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虽然硬,但是太过刚烈,容易被磨损;舌头虽然软但是柔韧,反而不用担心磨损。对于 20几岁的年轻人来说,在社会上行走虽不能说时时存有危险,但一刻的疏忽也许就会影响你一生的前程。方圆做事是一种艺术,它要求我们既要站得稳,又要时刻准备好运用精巧的方式应付突如其来的变化,以求快速应变,不落被动。
在方圆之道中,灵活变通,以巧取胜是一种高超的为人境界。所谓“变通”,“变”即应变,以高尚的德行持久应对世事人情的瞬息万变;“通”即通达,明辨事理,通晓人情,并以自身的修养感化影响他人。想要精于做人,还要巧于处事,明于做事,就要研习为人处世的变通之法。
做人要有聪明的头脑,灵活的思维,遇到了问题要巧妙处理。善于变通的人,才能在特定的境况下找到最合适的处事方法。相反,那些头脑笨拙,思维僵化的人,做人固执死板,撞到南墙也不知该回头看看自己选择的方向是否正确。
如今,我们提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也是灵活变通的处世之道。做人不能被习惯性思维束缚了头脑,只有这样,我们才更容易获得自己期待的成就。
战国时期,秦国有个人叫孙阳,精通相马,无论什么样的马,他一眼就能分出优劣。他常常被人请去识马、选马,人们都称他为伯乐。
有一天,孙阳外出打猎,一匹拖着盐车的老马突然向他走来,在他面前停下后,冲他叫个不停。孙阳摸了摸马背,断定是匹千里马,只是年龄稍大了点。老马专注地看着孙阳,眼神充满了期待和无奈。孙阳觉得太委屈这匹千里马了,它本是可以奔跑于战场的宝马良驹,现在却因为没有遇到伯乐而默默无闻地拖着盐车,慢慢地消耗着它的锐气和体力,实在可惜。想到这里,孙阳难过得落下泪来。
这次事件之后孙阳深有感触,他想,这世间到底还有多少千里马被庸人所埋没呢?为了让更多的人学会相马,孙阳把自己多年积累的相马经验和知识写成了一本书,配上各种马的形态图,书名叫《相马经》。目的是使真正的千里马能够被人发现,尽其所才,也为了自己一身的相马技术能够流传于世。
孙阳的儿子看了父亲写的《相马经》,以为相马很容易。他想,有了这本书,还愁找不到好马吗?于是,就拿着这本书到处找好马。他按照书上所画的图形去找,没有找到。又按书中所写的特征去找,最后在野外发现一只癞蛤蟆,与父亲在书中写的千里马的特征非常像,便兴奋地把癞蛤蟆带回家,对父亲说:“我找到一匹千里马,只是马蹄短了些。”父亲一看,气不打一处来,没想到儿子竟如此愚蠢,悲伤地感叹道:“所谓按图索骥也。 ”
这就是我们所熟悉的成语“按图索骥”的由来。这个故事的寓意其一是比喻按照某种线索去寻找事物,二是不知变通、按死方法做人。
现代社会富于变化,坚持自己的原则固然重要,但也要懂得给自己选一条最平坦的路前行,随机应变,灵活变通是“圆”的体现,是为人处世的绝妙技巧,在变中求突破,以灵活、巧妙的方式取得理想的结果,这是高智商的生存方式。
世界万物,皆在变化中不断发展。做人除了要勇于进取,不因循守旧之外,还应有巧妙的智慧。如果光有“变”,而没有“巧”,做人也不能百分之百成功“巧”告诉人们要潜下心来做人,要会思考,不硬碰硬,不吃眼前亏,能四两拨千斤。以巧取胜,以少胜多,以弱胜强,这才是为人处世的高超境界。
有这样一个故事:孔子的老师快死了,孔子去看他,希望他能留下什么话那位老师说:“你看我的牙齿还在不在?”孔子看后说:“不剩几颗了。”那位老师又说:“你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孔子说;“还好好的。”于是孔子立即悟出了其中做人的道理。牙齿虽然硬,但是太过刚烈,容易被磨损;舌头虽然软但是柔韧,反而不用担心磨损。做人应该像舌头那样能用巧劲生存,不要像牙齿那样全来硬的。
做事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即使你已经年过半百,你仍会有许多不足之处。漫长的人生犹如一场马拉松赛跑,要耐得住、耐得长、耐得久,更要懂方圆做事的道理,既要有能力灵活应变,又要有智慧以巧取胜,如此方可在人生旅途上趋吉避凶、少遇坎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