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领导成事手段
6203700000002

第2章 大大方方做人,小心翼翼做事

作为领导,必须大方做人,小心做事,其道理在于你不坦诚,就不会有人才来到你身边;你不善待,就没有几个人愿为你出大力。同样,你不精于做事,总是把事情弄得一团糟,就会让下属在你身上看不到成功的希望。

刘邦的领导心智是:用坦荡的心对待人才,并鼓足他们做事的勇气,同时又从细微之处抓好要做的事。

1.会用人就有一切

领导用人水平的高低,关系到整个事业的成败。这个问题,谁都明白,但要深究其理,知道的人就不是很多了。刘邦在用人之道方面非常成功,因为他就是凭借此道,把自己的弱势变成了强势,成了最后的赢家。

刘邦由一泗水亭长,百十来人起家,身经百战成就了帝业。中间经历了多少的危难及生死考验是可想而知的,有时甚至达到了举步维艰的程度,但每次刘邦总能够化险为夷,由弱势变强势,由被动变主动,其中的奥妙,与刘邦独特的用人之道不无关系。

刘邦于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年)九月在沛县举兵起义,当时天下的形势是:

周文所统率的十万义军被章邯所统率的秦军打得大败,继武臣自立为越王以后,他派往燕地的韩广在燕地自立为燕王,狄人田儋在齐地自立为齐王,宁陵君魏公子魏咎被陈王立为魏王,项梁及项羽起兵于吴后,渡江又加入了反秦行列。

陈王陈胜、赵王武臣、燕王韩广、齐王田儋、魏王魏咎以及项梁与项羽是秦二世二年年初反秦各路诸侯中的几支主要力量,都拥有一定的实力。而起兵于沛县的沛公刘邦,却人少力单,处于举步维艰的境地。

刘邦退至丰邑后,当时秦朝一位名叫平的郡监率兵围攻丰邑。沛公领兵出战,命同乡雍齿守卫丰邑,自己领兵进攻薛(今山东滕县南),在那里大败敌军。

此时,陈王派魏人周市向东攻城略地,周市派人对雍齿说:“丰曾是魏国的大梁被秦军攻占后的迁都之地,今魏王已平定数十城。您如果以丰邑投降魏国,魏国封你为侯,令你守卫丰城;如不投降,将屠杀丰城。”雍齿本来就不愿归属刘邦,在周市的利诱威逼之下,便反而为魏国效力了。

沛公因雍齿反叛,举步维艰,不得不前去投靠景驹。途中路遇张良聚集数百人也想投奔景驹,当时沛公人马数千,张良便依附沛公,沛公任张良为“厩将”,负责管理军马。后来,张良成了沛公争夺天下的军师“运筹帷幄”,是刘邦手下的三位人杰之一。

刘邦得到张良后,境况逐渐好转,张良曾多次用《太公兵法》的理论向沛公献策,沛公经常采纳他的策略。而张良向其他人说《太公兵法》上的理论,都是不能领悟。张良因此而感慨地说:“沛公大概是天赋的奇才!”

张良与沛公来到恭县,拜见项梁。夏六月,项梁立楚怀王孙子熊心为楚王。张良向项梁进言说:“您已立楚王的后代为王,而韩国的诸公子横阳君韩成有贤能,可立为王,增建与国,以为党援。”项粱派张良找到韩成,立韩成为韩王,同时以张良为韩王司徒,其职位相当于丞相。于是张良便暂时离开沛公,与韩王韩成率千余人向西攻占原韩国所辖故地。一直到张良于河南再次引兵随沛公,并辅佐沛公兵攻宛城。

刘邦的用人有道还表现在其利用项羽叔父项伯这件事上。

刘邦入关中后,并未在咸阳久留。而是还军灞上,项羽破关而入,范增献计项羽,让他趁机除掉刘邦。这时候,刘邦与项羽兵力相差十分悬殊,一旦双方开战,后果可想而知。

刘邦心急如焚,就在这节骨眼上,事情却出人意料出现了转机。

就在项羽调兵遣将,准备第二天袭击刘邦时,他帐下的左尹项伯却坐不住了。

项伯又名项缠,是项羽的本家叔叔。项梁和项羽在吴中起兵时,项伯便积极随从。项梁阵亡后,项羽出于对项梁的思念,对这位族叔特别尊重,大事小事都和他商量。项伯在家乡时曾杀了秦朝的地方官,犯下死罪,逃到下邳,被仗义行侠的张良隐藏起来。项伯对张良的救命之恩,一直念念不忘,因此他把项羽的计划告诉了张良。

张良向刘邦讲述了他搭救项伯的事情,并告诉刘邦:“项伯是个很重感情的人。现在事情紧急,他专程跑来告诉我。我可以转告项伯,说您决不敢违抗项王,请他了结这场纠纷。”

刘邦一把拉住张良,问:“你和项伯比,谁的年龄长?”

