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小窗幽记(中)
6377600000028

第28章 刚强,终不胜柔弱

“原文”

舌存,常见齿亡;刚强,终不胜柔弱。户朽,未闻枢蠹;偏执,岂及乎圆融。

“译文”

当牙齿都掉光了时,舌头还存在;可见刚强终是胜不过柔弱。门已经朽坏时,却没有听说门轴被虫所蛀蚀;可见偏执岂能比得上圆融。

“赏析”

这是告诉人们柔弱胜刚强,圆融胜偏执的道理。其实老子早已经指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柔,并非柔弱不堪,而是示柔以制其刚;弱,并非怯弱不振,而是示弱以制其强。所以说,柔是一种好品行,外示以弱,则人们愿意帮助,外示以刚强,则易成为人们怨恨的目标。

圆融胜偏执,也是同样的道理。圆融将真意藏在心中,伸展自如,而偏执则棱角毕露,容易碰伤棱角。出头的椽子先烂,古人的话往往很有道理。

“故事”

舌头和牙齿的寓意

春秋时著名的大学问家老子,本名李耳,字伯阳,楚国人,是著名的《道德经》的作者。他在周朝做官时,孔子也曾去向他请教实践的方法。

有一次,老子的老师常纵生病了,他前去探望。常纵倚在床上,张开嘴让老子看,问他道:“我的舌头还在里面吗?”

老子答道:“在里面呀。”

常纵又问他道:“我的牙齿也还有吗?”

老子摇摇头说:“牙齿是没有了!”

常纵接着又问道:“你明白这是什么道理吗?”

老子回答道:“舌头之所以还存在,我想那是因为它很柔软的缘故吧!牙齿之所以脱落,可能是因为它太刚强的原因吧?”

常纵听了,高兴地点头说:“你说得没错,世界上的事情、道理都是这样的。”

常纵是主张仁义而鄙弃强暴的,所以他借用舌头和牙齿来说明:舌头因其柔而存在,牙齿因其刚而覆亡。仁义必定战胜强暴,这是坚定不移的道理。做人如此,国家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