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儿育女、传宗接代,在民间被视为极其庄重的人生大事。中国传统文化中强烈的多子多孙的文化观念深入人心,因此,婚后的择吉文化核心就是祈子,又更多地表现为渴望多多益善生儿子。
孩子对于家庭来说,意味着后继有人,香火不断。因此,民间有种种期盼怀孕得子的习俗,采取向神祈祷、施行巫术等方式。祈子择吉的方式一般分为以下几种:
向本地神灵祈子
这是最普遍的求子方式。在河北省赵县范庄有供奉龙牌的习俗。所谓龙牌是刻有双龙的高大木牌,上面刻有“天地三界十方真宰龙之神位”。求子者先要燃香,供奉供品,虔诚地祈求说:“给个娃娃吧。”旁边站一老年妇女问:“要男要女?”祈子者说:“给个男娃娃吧。”然后跪拜。这时第一炷香烧完了。老年妇女燃上第二炷香,虔诚地说:“我为你求一个模样好看的、身体壮的娃娃。你从哪里来?”求子者回答了从哪里来,她就从哪个方向寻找。这时求子者要向龙牌许愿,明年要给龙牌供奉。
在当地还有一种祈子习俗——套娃娃。求子者用蓝色棉线拴一硬币,然后用一根香挑着往高大的龙牌上贴,如果贴上了,就是拦住了娃娃。也有的顺着龙牌雕刻的纹理往上挂,如果棉线果真挂在龙牌上,就算是套住了。如果拦住和套住了,就轻轻地说:“儿跟娘回家吧。”有时在求子时旁边站着一个有经验的老年妇女,这位老年妇女给求子者一个黄纸包。求子者得到后,要用手捂铜钱或硬币,或者把领到的黄纸包揣在怀里,不能跟别人说话,一路上小跑回家,放在卧床被下,按照那个老年妇女的说法:明年准能得到个大胖小子。
向大自然求子
中华民族经过漫长的自然崇拜的阶段,中国民间崇拜石头,在原始人看来,石头是有灵性的,具有生命形态。而泰山一向以祈子灵验著称。上山祈愿生子一般在山顶壁霞祠,向碧霞元君祈诉。“泰”字在《易经泰卦》内表示“天地交而万物生”之意,很多人视其为妇女生子之卦,视碧霞元君为滋生万物、主管生育的送子娘娘,能福佑众生,特别保护妇女儿童,有求必应。
以灯求子
在中国广大农村有元宵节有以灯祈子的习俗。晋北有摆灯山的习俗,即用灯盏摆字。元宵之夜,灯火通亮,摆出“天下太平”、“五谷丰登”等吉祥语。正月十六日晚上,千百盏灯熄灭的时候,只剩下的一盏叫做“子孙灯”。“子孙灯”被求子者虔诚地端回家后,供在灶神前,再添足油,求子夫妇要轮流守护整整一个晚上,不得让灯熄灭,果然生了儿子,还要举行还灯仪式。
中国民俗语言讲究谐音,按照中国人的民俗观念,“灯”与“丁”谐音,因此灯就包含了“子”的寓意,现在以灯祈子的习俗在中国民间还有遗存。
佩饰求子
中国传统习俗认为佩戴某种装饰可以得子。装饰种类繁多,有的地区用自己的腰带换回产妇的红腰带,认为自己和产妇的红腰带可以发生感应。据《河川县志》载,中国的道教有道幡,幡尾上有“福”、“寿”字,或者“富贵”字。无子者偷偷地剪下一块,佩戴在自己身上,可以得福生子。这种佩戴装饰习俗古已有之。《通典食货
钱币》载,南朝梁武帝时,民间铸一种钱,称为“男钱”,妇女期盼儿子,往往把它佩戴在身上。据说三国时魏国的曹植作过《宜男花颂》。何谓宜男花呢?原来宜男花就是萱草。古代人认为佩萱草可以生子。
其他尚有许多祈子习俗,例如节日祈子,祈子习俗遍布人类衣食住行等各个生活层面,传统中国人生活在祈求得子之喜的习俗氛围中。
延伸阅读
主宰胎儿吉凶的“胎神”
“胎神”完全是人的想象力的产物,是一种民间迷信。古时,人们不知道胎儿是怎样孕育而成的,于是就想象是超人的神灵作用的结果。经过历史的演变,这种超人的神灵就被想象成具体有形的“胎神”了。胎神是专管胎儿的神灵,通常活动于孕妇的周围,具有保佑胎儿和伤损胎儿的双重作用,因此人们对它既尊敬又畏惧。民俗认为,胎神对胎儿的伤害皆因人们对胎神的触犯,因此胎神又被称为胎煞,神可敬,敬不可犯。如犯了胎煞,会以伤害胎儿来报复人类。俗传胎神能与胎儿的魂魄交感,它按一定时刻有规律地出现在孕妇周围的固定方位,或者附着于某些物体上。这样,人们就可能小心从事,不会触犯、伤害它。倘若触犯了它,就等于伤害了婴儿,导致流产、难产、死胎或婴儿先天残疾等灾难,后果不堪设想。
民间俗信,胎神是以月令的不同而不同的。云贵等地以为怀孕的月份不同,胎神的位置也不同,凡胎神所在的位置,就有很多禁忌,须诸事小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