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仅节日里,人们要吃祈福食品,喜庆活动更是少不了祈福食品的点缀。不管是红白喜事、集会还是走亲访友,人们都会用一些代表吉祥祝福的食品,来祈求幸福,事事如意。
人们平时的饮食,多半为口腹之需。而喜庆活动中的食俗,则寄托着人们的精神需求。在这样的活动中,人们感受着喜庆的气氛,喜尝美味的食品,联络彼此的感情,表达美好的祝愿。
婚礼上的吉祥食品
旧时,人们有在婚礼宴席上吃“四喜丸子”的食俗,以象征喜事临门。早在北宋时,民间流行着一首《四喜诗》:“久旱逢甘雨,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当时人把这四件事作为最值得庆幸的四件喜事,所以人们就用“四喜丸子”来借喻这四件喜事。一般是席间多少人,就做多少个,每人一个,祝愿人人常遇四喜之神。
吉饼,因大多是在婚礼上用,也称“喜饼”或“龙凤饼”。吉饼有各种不同的样式,各地的做法也不相同,北方一般做成圆形,用饼模压出“龙凤呈祥”的图案,饼皮酥脆,呈黄白两种颜色,代表金银财富。在南方,都是男家做好了喜饼送到女家,然后,女家再将喜饼分送到亲朋好友家,以此作为请柬通知亲朋好友,告诉人们女儿要出嫁了。女方在收下男方送来的喜饼的同时,要回送相同数量的喜饼给男方,但就不再称之为喜饼了,要称“太史饼”、“状圆(元)饼”,以此来预祝新郎中状元、做太史;民间认为这种饼象征福、禄、喜、财四大吉事,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吉饼。
“没有鱼不成席”,河北一带大宴、小宴都要有鱼。在婚礼桌上吃鱼要将头和尾留下,意为祝愿新郎、新娘婚姻幸福从头到尾,祝愿他们婚姻美满,生活富余(裕)。
祝福“食篮”,是景颇族流行的一种礼俗。婚礼喜事中,一般要在藤篾编织的礼篮中装上两筒自制酒(水酒、米酒)、两包糯米饭团和两包熟鸡蛋。礼篮中的礼物均有祝福的含义:酒表示男女两性,水酒代表女性,米酒代表男性,喝两筒酒是祝福夫妻和谐恩爱;糯米饭团是祝福夫妻像糯米一样粘在一起,紧密团结;鸡蛋表示纯净,是祝愿新婚家庭及来宾平安健康、幸福如意;礼篮中的物品都是成双的,表示对新人永远相爱、出双入对、白头偕老的祝福。
其他喜庆活动中的吉祥食品
旧俗每当年节或有喜庆之事,都请巧妇捏面花。一般在不同场合食用不同的面花,主要用于婚宴、生日、祝寿和年节,以求吉利。面花大都捏成吉祥物,所以人们称之为吉祥花。有象征夫妻恩爱的“龙凤呈祥”、“对鸳鸯”;象征连生贵子的“麒麟送子、鲤鱼钻莲”;象征长命百岁的“长命锁”、“十二属相”;象征“福、禄、吉、祥”的蝙蝠、花鹿、小鸡、小羊;象征福寿绵长的“九连环”;象征富有的“蛇盘兔”;最普遍的是枣糕,取其同音“早高”,预示生活早日提高。
北京的“全家福”是传统吉祥名菜,它由二十多种原料做成,现在多称之为“拼盘”。此菜多在全家团聚时享用,取其“全家福”之美称来寓意家庭团圆、美满、幸福。
汤圆是中国民间流行的一种吉祥食品,它的外皮一般用糯米或粘黍面做成。内装各种不同的馅,有豆沙、枣泥、红糖、“五子仁”等,有的还要加五色丝。由于它的外形很圆,所以人们把它作为团圆、圆满的象征。许多地方,当有亲人出远门回来时,全家共食汤圆,为其接风,意为祝贺全家团圆、幸福、美满。也有的地方是当亲人出远门时,煮一碗汤圆给他吃,祝福他出门顺利,尽快返程共同团圆,所以民谣中有:“吃了汤圆好团圆”的吉语。
延伸阅读
一日三餐的来历
史料记载,秦以前,人们是一日两餐。“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餮而始。”其意思是说,人们生活中,只要是一日用过两餐,便意味着一天的时间就过去了。并且对这两餐的时间也有严格的规定,如不守时或多于两餐,则被看作是失礼行为。
到汉代以后,逐渐演变为“一日三餐”。《史记·项羽本纪》载:项羽听说刘邦欲王关中,曾怒下令:“且日享士卒”,由“一日二餐”改为“一日三餐”,借此犒劳将士,激发士气。刘邦得知后,亦由“一日二餐”改为“一日三餐”。所以,刘邦率领的大军,气势倍增,攻取了天险“峣关”。
至今,人们普遍习惯于一日三餐了。可以
说,多年来逐渐形成的一日三餐制,是符合科
学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