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唐诗宋词元曲(第四卷)
6708400000002

第2章 望蓟门①

燕台②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③,论功还欲请长缨④。

“注释”①蓟(jì既)门:蓟门关。在今北京市西直门北。②燕台:黄金台。燕昭王建台,置千金于台上,以重金招天下贤士,故称。③投笔吏:指汉人班超,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后投笔从军以功封定远侯。④论功:指论功行封。请长缨: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受长缨,羁南越王致之阙下。后来凡是自愿投军,都叫做“请缨”。

“译诗”一到燕台眺望,我就暗暗吃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江山积雪万里,笼罩冷冽寒光;边塞曙光映照,高高旗旌飘动。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少年时虽不象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

“赏析”此诗既写了边地的雄壮景色,又写了欲投笔从戎立功疆场的激情,二者又是互为因果的。

诗人来到燕台,被所见的雄奇景象震惊了:军营之中,击笳之声雄壮威武;眺望远方,是连绵万里的积雪,积雪之寒光蔽天塞地。曙色中,高悬的战旗猎猎作响。边境上,到处是熊熊燃烧的烽火,胡地的月亮望去格外清冷;渤海之滨云雾缭绕的群山簇拥着蓟州城,一派肃穆沉静。

这里正是男子汉建功立业的地方!诗人见了,顿生投笔从戎、欲向朝廷请缨之念——诗人坚信是能建树不朽功勋的。

此诗写边境之景,极其辽阔雄伟,充满着一种男子汉的豪情,绝无肃杀凄凉的色彩。盛唐之音,毕竟充满慷慨之气!

崔曙(?-739),原籍不详,后迁居宋州(今河南商丘县)。少孤贫,曾隐居读书于太室山。开元二十六年(738)应试时,试题为《明堂火珠诗》,崔曙诗为第一,因此诗名大振,亦得以中进士,授河内县尉,翌年卒。崔曙诗多送别、登临之作,感伤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