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小窗幽记(上)
6377500000004

第4章 市恩不如报德,要誉不如逃名

“原文”

市恩不如报德之为厚;要誉不如逃名之为适;矫情不如直节之为真。

“译文”

施舍给别人恩惠,不如报答他人的恩德来得厚道;邀取名誉,不如回避名誉来得闲适;装腔作势自命清高,不如坦诚做人来得真实。

“赏析”

“市”者买卖也,故意施予别人恩惠,以求得对方的喜悦,这一定是一种有目的求取利益的行为,或者为了笼络人心,或者为了树立威望,其施舍是为了获取,虽然助了人,其出发点是为了助己,这样离真诚还有一段距离。而受人以恩,报之以德,则是传统的道德规范,这种以德报恩的行为是心存感谢,不求索取,“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透露着人性中的真诚与善良。

节操正直的人决不愿违背良心去做沽名钓誉之事,而宁可逃避名声带来的麻烦,因为有了名声,也许生活就失去了本来的平静,而在光圈的环绕下必须时刻战战兢兢,这样曲意矫情而为岂不是失去了真诚平和的本性。

所以俗语说:勤勤奋奋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平平淡淡才是真实的人生。

“故事”

明山宾卖牛

明山宾是南北朝时的人,他曾做过南北朝梁朝的御史中丞这样的高官。他做官清正廉洁,为人忠厚耿直。在担任州官时,正碰上灾年,颗粒不收。他竟把官仓的粮食拨出来救济老百姓,因为这件事而触怒了朝廷。朝廷以他耗费国库为罪名,把他的田园房舍都没收归官了。

他虽然做了好多年的官,但生活一直很清苦。一次,他竟穷得不得不把自己驾车的牛卖掉来应付家庭生活开支。

这天,他牵着牛到集市上去卖。站了好半天,好不容易遇上了一个买主。买牛的人见他的牛体形肥瘦还算可以,就给了他一笔钱买下了。

明山宾拿着卖牛的钱往家走。他一边走一边盘算怎样使用这笔钱。猛然,他想起一件事,便又急忙跑回了集市。

回到集市,他在人群中穿来穿去找那个买牛的人。那人正向周围的人夸耀他买的牛如何便宜,猛然看见明山宾追来,以为他要来重新讲价钱,便抢先道:“咱们可是讲定了的,一手钱,一手货,这牛现在是我的了。”

明山宾喘息了一阵说:“你误会了。我忘了告诉你一件事,这牛曾经患漏蹄症,虽然治好了,保不了以后不发病,这事我不能不告诉你。”

那人听了这番话,马上变了脸色,要和明山宾重新讲价钱。明山宾没有犹豫,按新讲定的价钱退还给那人很多钱。

周围的人见到这个情景便七嘴八舌议论开了。有的赞扬明山宾诚实,讲信用,有的说他太傻,不会做生意。明山宾毫不理会,拿着剩下的钱坦然地离开人群,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