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小窗幽记(中)
6377600000032

第32章 少言语以当贵,多著述以当富

“原文”

少言语以当贵,多著述以当富,载清名以当车,咀英华以当肉。

“译文”

把少说话作为贵,把多著书立说作为富有,把好的名声当作车,把品读好文章当作吃肉。

“赏析”

人以珠宝为贵,而我以沉默为贵。俗语云:“沉默是金。”多言并不意味多才多智,相反,祸从口出,言多必失。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重在干出实绩。如果一言能中的,字字珠玑,岂不是更有自尊,哪里需要不着边际地絮絮叨叨?将自己的学问不是停留在嘴上,而是著述在书中留传后世,成为人类文化的宝贵财富,那么精神上的富有才是真正的富有。车马美食是物质享受的重要方面,但决不是追求的目标。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把对一世清名的追求当作车,把读有益的文章当作膏粱,让心灵之车载上丰盛的精神食粮,岂不是更高尚的追求!所以古人说:“安莫安于知足,危莫危于多言,贵莫贵于无求。”

“故事”

留书不留金的王应麟

“人遗子,金满籯,我教子,惟一经。”《三字经》的最后两句话,相信大部分人都知道。

作者的意思是说,有人遗留给子孙后代的是用不尽的金银钱财。而我却不是这样,我只留给我的后代一本能够指导他们学习的书,使他们能够通过学习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三字经》的作者至今还没有定论,但大多数学者的意见认为是南宋的王应麟。

王应麟,字伯厚,号深宁居士,进士出身,是南宋著名的学者、教育家、政治家。他祖籍河南开封,后迁居庆元府鄞县,即今浙江鄞县。他经历了南宋的理宗、度宗、恭帝三个王朝,曾任吏部尚书。

王应麟博学多才,对经史子集、天文地理都有研究,是南宋末年著名的经史学者。南宋灭亡以后,他隐居乡里,闭门谢客,开始著书立说。

明代著名诗人、王应麟的同乡黄润玉在《先贤赞》中曾对王应麟的文笔大加赞赏,并说他是孔子再世。

王应麟隐居乡里20年,所有著作,只写甲子不写年号,以示不向元朝称臣。他一生著作很多,有《困学纪闻》、《玉海》、《诗考》、《诗地理考》、《汉艺文志考证》、《玉堂类稿》、《深宁集》等600多卷。但是,知名度最高的反而是这部蒙学著作《三字经》。

《三字经》是王应麟晚年为教育本族子弟读书编写的一本融会我国文化精粹的“三字歌诀”。

他是通古博今的大儒,以他举重若轻的大家手笔写这样一部“三字歌诀”,当然是非同凡响。

王应麟的《三字经》固然令人喜爱,但其“我教子,惟一经”的精神更是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