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阿尔卑斯山的蓝莓
6211000000043

第43章 乡音不改

那年回家,在香港红墈候车时,跟几个去广州拜山的师奶们聊天。其中一个阿姨奇怪不已:

“你到国外这么久,怎么还一口地道的白话(粤语)?我认识的很多人到了国外不过一年,讲起文就夹了很多外文,还说习惯了。”

“其实那要靠自己,如果你不想改你的乡音,那你走遍天涯海角也乡音不改。可如果你脑子里就想改掉你的乡音,那你不出国也一样满口洋腔。”

我说得不无道理,没看见如今国内的白领们开口一个Oh,My God!闭口一个Yes,all right。好像不这样就无法表达或表现他们的与众不同。再听听电台的主持人,那就更不对劲了,非要一句话说上一两个英文不行,直听得我毛骨悚然,三伏天要穿棉袄。

记得刚到美国时,一次参加一个聚会。晚会上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吸引了我的视线。小姑娘活泼可爱,就跟她聊起天来。

“你是哪里人呀?”

“我是加拿大人。”不等我再问,小姑娘又说起来了:

“不过我的中文不好,我爸爸妈妈跟我讲英文,我跟外婆学的中文。我们家,我的英文最好,我的妈妈第二,我爸爸的英文最差。”

正聊着,小姑娘的妈妈来了,打过招呼后,就用英文跟她女儿讲起话来了。这一听,才相信小姑娘的话不假,她妈妈的英文带着很重的口音。这就想起了很多海外的华人,虽然生长在华人家庭,可却一点中文都不会讲,等到长大成人后,父母才发现自己在文化教育上的漏洞,再想为子女恶补中文,恶补中国文化,为时已晚。

到瑞士后最大的发现是生活在瑞士的外国人。瑞士的主要移民来自意大利、西班牙和土耳其。他们中的很多已经是第二代或第三代在瑞士土生土长的了。跟瑞士人在一起,你很难说他们是外国人,一样的瑞士德语,可当他们跟家人或来自同一文化背景的人在一起时,他们就只讲他们的母语了。让我惊讶的是经过这么多代,他们居然顽强地保留了自己的母语和文化,而不像很多海外的华人,在教育他们的子女融入当地社会的同时,忘了自己的根,忘了自己的文化。

说到海外的华人不讲中文,似乎情有可原,毕竟是在海外,可在国内的中国人为什么要在我们祖先发明的优美的语言里给它生硬地夹上一两个外文呢?是真的在找不到那一两个词来形容自己的感受,还是想显示一下自己的与众不同,抑或是赶时髦?不得而知。

只是我还是我,哪怕在外面生活再久,一见到同乡,听到乡音,那埋藏在心里的故乡情结,顷刻释放,普通话还是广东话,总让我分外地亲切。只要一拿起电话,和那远在中国的父母通话时,流畅的普通话就像一颗颗珠玑带着我对父母的深深思念传到电话的另一端。为此,普通话讲得非常好的母亲不止一次骄傲地对人说:“我的女儿在国外呆的时间再长,她也不会忘记自己的母语。”

母亲最了解自己的女儿,是的,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是中国人,我的根在中国,乡音是我永远不变的语言。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我真心希望我们中国人,走到哪都不要忘了我们是中国人。

我爱公司

可能你会觉得好笑,这爱什么的不好,偏偏爱自己上班的公司,再说了,这也不是你的公司呀!可是,我还真对公司有了感情。这么多年的时间里,我从一名车间女工成长为产品经理,对公司的爱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