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小窗幽记(中)
6377600000033

第33章 要做男子,须负刚肠

“原文”

要做男子,须负刚肠;欲学古人,当坚苦志。

“译文”

要做个大丈夫,必须有一副刚直的心肠;要学习古人,应当坚定磨炼筋骨的志向。

“赏析”

男子汉大丈夫,必须有一股立大志成大业的气概,所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东汉赵温,担任京兆郡丞,尝叹曰:“大丈夫当雄飞,安能雌伏!”遂弃官去。古人说:“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司马光在宋哲宗朝为相,被封为温国公,宋范祖禹作司马温公《布衾铭》记载说:“公一室萧然,图书盈几竟日静坐,泊如也,又以圆木为警枕,少睡则枕转而觉,乃起读书。”可见古人追求学问是何等艰辛。

“故事”

范仲淹有志天下

范仲淹,吴县,即今江苏省苏州市人。他2岁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没有办法生活下去,只好带着他改嫁到一个朱姓人家里。范仲淹从小就生活在受欺压、受凌辱的环境里。但是,他不甘寄人篱下,从小学习就非常刻苦。23岁那一年,他不远千里来到了当时著名的南都学舍求学。

在南都学舍学习期间,范仲淹深知学习之不易,因而一心一意攻读。他生活极其俭朴,每天只吃稀粥,冬天时,将稀粥冻成块,吃时切一两块。每天吃稀粥,当然是很艰苦的,但他坚持这样做,为的是磨炼自己的刻苦精神,以集中精力进行学习,不让吃饭占去太多的时间。

范仲淹这种艰苦生活,感动了他的同学们。其中有一个同学是南都留守的儿子,非常同情范仲淹的生活,回去告诉了他的父亲,并从家里拿了一些上等饭菜送给范仲淹。范仲淹开始不肯收,后来,实在推辞不下,才勉强收下,但他却一直没有吃它。

几天以后,南都留守的儿子看见这些食物都腐烂了,就问他:“我父亲听说你生活艰苦,特地要我把这些饭菜送给你,而你却不肯吃,难道我们这样做得罪了你吗?”

范仲淹答道:“对你和你父亲的深情厚谊,我是非常感激的。只是我吃惯了稀粥,要是现在吃得太好了,怕以后就吃不进稀粥了。”

范仲淹就是这样严格要求自己,将全部精力放在学习上。他在南都学舍如饥似渴地昼夜苦学,每当困倦时,他就用冷水洗脸,清醒清醒头脑,又继续读书。据说,整整五年时间,他都是和衣而睡的。

由于范仲淹持之以恒地刻苦学习,终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成为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他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座右铭,成为激励后人胸怀天下,一心为公的警世名言,被一代又一代的人们传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