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发现这么美的台湾
6690700000010

第10章 闽南语文化

来台湾,不明白闽南语文化中所蕴藏的美妙,就等于白来一场

歌仔戏

1949年左右,台湾还没有电视,农村几乎没有什么娱乐。排遣无聊的方式,除了一家子在院里闲聊,就是大伙聚在庙口或是某家四合院内,说说唱唱,像扮家家一样“演”起来。愈玩愈起劲,也愈来愈像回事,于是逐渐发展成职业,走到哪唱到哪,地面就是他们的舞台,这就形成了台湾独有的歌仔戏。

这种“野台”歌仔戏,在我很小的时候还看过,通常在庙会或是夜市中出现。由于没有字幕,因此戏码多半是家喻户晓的传统故事。记得在还没念书前,很多伦理道德的观念都是从这儿得知。虽然我听不太懂闽南语,不过从演员的表情、身段,可以理解出他们想要表达的意思,“戏味”十足。

随着电视机在坊间的普及,迷人的歌仔戏进入了每个家庭。此时的歌仔戏,已全然地商业化了,演员的个人魅力,成为是否卖座的最重要的因素,也因此造就出很多巨星。

我成长的年代,杨丽花是最具人气的戏剧艺人,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她的一生就是一部歌仔戏的发展史,其皇帝、小生扮相,在我心中无人可匹敌。那时读小学,下午不用上课,一打放学钟,就急忙冲回家,为了看12:30台视播的杨丽花歌仔戏,短短半小时的欢乐一过,就开始巴望着明天快点来临。

在多元化的快速社会,以精致柔美为主的歌仔戏,要持续传承并不容易,幸赖有心人重新包装,才得以唤醒人们对它的重视。如今,明华园和杨丽花歌仔戏,在“戏剧”院相继登台,或许这是永远留存的最好方式。

如同杨丽花说的,歌仔戏是她的根,绝对不会忘本。衷心希望,属于台湾民俗的文化,都能长长久久。

布袋戏

布袋戏是因为戏偶收入布袋,故名之。在我出生前,它就已经出现在荧屏中了。一出《云州大儒侠史艳文》掀起一股布袋戏热潮,引起万人争睹、历久不衰的空前盛况。那时小学生崇拜的人物,不是什么偶像名人,而是威震四方的史艳文,可以想见布袋戏影响力之大。

布袋戏由来已久,其活泼生动的对话、诙谐逗趣的剧情,配着感人肺腑的音乐,在台湾不管什么年代,不分老幼,都有戏迷。早期的老师傅都是硬底子功夫,“布袋戏教主”黄海岱先生,生、旦、净、末、丑等五音,全由他独自完成,这是布袋戏最迷人的地方。布袋戏曾在日本人的压制下被迫禁演,直到1949年后才重现曙光。黄海岱的儿子黄俊雄先生承接其衣钵,他是创造“史艳文”的幕后功臣,结合声光效果,为布袋戏缔造新形象。随着时代演进,布袋戏更融合了电脑科技动画,将武打招式表现得更加抢眼,开创另一波“霹雳布袋戏”的高峰。

近年来,台湾本土意识抬头,对历经沧桑的布袋戏大师而言,自然有一份莫名的感伤,曾经的大起大落,让他们有更多的感触。近年有一支广告意外地让黄海岱重新变成了大众的焦点,也再度唤醒人们对他的记忆以及对布袋戏的重视,并将他推向人生高峰。掌控戏偶一辈子的老师傅,面对这样的转变,却也无法掌握自己的人生。

昔日的传统布袋戏,是文人雅士寄情的民间消遣,戏码亲切通俗,却深具寓言教化,博古通今的内容,有“寓教于乐”的作用。如今的布袋戏为迎合观众的口味,加入了多媒体的刀光剑影,像看电影一样逼真,少了以往的古朴风味。传统技艺随着时光逐渐走入历史,布袋戏的明天又会是如何呢?

闽南语流行音乐

八年前第一次踏足大陆,在昆明市区的一间店里,听到《爱拼才会赢》这首歌。八年后跟云南友人去K歌,一样有人点它,还唱得有模有样,闽南语歌曲在大陆也能如此之普及,真是令人意想不到。

曾经问过一位大陆的朋友,为什么那么多并不会讲闽南语的大陆人也喜欢以闽南语为基础的闽南语歌曲?他回答说:一是因为旋律,每次听到闽南语歌曲总能感觉到一阵台湾风情扑面而来,另外一个则是对曾经过往的回忆了,大陆的70后、80后喜欢闽南语歌曲的人不在少数,因为那是他们青少年时期最熟悉的韵律……

台湾的闽南语歌,其实旋律非常优美,此篇就来介绍一些歌红人也红的闽南语流行音乐。

金门王与李炳辉这对苦情二人组,以一曲《流浪到淡水》,一夜之间爆红,成了家喻户晓的人物,无论大街小巷、不分男女老幼,都能朗朗上口,曲中的“有缘无缘大家来作伙”,燃起了长久冷漠的台湾人情,曲终的一句“呼干啦”,更是被吴念真在啤酒广告里一呼,轰动全台。那段时间,他们成了那卡西走唱文化与淡水的最佳代言人。但传奇最终归于平淡,金门王也早已辞世,可他俩自然流露的情感、不夸张的唱腔,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闽南语歌曲一直给人乡土味十足,或是温文尔雅的感觉,林强的出现,却颠覆了这样的观感。他以摇滚乐的形式呈现,从此让闽南语歌曲迈向多元发展。一首《向前走》,让他的人气也一路向前。这首歌道尽了林强自己的故事,在当时虽然“前卫”,但是闽南语歌的味道、感情传达的方式依然存在,这是很难能可贵的。如今林强虽已退出歌坛,他的人、他的歌,也一直影响着后来的音乐人,说林强是“一代摇滚台语天王”,当之无愧。

刚刚在2010年才开了演唱会的闽南语歌后江蕙,很难想象她曾经是跑江湖卖唱、在那卡西世界中长大的小女孩,熬过十多年的艰辛岁月,终于步上舞台,接受人们的掌声。我对她的熟悉,是从《酒后的心声》这张专辑开始的。这张专辑推出后创下空前的销售纪录,印象中江蕙没有不卖座的专辑,得奖更是家常便饭,之后更公开表态退出金曲奖,把机会让给后进,充分展现大牌风范;而能与世界知名男高音多明戈同台高歌《雨夜花》,更加显示出她毋庸置疑的歌唱实力。

除了代表性人物,还有沈文程的《心事谁人知》、洪荣宏的《一只小雨伞》等。在强势媒体对本土文化长久忽视的环境下,这些歌曲能够流传还是令人欣慰的。也许会为一些优秀唱将已不在歌坛而感到惋惜,但是他们留下的好歌,永远值得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