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亲这一天是阴阳合配的大喜日子,是男女双方成就百年之好的第一天,因此,民间十分看重,总想有一个吉祥如意的好兆头。
迎合中国民间“一好百好”、“一顺百顺”的俗谚,人们总认为开始的时候怎样,往往最终也会有相应的结果,任何事情的“始”总是被赋予带有某种征兆意义的。在嫁娶中,一般把新娘子被接上轿往新郎家抬去的途中,看作是一对夫妇始合阴阳之“始”,因此,这一天的禁忌也特别繁多。
迎亲路上的禁忌
在山西,迎亲路线一般讲究走大回环,回时不走来时路。晋中祁县一带依据村落位置,有玄武(北)入,朱雀(南)出;或白虎(西)入,青龙(东)出的说法。迎娶队伍要随带红毡或红布,除了供新娘上下轿踩踏外,路经寺庙、井台或石碾、石磨时,还要用来遮掩轿窗和新娘,意在防止白虎星等鬼祟邪怪相扰。路遇别人家的嫁娶队伍时,双方要互换“针线”,即新娘的女红消灾。现在迎亲队伍相遇时互赠手帕,即此遗风。
白族迎亲日有些路段要忌避,一般要沿途敲锣打鼓,同时再经过的忌地铺毡或铺席,忌门和橱,不把门和厨房遮住。朝鲜族迎亲时,新郎忌脚踩地。另外在湖北神农架一代有半夜打鼓迎亲的习俗。夜深人静的时候,男家便遣迎亲者敲锣打鼓、放鞭炮去女家迎娶新娘,敲锣打鼓、放鞭炮固然是为了喜庆热闹,但也有惊吓山中野兽而避邪的作用。燃放鞭炮不单独在半夜迎亲的习俗中才有,它在整个婚仪中都可能出现。婚礼中燃放鞭炮,带有驱鬼避邪的含义。民间有所谓“崩崩邪气”之说。因为在大喜的日子,人们比平常更担心有恶鬼来捣乱,所以要用爆竹吓跑鬼神,同时也壮行人的胆量。
在现代城市迎亲中,还能看到古时的影子,但是又大有不同。迎亲车队接新娘时,首先,绝对不能走回头路,也就是说迎娶新娘和返回新房或者去婚宴地点的路线不能重复。其次,尽量选择平坦、宽阔的路面,寓意婚后生活平坦顺利;再次,选择迎亲路线时,可选择沿途有代表性的城市景观。必要时最好适当绕路,这样摄像师拍摄的婚礼影像资料会更加漂亮,但要避免车流量大、易发生交通堵塞的路段;最后,应选择红绿灯尽可能少的路段,一来保证车队行进的速度,二来可以避免车队被红绿灯阻断。
送亲过程中的禁忌
在中原一带送亲时有一些带有避邪意义的习俗规定,如:送亲的人要“全活人”,即避寡妇、孕妇送亲。在渤海湾一带,有“送爹不送妈”、“姑不娶,姨不送,舅妈送,一场病”的俗谚。为了避病等邪气,只有禁止女人送亲了。这种习俗源于女人所具有的特性:心肠软且感情脆弱,看见亲人出嫁会生出悲伤的情感而落泪,对嫁娶不吉。孕妇容易使人产生新娘未婚先孕的不贞行为的想法;寡妇更使人有“守寡”的悲剧感觉。民间禁忌往往源于对某人、某物的好恶感受或联想。
在中国河南、山东、山西、湖南、云南、台湾等大部分地区都有“喜冲喜”的禁忌。所谓“喜冲喜”就是嫁娶途中两家迎亲队伍相遇,民间认为这不是好兆头,所以必须尽量避免两家迎亲或者送亲队伍在途中相遇。但是由于人们选择的吉日、吉时往往是相同的,就使得嫁娶相遇的事经常碰到。为了避凶求吉,双方比赛相争甚至大动干戈的事屡有发生。但也有一些文明的方法可以逢凶化吉,达到避灾去祸的效果。比如可以由双方新娘互换随身佩带的金戒指,或者由迎亲队伍双方互换手帕、毛巾,达到皆大欢喜的目的。台湾民间嫁娶若遇上这种情况,双方新娘就互换头上的簪花,据说如果不“换花”,必然会有一方要遭遇灾难,所以,“换花”是避邪之举。
延伸阅读
拜天地的禁忌
拜天地,又名拜堂,是汉族和其他一些少数民族中典型的婚礼仪式之一。一般是在男家中庭设一香案,新郎和新娘在唱礼官的倡导下行交拜礼。在拜天地仪式举行时,忌小孩子、戴孝的人和结婚多年无子女的人进入厅堂,因为小孩子常常会哭,若在拜天地庄严而喜庆的气氛中小孩子又哭又闹,是令人败兴的;而戴孝的人易使人想到死人或丧事,也是不吉利的。鄂伦春族人在此仪式上特别忌避寡妇,忌避与新郎、新娘属相相同的人。河南方城一带有扶持新娘白天的“搀客”。为了避免“搀客”克新娘,忌讳生肖与新娘相克的人做“搀客”。比如新娘属猪就不能用属虎的人做搀客,而新娘属兔就不能用属狗的人做搀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