张良说:“项伯比我大一点。”

刘邦高兴地说:“您快去把项伯请来,我要像侍奉兄长那样侍奉他。”

项伯正在外边急得团团转。张良走过去,硬把他拖进刘邦大帐。

刘邦一见项伯,赶紧拱手作揖,一口一个兄长,叫得项伯心里甜滋滋的。刘邦又命人摆上美酒,亲自斟满,双手举给项伯。张良坐在一边作陪。

酒过三旬,刘邦便提出想把自己的女儿许给项伯的儿子为妻,和项伯做个儿女亲家。项伯是个诚实人,见刘邦这么客气,又这么看得起自己,心里很感激,放下了顾虑,三个人尽情地喝了起来。喝过一阵酒,刘邦做出十分委屈的样子,眼泪汪汪地对项伯说:“我进了关中,一丝一毫的东西都不敢私占。登记了官吏百姓的户口,封存好秦朝的府库,一心等着上将军驾临。之所以派兵守御函谷关,为的是维护社会治安,防备盗贼乘机作乱,这样做决不是针对上将军的。我日日夜夜都在盼望着上将军快来,哪里敢和上将军作对呢?请求兄长为我在上将军面前多多解释解释,让上将军消了气,我终生终世,都不会忘记兄长您的大恩大德!”

刘邦边说眼泪边往下滚,项伯看得心里一阵阵发酸,站起身拉着手劝刘邦说:“这事我会尽力去办的,请沛公放心。”未了,又告诉刘邦:“明天一早,你可亲自去向项王谢罪。”刘邦千恩万谢,满口答应。

时候不早了,项伯告别刘邦和张良,催马往回赶。他一路走,一路想:多亏自己来了一趟,要不,冤枉了刘邦,连累了张良,才真不应该呢!

项伯在项羽面前美言讲尽,项羽是个性子直,讲义气的人,就想信了刘邦的话,按兵不动。第二天,刘邦赴项羽摆下的鸿门宴,范增又令项庄舞剑欲行刺刘邦,又多亏项伯借口共舞,保护刘邦,刘邦才又捡回一条小命。

刘邦利用项伯,不仅解了项羽想吃掉自己的围,而且鸿门宴又得以安全脱险。虽然刘邦也假仁假义,心怀鬼胎,但其用人之道,由此可见一斑。

2.识准人是办事关键

真正有才能的人往往混杂在人群中不易被发现。得不到发挥才能的机会,又往往大才小用,或根本不被利用。故有人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不会识人何以用人?又何能用好人?刘邦能做到不拘一格,打破常人识人的方法,不论其出身,不论其职业,更不问其是否是孔子的传人,只要有才,能助其成就大业,就委以重任,给以官职,此为领导之道。

周勃原是以编织苇箔为业。为了养家糊口,别人办丧事,他还去当吹鼓手。在那个时代,这种职业非常令人瞧不起。但刘邦却不以职业取人,慧眼识珠,让周勃做自己最亲近的侍臣。

周勃确实也不负重望,不仅作战勇敢,而且总是冲锋在前,奋勇杀敌,在跟随刘邦南征北战时立下了汗马功劳。无论是推翻暴秦的作战,还是抗击匈奴的入侵,乃至平息诸侯王的叛乱,周勃都功不可没,并深受刘邦器重。

以至当刘邦年老体衰,病情日益严重时,仍然不忘周勃的才能,并托以重任。

当时刘邦场情加重,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已经奄奄一息了,吕后硬着头皮,到病床前询问刘邦对身后事情的安排。

她问:“陛下百年之后,如果萧何丞相过世,让谁接替他呢?”

刘邦尽管身体不适,但每时每刻都在想着如何保住刘姓的天下,便郑重其事地回答:“曹参。”

吕后又问:“曹参之后,由谁接替呢?”

刘邦答:“王陵可以。但王陵有点憨,脑子太直,有时拐不过弯,须得有人随时提醒。陈平足智多谋,胆子却小,两个人都难以单独挑起重任,只有通力合作才行。”略微停顿了一下,他又特别叮嘱:“大臣里面惟有周勃敦厚质朴,虽说文才少了点。但以后能够安定刘氏天下的,必定是他。要让周勃做太尉,执掌军权。”

吕后一心想从刘邦嘴里套出个能听从自己使唤的人,继续问:“周勃之后,还有什么人可以任用呢?”

