你介绍个民工,明天见你行不?好!就这么定了。”

于是,老张第二天一大早,就到高速公路服务站去了。

八点钟,报到;九点钟,培训。所谓培训,其实就是套一件黄马甲,发一个大扫把,讲一些注意事项。因为老张的工作很简单:清扫从自个家门口经过的这段高速公路。

月薪呢,暂定为六百元。因为是领导介绍来的,照顾。

这真是天上掉馅饼的好差事。十点钟,老张喜滋滋地上岗了。活儿其实很轻,就是沿着高速路边儿将一些石子、纸屑、杂物扫走,比他干了几十年的农活轻多了。

可是,才约摸几袋烟工夫,从一辆飞驰而过的轿车上“叭”的一声响,飞出了一个空矿泉水瓶子,正好滚落在老张附近的路中央。据对面山下放羊的王老汉说,老张盯着那个空瓶子很犹豫了一阵儿,可能先想起到路中央有危险,也可能是又想起了六百元的工资,总之最后他还是决定扫那个瓶子。就在这时,一辆载重大约在一百二十吨以上的红色大货车,呼啸着冲过来,“嘭”的一声,老张就飞了……这时,正好是上午十一点。

老张很快就被火化了。因为他是被直接送到火葬场的。赔偿协议达成得也很快,高速公司、肇事车主主动表示,愿意各拿两万元;老张的老伴、儿子连声应承:“中、中、中!”管防汛抗洪巡视的那位领导正好没走,也来了,他的心情看上去很悲伤,沉痛地说:“你们再加点吧。老张同志毕竟也是在革命工作的岗位上倒下的嘛!”

中午十二点,老张的儿子就抱着老张的骨灰和五万元现金回家了。十几天后,便欢天喜地地把戴了一朵大红花的戴桂花娶回了家。算算账,还落了近二万元的节余。按说老张并非善终,可就这样,村里的一些老年人,很眼气老张,他们说:“老张这一辈子真是圆满呀,值!该办的事都办了,还给后人留下了存款。他即使活着,不也就是盼着儿子成个家,然后等死吗?”

【作品赏析】

读完此文,我的心顿生出一阵阵的悸痛:为老张痛,为他的儿子痛,更为许许多多的中国“老张”与“他的儿子”痛。

一个六十多岁的人,辛苦操劳了大半辈子,按常理说,是不是该坐享清福了。我们的老张,别说享清福了,一大把年纪了,还得为自己那快要三十五岁儿子终身大事不停地“奔波”,最后,还把自己的性命也给搭上去。尽管后来儿子的婚事有了着落,他也可以含笑于九泉之下了,但他“圆满”的一生,还是让人颇感凄凉,内心悲痛不已。

老张的儿子很清楚地知道,他的老婆是用自己父亲的性命换来的。但他好像对此毫不领情,在“失去”父亲十几天后,他便欢天喜地地把媳妇娶回了家。这让人读后内心不得不生出许多愤慨:一个快要三十五岁的体魄健壮的大男人,自己的终身大事自己不想办法去解决,还要自己年过半百的父亲去为自己操心。这真是天理难容呀!

在中国,似“老张”般的父母并不少,他们一生都在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为自己孩子做着一切,哪怕是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惜,这就是我们的父母最为令人感动的地方。可类似于“老张儿子”般的人也不少,他们坐享其成,认为父母给予自己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不需要谈回报,因此,他们常常是毫无顾忌地挥霍着父母为自己付出和牺牲的一切,而从未感到良心不安。

可怜天下父母心!中国的孩子们,真诚地希望你们能体谅一下我们父母的艰辛和苦痛。不要以为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设身处地地为父母想一想,那样你会多一分感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