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小窗幽记(中)
6377600000044

第44章 至音不合众听,至宝不同众好

“原文”

至音不合众听,故伯牙绝弦;至宝不同众好,故卞和泣玉。

“译文”

格调最高的音乐不合一般人的口味,所以伯牙便摔断了琴弦;最珍贵的宝物不能被一般人所发现,因此卞和为宝玉而哭泣。

“赏析”

曲高和寡,知音难觅。春秋时,伯牙善于弹琴,可是能听懂的人不多,只有钟子期善于聆听,伯牙意在高山,钟子期就说巍巍乎如高山,伯牙意在流水,钟子期就说潺潺如流水,钟子期死后,伯牙于是摔断了琴弦,再也不弹琴了。

卞和是战国时楚国人,他在荆山上得到一块璞玉,相继献给楚厉王、楚武王,厉王、武王不识玉,认为他欺君,分别砍去他的左、右脚,卞和为玉不被人所识而在荆山下痛哭,后文王让人琢磨出美玉,遂称为和氏璧。伯牙绝弦、卞和泣玉也说明比音乐更珍贵的是知音,比和氏璧更珍贵的是理解和信任。

“故事”

范式守信不负约

东汉永平年间,一个明朗的秋日,在汝南郡的一个村子里,青年学者张劭正在自家的庭院中来回踱步,他嘴里不住地叨念着:“巨卿兄怎么还不到呢?”

他说的这个巨卿,就是山阳郡人范式。范式字巨卿,是张劭在太学里的同学,两人多年寒窗相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

两年前,他们同日离开京都洛阳回家,分手的时候,两人依依不舍,洒泪而别。那一天正好是九九重阳节,他们约定两年后的今天,范式来汝南郡探望张劭。

光阴飞逝,两年的时间转眼就过去了。越是临近约定的日期,张劭的心情就越是不能平静。他急切地盼望着与好友重新欢聚,以至于坐卧不宁,寝食不安。

张劭的老母见儿子这样,怕他急坏了身子,就劝他道:“山阳郡离咱们这里有上千里的路程,两年之前随口说的一句话,到现在人家怕是早都忘记了,你也别太认真了。”

张劭认真地答道:“娘,您不了解巨卿,要说巨卿这人,那是当今天下数一数二的诚实君子,他是决不会失约的。”

重阳节终于到了,张劭一家人早早起来,把酒杀鸡,忙活了半天,备好了一桌丰盛的酒菜。可是,范式还没出现。张劭简直望眼欲穿了,他整好衣装,急步走到村头,立在大树下等候。

看看到了正午,正是两年前他们分手的时刻,只见一辆马车从远处飞奔而来,车到大树下停住,下来一个书生打扮的中年人,向张劭疾步跑来,张劭定睛一看,来人正是范式!

两人跑到一起,各施大礼,然后紧紧拥抱。张劭说:“大哥果然不远千里,赶来赴约。不过,为何不早到几天,让小弟等得好心焦啊!”

“贤弟,只怪我心里着急,又加上饮食不慎,途中病倒在客栈里。要不是店家好心照看,我几乎要丧命了。”

张劭一看,范式果然是一副病容,身子轻飘飘的,好像还站不稳似的。张劭很有点不过意,范式却不以为意,说道:“快领我去拜见伯母吧!我还带了些薄礼来孝敬她老人家呢!”

范张二人久别重逢,更觉得难分难舍,他们白天一起谈论学问,夜晚在一张床上安眠。一天,范式感慨地说:“我们两人就像古时候的俞伯牙和钟子期一样啊!真是生死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