刘邦生气了,厉声指责:“以后的事,也不是你能管得了的事。”说完,闭上了眼睛。

刘邦死后,刘盈即位。前七年,刘盈名义上是皇帝,实际上受吕后操纵;后八年,吕后干脆由后台走到前台,“临朝称制”,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位实际上的女皇帝。在这期间,她倒行逆施,极力把刘姓的江山变成吕姓的天下。

周勃为还刘氏天下,勇夺北军,计划发动政变。但由于吕氏党早有防范,周勃更需谨慎从事。

襄平侯纪通(纪信子)负责管理军事信令的符节,乃持用假的符节,让周勃得以进入北军营寨。

周勃立刻下令郦寄和典客刘揭共同去游说吕禄道:“皇帝已下令太尉守北军,请立刻归还将令印件,自动请辞北军司令官,否则必有祸灾。”吕禄认为郦寄不会出卖自己,便将印件交予刘揭,让出兵权,交付周勃指挥。结果全军将士皆卷左袖,表示效忠刘氏政权。但南军的掌握尚在吕产的手中。丞相陈平乃召见朱虚侯刘章,嘱咐其协助周勃行事。周勃令刘章监守军门,并遣御史大夫曹帘,火速通知宫殿宿卫部队,勿让吕产进入宫中。吕产这时候并不知道吕禄已弃军离去。因此他打算进入未央宫,扶持皇帝由宫中发出命令,让南北禁卫军团发动政变。

但当他来到殿门口前,平阳侯曹已指挥宿卫部队紧闭大门,坚拒吕产和其部队入内。吕产不得入,便暂时在宫殿门口等待时机。双方在宫殿门口对峙,曹恐朱虚侯兵力有限,难以取胜,乃派人向周勃报告军情。周勃亦没有把握能压得住南军,加上吕氏的部队大多在长安,如此地火并下去不见得对己方有利。他便命令朱虚侯刘章亲率部队入宫,以保护皇帝。

朱虚侯乃率十余士卒驰向皇宫,入未央宫前遇吕产人马,时已近黄昏,朱虚侯下令攻击吕产,吕产在前后夹击下,不敌退走。适逢天起大风,吕氏人马混乱成一团,刘章乘机追杀,吕产逃至郎中府吏厕中,被杀身亡。皇帝刘弘闻知殿外发生火并,便派使者持节慰问刘章部队,刘章欲乘机夺其节,使者不肯,刘章乃强载之,以皇帝节信追捕吕氏余党。负责长乐宫警卫的吕氏长老吕更始在混乱中被捕,当场被斩杀,宫中吕氏的势力已被彻底驱逐。朱虚侯刘章便率军回报周勃,周勃亲自接见,并向刘章表示恭贺之意。刘章道:“吕氏一党最令人头痛的是吕产,现吕产已诛,我方已取得全胜,天下可复定矣。”周勃于是下令收回南军指挥权,并分遣部队追捕吕氏党人,无论男女老少一律处斩。

郦食其虽是吕后派党人,但曾数度协调吕太后和功臣间的危机有功,仍恢复其丞相职。并以济川王刘太继吕产为梁王。派遣朱虚侯刘章赴齐国报告诛吕情事,并请齐国撤兵。

郦商虽为吕氏党军头,但其子郦寄在诛吕事件中建有大功,仍维持其爵位,不过郦商在事件后不久便去世,其子郦寄继任为曲周侯。

灌婴在荥阳时,听说魏勃怂恿齐王起兵叛乱,乃遣使召见魏勃,责问他。魏勃辩解说:“当时情势如同失火之家,救火要紧,哪有时间先通知丈人!”由于宰相召平被杀,灌婴表示宜追究齐国出兵有无叛国之情事。魏勃退立在旁,两脚战栗不停,吓得无法提出有力的辩护来。灌婴见之,乃对左右笑道:“听人说魏勃勇猛负责,今视之庸人耳,没有什么能力的。”于是下令罢除魏勃官职,放他回去。灌婴也罢兵,班师回朝。以陈平、周勃为主的功臣党已完全控制住关中的情势。他们召开会议,讨论如何重建刘氏的政权。

陈平首先表示:“少帝、梁王、淮阳王及当今皇上常山王,均不是孝惠帝真正的儿子,是吕后以计诈取他人之子,杀其母养于后宫,假装为孝惠之子,以为继承人或立为诸侯王,其目的在强化吕氏的控制力。”

“如今我等诛灭吕氏,而这些吕氏制造的假后代长大后,可能会向我们报复,将更造成朝廷混乱,宜利用这一机会彻底摧毁之,以绝后患。”

大臣们对此倒没有什么意见,重要的是拥立什么样的人来作皇帝呢?

陈平表示:“不如由高皇帝的子孙,现任诸侯王中,拥立最年长又贤能者为皇帝。”

朱虚侯刘章派系的大臣,便主张拥立刘邦的长孙齐王刘襄。但原本先入关中,替刘襄打点的刘氏元老琅邪王刘泽却大表反对,他痛恨刘襄对他的欺骗,决心报复之。刘泽表示:“吕氏以外戚家为恶,几乎毁了汉皇朝,危及宗庙,也使功臣人人自危,这种现象绝不能再发生。今齐王舅父驷钧也以擅权勇猛驰名,比吕氏更为可怕,如立齐王为皇帝,必再有一次吕氏乱政!”

