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小窗幽记(上)
6377500000051

第51章 彼无望德,此无示恩

“原文”

彼无望德,此无示恩,穷交所以能长;望不胜奢,欲不胜餍,利交所以必伤。

“译文”

朋友不会期求从我这里获得恩惠,我也不会向朋友表示给予恩惠,这是清贫的朋友能够长久相交的原因;期望有所获得而无止境,欲望又永远无法满足,这是靠利益结交的朋友必然会伤了和气的原因。

“赏析”

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真正的朋友追求的是心灵上的互相理解和呼应,而不是物质利益的相互索求。穷朋友之间图的是双方相同的志趣与心肠,既不期望从对方那里得到什么物质利益,自己也不故意用利益向对方施舍恩惠,这样的友谊就能长久。而建立在利用关系上的所谓朋友,只是希望互相利用,维系他们关系的是物与物的交换,一旦这种物与物的交换关系不平均或减少,那么就失去了相交的动机,甚或伤了和气,反目成仇。朋友之间同艰难易,共富贵难,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故事”

杜甫与李白的友情

杜甫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诗人。他长期住在洛阳,对这儿的豪官富商勾心斗角的风气十分反感。可是,杜甫却在这儿遇到一位他的终身好友、伟大诗人李白。

744年初夏,杜甫在洛阳结识了大诗人李白。那时李白44岁,杜甫只有32岁。李白在京师受到高力士、杨玉环等人谗毁,很不得志。

两人初见面,杜甫被李白的风采吸引住了。李白对杜甫的才华也很欣赏。当时,他们俩都对现实不满,因此一见如故。两人的志趣相同,时常在一起吟诗作赋,自得其乐。

那时候,社会上有一种求仙访道的风气。杜甫与李白相约结伴而行去寻找瑶草。两人渡过波涛汹涌的黄河,尽管路途艰险,但他们互助互爱,常常吟诗作句,以苦为乐。他们走到山上的小有清虚洞天,去参拜道士华盖君。可是华盖君已经死去。他们凄凉地望着寥廓的四野,尽管彼此心中有不尽怅然与失望,但他们都互相劝慰对方,最后不得不按原路回去。

这年秋天,他们和另一诗人高适遇在一起了。这三个朋友经常在城里的酒楼饮酒赋诗,各叙心中的愤懑,也谈论着当时的国事,讽刺唐玄宗的醉心声色。渐渐地,杜甫和李白更加了解对方,他们之间的关系更加密切了。

不久,这三位朋友都先后离开长安,各奔前程。

第二年秋天,杜甫和李白又在兖州相遇。他们白天携手同行,寄情于山水之乐。晚上,常常一边饮酒,一边仔细讨论文学上的问题,有时喝得大醉,同床酣睡。他们两人共同度过一段美好的日子,彼此都从对方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东西,学业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不久后,他们又分别了,怀着恋恋不舍的心情踏上人生的新路。杜甫在别后常常想起李白,回忆起往昔与李白在一起的快乐日子,便感慨地写了一首五律: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

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杜甫住在渭水之滨的长安,把自己比作春天的古树,把漫游江东的李白比作日暮的浮云,诗句充分表达了对远方朋友的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