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瑟·赫尔普斯曾说:“说出拒绝的理由时,别忘了为未来的索要留下某种余地。 ”年轻人往往比较重感情,善良又心软,所以遇到别人开口寻求帮助的事,总是不好意思拒绝,恐怕会伤害了彼此的感情,然而硬着头皮帮了别人的忙,却可能弄得自己疲惫不堪……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热情地帮助别人是应该的。但是也要量力而行,如果遇到做不到的事情,就要学会巧妙地拒绝:既不让寻求帮助的人感到失望,也不让自己处于尴尬的位置。
一般来说,开门见山、直截了当式的拒绝,犹如当头一盆冷水,不但会使人难堪,而且会让气量狭小的人记仇。这时你可以选择用委婉的语气或者幽默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拒绝,当然口气可以委婉,态度决不能含糊。切忌模棱两可,使对方产生误解,这样既耽误他的事,又给你继续增添不必要的麻烦。很多年轻人都容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太优柔寡断了。他们通常喜欢含糊其辞,导致虽然拒绝了别人但是他们的拒绝听上去有些动摇,如果你这样回应别人的话,会令对方抱有幻想,或找个更强的人来向你施压,直到你点头答应为止,这是因为他们觉得事情还有商量的余地。因此,如果你要拒绝的话,你就得让别人清楚地知道你不会再改变主意了。
有一次,林肯被要求在某个报社编辑大会上发言,林肯觉得自己不是编辑,邀他出席这次会议,是很不适合的。所以他想拒绝出席这次会议。
他是怎样拒绝的呢?他对大家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我在森林中遇到了一位骑马的妇女,我停下来让路,可是她也停了下来,目不转睛地盯着我的面孔看。她说:“我现在才知道你是我见到过最丑的人。”我说:“你大概说对了,但是我又有什么办法呢?”她说:“虽然你生来就这副丑样子是没有办法改变的,但你还是可以待在家里不要出来嘛!”大家为林肯幽默的拒绝而哑然失笑。
拒绝其实就是一场心灵的博弈,要看你能不能在这场博弈中占得上风,能不能把取消请求的主动权再交回对方手里,这就需要讲究一定的技巧。最妥当的拒绝之道是对事不对人,即以对方的要求是否合理、是否能办到为标准,而不应以对方地位的尊卑、双方利害关系的大小为标准。如果非拒绝不可,必须讲究方法,才能真正做到拒“事”不拒“人”。
如果拒绝别人的话难以正面说出口,那么装作自言自语说出心中所思所想,对方便会知趣而退。聪明的年轻人总是拒绝有方的,他们会声东击西,当对方提出甲事时,他则换用乙事去应付,从而巧妙地拒绝对方。
在大商场做业务的乔乔,收到了一个长期合作的化妆品供应商的样品,质量虽很过关,但包装样式却很过时。收下这批货,商场会亏本,不收下吧,供应商又是老客户了,怎么办呢?如果直接回绝供应商,可能会由此失去一个多年的合作伙伴。三天来,乔乔没有回复,没想到供应商亲自登门拜访了,安排供应商住下后,乔乔便说:“明天我有时间,咱们去参加化妆品展览会吧。”
第二天中午,乔乔和供应商一边转,一边望着会场那些时尚、有创意的产品包装设计。乔乔自言自语道:“现在的包装样式越来越讲究新颖独特了,商品不但质量要好,而且也要注意形式和外表,真是‘好马配好鞍’啊!能体现时代感,让人感到时尚气息扑面而来……”
听到这儿,供应商突然抓住乔乔的手说:“多谢你的提示,我马上叫设计师修改包装样式,原来那批货我全部拿回”。
来求助于你的人,必然是和你关系比较亲密的亲人或朋友,虽然我们说要坚定地拒绝对方,不能让对方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但一定要给对方以希望。首先你就要摆正自己的态度,拒绝并不是因为你不愿意帮忙,而是你确实无法做到。在这个前提下,先向对方诚恳地表示充分的尊重、理解、同情,再讲求拒绝的方法技巧,就可以把拒绝带来的遗憾缩小到最低限度,既不伤害对方的自尊心与感情,又取得对方的谅解、支持,从而增进情谊。
因此,当你拒绝了对方之后,要做些善后工作,比如关心他这件事是否得到了解决,是如何解决的。不要说了“不”之后就不管不问了,这会让人觉得你很没有人情味。你的良好表现也会得到对方的理解,你的拒绝向他传递着这样的信息:你珍惜自己和对方的时间,你之所以拒绝是因为你不想做出一个草率而无法完成的承诺,他会知道你确实是一个负责任的人。令对方体会到你的心意,让对方了解你的处境,你们之间的情谊还会是真挚并值得信赖的。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根据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拒绝方法,让生活中那些看似棘手的问题能够得到妥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