陈平对驷钧之事颇有耳闻,便也坚决表示反对。接着大家讨论剩下来的诸侯王中谁最为适合,有人提出了代王刘恒。

刘恒是刘邦第四个儿子,为薄氏所生。薄氏出身不高,故薄氏一族颇谦恭简朴,是功臣们最放心的外戚。

在刘邦直系血亲中,刘恒辈份最高,年纪也最长,更重要的是他素有仁孝宽厚的声名,不论在血亲排行上和德行上均最合宜。

大家于是共同决心拥立代王刘恒。朱虚侯刘章虽有点失望,但自己年纪尚轻,虽有大功,在长辈环伺下,也不宜有太强悍的表现,势之所趋,只得放弃对兄长刘襄的支持,也同意拥立刘恒为皇帝。

不过,刘弘现在乃为皇帝,这件事只能先暗中进行,于是由陈平和周勃联名,遣使赴代国与刘恒沟通。

刘恒为刘邦之庶子,平定陈稀造反后,刘邦便以刘恒为代王,建都于中都(现太原),即位已有十七年之久。

在刘邦诸子中,刘恒个性最为稳定。由于母亲薄氏出身低,因此对儿子管教甚为用心,刘恒虽为皇族,却恭谨谦让,生活俭朴,全无骄奢之气。

代国位于北方,又和匈奴邻界,必须随时保持警戒,并且前线地方也没有什么可享受的,身为领导者常须比别人更为吃苦耐劳些。

刘恒却颇懂自制,虽身为皇族,他决心奉献自己在边防上。加上他本身无权力欲,不想参与朝廷和皇族间的争权。有一次吕太后有意迁徙他到赵国,刘恒便以自愿承担边防重任而婉拒之。

在这个敏感的关键时刻,刘恒的确是一个相当适合继任大统的人才。在接到功臣们拥立他为皇帝的文书后,刘恒立刻召集众臣商议。

郎中令张武等表示:“汉中朝的大臣,皆是高皇帝时的大将,熟悉兵事,擅行诈道,他们原本也都有争夺天下之野心,特畏高皇帝和吕太后之威,才暂时肯委屈臣属的。”

“如今他们诛灭吕氏,敢于宫殿发动流血政变,其强悍骄恣可知也。因此这次拥立大王的举动,可能没有这么简单,实在令人难以相信,希望君王暂时称病勿往,以观其变。”

中尉宋昌却独持异议,大声辩驳道:大家的意见我不同意。我认为刘氏政权已稳定,朝廷大臣是欲拥立君王为皇帝的,其理由如下:

第一、诚如所言,秦皇朝灭亡后,诸侯、豪杰并起,每个人都有争夺天下的权利,但到最后得天子之位者为刘氏,此天命也,其他人早已绝望了。

第二、高皇帝的子弟为诸侯王,相依相附,已拥有相当坚实的盘石,不是那么容易移动的,天下也早已服其强了。

第三、汉皇朝建国后,尽除秦朝苛法,法令简约,施惠行德于百姓,人人自安,这种合法性的向心力,已是非常难动摇了。

以吕太后的威权,并晋封有三个吕姓诸侯王,擅权专制,力量何等庞大。但太尉周勃持节入北军,登高一呼,将士皆卷左袖表示忠于刘氏,终能诛除诸吕之叛乱,这些都是天命,非人力也。

今大臣们即使想有所变心,百姓也不一定听他们指使的,何况大臣们意见和利害皆不一致,不足以形成压制刘氏政权的力量。

目前,刘氏皇族在京城内部者有朱虚侯、东牟侯,在全国各地又有吴国、楚国、淮阳、琅邪、齐国和代国等诸侯王,力量绝非功臣之所可比。

况且高皇帝仅存的儿子中,只剩下大王和淮南王而已,大王又年长,圣贤仁教之名闻于天下,是以大臣们为了稳定天下众人之心,不得不拥立大王啊!

“请即刻接受之,不用怀疑了!”刘恒便将双方面的意见汇报给薄太后。太后也犹豫不决,就建议卜一卦,却得大横之兆。占卜者表示:“大横庚庚,余为大王,夏启以光。”刘恒问:“我现在不就是王了吗?又有什么王可以当?”占卜者回答:“所谓天王,乃天子也。”

刘恒便派遣薄太后之弟薄昭前去会见周勃,了解其真正意图。

周勃等表示绝对是诚心诚意为了汉皇朝政权和天下的安定而拥立刘恒的。

薄昭回报刘恒道:“我看大臣们真是诚心诚意,不用怀疑了。”刘恒乃笑着对宋昌道:“果然如同先生您所分析啊!我决定负起责任,继任大统。”

刘恒乃派宋昌主持参乘,并由张武等六人乘传,共同前往长安。队伍在高陵附近,刘恒便下令暂时驻营,并派宋昌先往长安通知,以观察诸大臣的反应。宋昌到达渭桥时,丞相陈平便率所有人员在此等待迎接。宋昌立刻回报。刘恒便下令全队驰向渭桥,群臣拜谒称臣,刘恒也立刻下车答拜。

周勃独自到刘恒身旁,小声表示:“希望让我们私下先谈一下吧!”想不到站在旁边的宋昌,当场拒绝:“如果要谈公事,请现在便说,如果要谈私事,王者是没有私事的!”

周勃闻言,立刻跪下,献上皇帝之玺印及符节。刘恒则辞谢道:“先到代王官邸再商议吧!”群臣便跟随进入代王官邸。丞相陈平等再拜表示:“现任皇帝刘弘并非孝惠帝亲生的儿子,所以无权奉宗庙。大王乃高皇帝之子,宜继任大统,愿大王立刻即天子之位。”

刘恒仍依礼节,西向谦让三次,南向谦让二次,才就天子位,群臣也依礼在旁侍奉。

接着便是正式进入皇宫的行动了。但皇宫尚有刘弘在位,所以接下来的工作是进行清宫。

东牟侯刘兴居表示:“诛杀吕氏时,由臣兄朱虚侯负责,臣未建有任何功劳,请把‘除宫’的工作交给我吧!”刘兴居便和功臣派代表汝阴侯夏婴共同入宫。刘弘询问来意。刘兴居表示刘弘非高皇帝血亲,不能为天子,并下令保护皇帝的卫队在缴出兵器后离去。

有几个人不知发生什么事,不愿撤离。宦官总管张释乃当面斥退之,侍卫才全部离去。夏侯婴准备了车舆欲载刘弘出宫。

刘弘问道:“你们打算怎么安置我呢?”夏侯婴回答:“出宫自然会安排你居住的地方。”接着便将刘弘送往少府,暂时住在那里。夏侯婴亲自率领皇帝车舆至代王官邸,迎接刘恒入宫,并报称内宫已完全清除。

刘恒当晚便进入未央宫,仍有宿卫士官十人持戟站端门前表示:“天子在宫内,足下为何也要进入。”

刘恒便传周勃前往交涉,守卫才缴出兵器,撤离而去。刘恒方得进入未央宫。当夜,拜宋昌为宿卫将军,统领南北禁卫军团,并以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宫殿中的行政工作。

负责官员也分别依法令,诛杀了吕后所制造的假皇族梁王、淮阳王、常山王和刘弘等人。当晚,刘恒坐于前殿,举行朝仪,并大赦天下。刘恒便是汉文帝,被公认为中国历史上人民生活最幸福的“文景之治”盛世,便也在这个时候正式展开。

汉皇朝终于更稳定地进入了另一个和平安定的时代。这些全靠有周勃、陈平等这些忠实于刘氏皇族的大臣,才能铲除奸臣吕氏一党。识人相人,是刘邦用人前必备的程序。凡是他认为靠得住的人,大多靠得住,而且个个都为汉王室立下赫赫战功。

真正的人才绝不仅仅表现在面上,表现在职业上,学历上,而应该体现在本领上,表现在特定环境下的特殊用途上。人品、性格及日常处事上。只有细心地去观察,结合工作的实际、生活的实际才能找到一位真正忠心、为你所用的人。

3.调虎离山是本事

“调虎离山”是三十六计中的一计,被历代战争中的军事家用的青睐,直到今天,它一直奏效。而且能收到立竿见影、以小胜多、以弱胜强的效果。

刘邦荥阳大败后,带领残兵败军逃生到成皋。成皋是粮食囤积地,关系到汉军的命脉,可这里的守御力量单薄,别说调他们去增援荥阳,一旦项羽督军来进攻,连他们自己也岌岌可危。刘邦给成皋守军鼓了鼓劲,让他们坚守待援。自己又星夜兼程,赶回关中,搬救兵。

在丞相萧何的全力支持下,刘邦在关中又募集到一支军队。他准备把这支军队带往荥阳,再和项羽比个高低。

有个姓袁的书生劝他道:“汉与楚在荥阳已相持数年,汉军常处于困境,这是因为楚军的主力全都集中在那里。大王这次出兵,应该南下武关,突然出现在宛、叶一带。项羽必然带兵追赶,大王可筑好防御工事,坚守不战。只要把楚军主力吸引到南线,就能使荥阳、成皋的汉军得以休息。同时,令韩信安抚赵地,联合燕、齐各国,压迫楚军,然后,大王再去荥阳指挥作战。这样,楚国腹背受敌,兵力分散,我军以逸代劳,进退有据,必然能够打败楚国的军队。”汉王刘邦采纳了这个建议。

刘邦离开荥阳时,留御史大夫周苛、将军枞公和魏豹守城。三人通力合作,坚守危城。几天后,楚军攻占了成皋,荥阳的压力更重,魏豹害怕了。周苛和枞公商量说:“魏豹是个反复无常的人,留下来会成为祸患。”二人杀死了魏豹。这时,城外楚军又发动强攻,二将督军奋力拼杀,终因寡不敌众,荥阳城被攻破,他们也身受重伤,当了俘虏。

项羽佩服周苛是个英雄,想收买他为自己所用,便试探着问:“你如果愿意为楚国效力,寡人就封你为上将军,随赐三万户食邑。”

周苛丝毫不为所动,厉声骂道:“我生为汉将,死为汉鬼,哪能屈膝侍奉他人!我倒要劝你放聪明一点,早点归顺汉王,留得一条活命。要不,以后必然死无葬身之地。”

项羽被骂得面红耳赤。他命人抬过一口大锅,盛满水,架火烧沸,剥下周苛的衣服,驾到锅前,指着翻滚的开水,问周苛愿不愿低头。周苛面不改色,骂不绝口,被扔人沸水中而死。枞公也不愿屈服,被杀了头。

荥阳失守后,汉军退到巩、洛一带,又筑起了第二道防线。

项羽正拟驱兵扫荡巩、洛汉军时,传来刘邦兵出武关的消息。他多次上当,心有余悸,担心刘邦又要去彭城掏他的老窝,遂留下一部分人马在巩、洛与汉军对峙。自己率主力风风火去寻战汉王。

在南阳,任凭项羽百般叫战,刘邦就是坚守不出,急得项羽不知怎么办才好。这时又传来彭越军队渡过睢水攻破下邳,杀了楚军大将薛公,并向彭城进逼的消息。后院起火,项羽也顾不上刘邦了,日夜兼程,赶回彭城去对付彭越。

彭越开辟的敌后战场,在楚汉战争中对汉军获胜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彭越、英布与韩信,被并列为西汉开国的三大功臣。

项羽分封诸侯王时,把彭越冷落在一边。他气不过,与齐国田荣结成反楚联盟,大败西楚大将萧公角,控制了魏地十余座城池,部众发展到好几万人。刘邦率诸侯联军东袭彭城时,彭越又积极响应,被刘邦封为魏相国。两人的友谊更深了。

刘邦在睢水战败后,听从张良的建议,派使者与彭越联系结盟。彭越满口答应,愿与汉军协同作战。项羽与汉军在荥阳激战时,彭越趁楚后方空虚,统兵由黄河北南下,攻打睢阳(今河南省商丘市西南)等城,楚国上下震恐,项羽派将军项声和薛公征剿彭越。下邳一战,薛公兵败被杀,彭越的力量更为强大。他运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袭击楚军后方运输线,切断楚军粮道,成为插在项羽背上的一把尖刀。

项羽不得不放弃在宛、叶一线与汉军作战的打算,移师征讨彭越。楚国将士跟着项羽,一会儿从北走到南,一会儿又从南走到北,一个个累得精疲力尽。沿路死了的、逃亡的数也数不清。

刘邦则趁项羽东攻彭越之机,迅速挥师北上,一举收回守备空虚的成皋。那里储存的粮食,又为汉军所用了。

刘邦略施小计,项羽便被牵扯得东奔西跑,精疲力尽,这调虎离山之计,让项羽这一代枭雄尝到了苦头。

4.四两也能拨千斤

历史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并不罕见。周瑜赤壁之战大破曹军,全仗一出诈降的苦肉计;项羽巨鹿之战威震诸侯,也全靠其破釜沉舟,激励士气,才有了北二秦关终属楚。刘邦封汉王时,力量与项羽悬殊很大,但也凭着自己治军方面的智慧,终于以小胜大,逼死楚霸王,其治军有方,可见一斑。

汉王初占三秦时,因立足未稳,还敌不过项羽的进攻,只好敛翼待时,寻找机会。

刘邦认真吸取当年在沛县起兵时,由于没有重视根据地建设,结果丢了丰邑无家可归的教训。这一次,他决心尽力把关中经营成一个巩固的战略后方。为此,接连发布了一系列受百姓欢迎的政策法规。

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资料,也是普通农民的衣食之本。秦朝皇帝为个人私欲,在关中大圈肥田沃土,修建皇家游猎场所上林苑,多少人因此断绝了生计。汉王下令:开放上林苑,退还百姓,让他们开垦为农田。

为了增加劳动力,汉王颁布大赦令:释放关押在监牢的所有囚犯。

巴、蜀、汉中三郡,从人力和财力上支援了汉军北上,是老根据地。汉王下令:免除这三郡百姓的两年租税。

汉军进入关中,不少关中子弟入伍。为了稳定这些战士的情绪,鼓励更多的人参军,汉王下令:免除新入伍战士家中一年的赋税和徭役。

为了激励全军将士英勇杀敌,汉王采取了几项措施:

凡是立有军功的人,不论是将军,还是士兵,都按功劳大小,赐以不同爵位;诸侯将军,如能带有一万人投降,或率一个郡归附者,封为万户侯。

在地方政府,每个乡须推举一位五十岁以上的有威望的老者,当“乡三老”,协助官府管理地方事务;从乡三老中经民主协商,推举一人为“县三老”,免除其各种徭役,让他们专心致志地协助县政府处理地方事务。这些三老,作为老百姓在各级政权里的代理人,利用其参政议政的机会,把老百姓的各种愿望和要求及时反映到政府,从而沟通了地方政权与老百姓的联系,使新生的汉政权深得人心。

由于咸阳几经兵火,已经成为一片废墟,汉王刘邦便把国都设在交通便利的栎阳。汉王二年二月初五,又下令废除秦社稷,建立汉社稷,以彻底消除过去秦王朝在思想上对人们的影响。

经过这一番努力,关中生产迅速恢复,经济上一派繁荣。汉王又不失时机,努力向函谷关外发展。

张耳被陈余驱逐,投奔汉王后,受到热情接待。刘邦听说张耳与河南申阳的交情非同一般,想利用张耳去说降申阳投降。所以,不但让张耳继续保留常山王的头衔,还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张耳的儿子张敖为妻。张耳受宠若惊,即刻欣然前往,说降了申阳。汉王不费一兵一卒,便兼并了河南王的土地,改河南国为汉的河南郡。他又不失时机亲自安抚河南郡归附的百姓。

这时张良也辗转到了关中,老友重逢,喜不自胜,汉王又封张良为“成信侯”,从此,张良留在汉王身边,出谋划策。

刘邦又派大将韩信东渡黄河,向西魏进军。

西魏王魏豹是魏王魏咎的弟弟。魏咎战死后,魏豹逃奔楚怀王。楚怀王给了他几千人马,让他收复失地。魏豹攻占了二十多座城池,被怀王立为魏王。项羽分封诸侯时,为了占据魏国最肥沃的大梁地区,把魏豹改封为西魏王,让魏豹迁到今山西省的西南部都平阳,魏豹对此十分怨恨。汉军进攻,魏豹也不作抵抗,立即更旗易帜,归附了汉王。

汉军乘胜前进,又攻克河南,俘虏了殷王司马卯。殷王的封地,改置为汉的河南郡。

项羽辛辛苦苦地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如今,被汉王刘邦消灭了两个,降服了五个。另外,燕王臧荼吞灭辽东王韩广;田荣赶跑了齐王田都,杀了胶东王田市,消灭了济北王田安;陈余赶走了常山王张耳。所剩下的,只有九江王英布、燕王臧荼、衡山王吴芮和临江王共敖四个。其中吴典和共敖封地偏僻,远离中原;英布和臧荼表面上很顺着项羽,实际上另有自己的打算。这时候的西楚霸王,成了名副其实的孤家寡人。

然而汉王刘邦的势力却在不断地膨胀。他控制了包括今陕西、四川、河南西部、山西南部、宁夏和甘肃大部的广大地盘,汇集了五十六万武装力量,下辖五个诸侯王。真是“三军甲马不知数,但见动地银山来”。俨然成为可以与项羽分庭抗礼的又一个诸侯王的盟主。想到这里,刘邦的心里好不得意。于是他骑着高头战马,哼着家乡小调,兴冲冲地统率诸侯联军,浩浩荡荡地向东进发,要与西楚霸王争夺天下。

刘邦通过自己的严谨治军,苦心经营,才由小而大,战胜诸强,从而取得了与项羽分庭抗礼的实力。为以后争夺天下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5.身先士卒是好汉

表率的力量是强大的,特别是首领的表率作用,如果统帅贪生怕死,那么士兵就无勇可言。若统帅能够不畏危险,身先士卒,那么手下人自然也就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刘邦自然如此!

当年刘邦远征讨伐叛臣英布。大军出发时,身染重病的张良挣扎着从床上爬起来,为刘邦送行,他满怀深情地说:“臣本该跟陛下一块去讨伐叛逆,可病魔缠身,实在力不从心。陛下这次作战和以往不同:楚人剽悍善战,英布是个亡命之徒,陛下千万要小心,两军阵上切忌和英布面对面接触。”

刘邦看着张良那瘦骨零丁站立不稳的身躯,又看看自己业已成雪的胡须,想到两人十几年来形影不离、艰苦创业的战斗情谊,鼻子不由发酸。此时无声胜有声,他默默点点头,马鞭一挥,率军起程。

英布在薪县迎战刘邦。

时值隆冬,朝廷大军驻扎在庸城。英布排列好军阵,刘邦登上高坡仔细观望,见英布布阵的方法和当年项羽的一模一样,心里便十分厌恶。他忘了出发时张良的嘱咐,亲自到阵前,让英布答话。

刘邦问:“朕平时待你不错,你为何要造反?”

英布说:“想当皇帝过过瘾啊!”未了又补充一句:“这还是跟你学的呢!”

刘邦气得浑身发抖。他本来就有爱骂人的毛病,这会儿一急,脏话又出来了:“你这个忘恩负义的东西,不撒泡尿照照,也配做皇帝!”命令前军冲锋。

英布给骂恼了,让事先埋伏好的军卒放箭。箭矢如雨,汉军向后败退。刘邦急了,跃马冲到最前沿。一支流矢射中他的胸膛。幸亏铁甲厚重,箭矢在皮肉里隐得不深。刘邦忍住剧痛,瞪着血红的眼睛,大喊杀贼。将士们见皇帝尚且如此英勇,一个个前赴后继,奋不顾身,终于冲进了英布的军阵。英布率残部逃命,汉军一直追到淮河岸边。叛军死的死,伤的伤,降的降,等英布渡过淮河,清点身边的部队时,只剩下百十个人。

自此,刘邦大破英布。刘邦之所以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与他身先士卒的表率作用是分不开的。身为一国之君,竟然在两军阵前骂阵,其精神实在可佳,皇帝尚且如此,作为士卒冲锋在前、奋不顾身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6.敌长处当学,敌短处当击

“师夷长技以制夷”,当自身某些方面落后于别人,就要谦虚学习,以图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当敌人有短处时,也必须看穿,击其最痛处。惟有如此,才能不至于被动挨打,才能先发制人,取得主动权。刘邦在敌我双方长短处问题上,头脑非常清醒。

鼓城之战,刘邦几十万大军被项羽三千骑兵冲得七零八落,如天将般横扫刘邦阵营。刘邦也深深体验到骑兵部队的威力,骑兵行动快捷,战斗力强,项羽之所以那么快就攻破了彭城,正是由于他凭借那支强悍的骑兵部队。刘邦决定也在汉军中组建骑兵队伍。

确定骑兵部队统帅的人选时,有人推荐重泉人李必和骆甲。这两人过去都在秦朝的骑兵部队服役,骑术精湛,汉王有意任命他们,可两人坚辞不受,说:“对大王的信任,我们非常感激,可我们以前都是秦朝的将官,现在当汉军的统帅,威望不高,恐怕下边的士兵们不服气,为大王的事业着想,不如从您以前的亲信中,选出一人作主将,我们尽力辅佐,更为妥当。”刘邦觉得有道理,便命灌婴为骑将,李必和骆甲为左右校尉。

灌婴出身贫苦,早年以贩运丝布为生,为人机智敏勇,刘邦在沛县起兵时,他最早参加,并多有战功。被任命为骑兵统帅后,他更是兢兢业业,尽职尽责,成为一员杰出将领。骑兵部队的组建,大大增强了汉军的军事实力。

灌婴的骑军在以后的大反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影响最大的是灌婴的千里大奔袭。

韩信被封为齐王后,遵从汉王刘邦的旨意,派灌婴率铁骑部队,由北向南向楚国境内进发。

他们在鲁县打败了镇守鲁县的楚将公呆,击溃了赶来增援的楚薛郡郡宁的武装,还俘虏了楚国一员骑将,汉军的士气更为高昂。

灌婴乘胜前进,他充分发挥骑兵短、平、快的特点,在楚国的腹心地带纵横驰聘,转战数千里,先后攻克博阳、取虑和徐城,又迅速渡过淮河,占领了淮河以南的众多城邑,一直打到广陵。

楚国后方的动摇,使项羽不得不从荥阳前线抽调项声、薛公和郯公三员大将,回军对付灌婴。灌婴也不与楚军恋战,他主动放弃淮南,渡过淮河,在下邳设下伏兵,打败了随后追击的项声和郯公,再一个回马枪,斩杀了薛公,拿下了下邳。灌婴又在平阳打败楚国的骑兵,占领了楚都彭城,俘虏了楚国的相国项佗,连续攻陷了六七座县城。之后,他们又攻打苦、谯二县,生擒楚副将周兰,与汉王的主力在颐乡会师。两军会合后,通力合作,全歼了驻守阵县的楚军,斩杀被项羽的骑兵统帅楼烦,俘虏楚将八人,使楚军惊骇不已。

这次出击,不但把楚军的后方阵地冲得七零八落,而且大大地振奋了汉军的声威,报了当年鼓城的一箭之仇。

刘邦不仅懂得师夷长技以制夷,还善于利用别人的短处,找别人的软肋,加以痛击。

秦朝末年,赵贲就死心塌地和反秦义军作对。刘邦西征时,他驻守开封,刘邦久攻不克,只好绕道而过。后来,赵贲又在尸乡和刘邦的军队打过一次硬仗,所以,章邯对赵贲非常赏识,特命他守御咸阳。

不过,现在的形势与当年不同了。汉军所过之处,军纪严明,深得关中父老欢迎。赵贲军中却是众叛亲离。曹参跃马横刀,第一个冲进咸阳城里。赵贲躲避不及,被一刀斩于马下。内史保率军抵抗,也被曹参打败。刘邦第二次统兵进入咸阳城里,改咸阳为“新城”,含除旧更新之意。

章邯不死心,派章平率军去夺回咸阳。曹参领汉军在景陵与章平激战二十多天,章平支持不住,只好退回废丘。

废丘和外边的联系完全切断了,成了一座孤城。章邯也成为瓮中之鳖。但是,他自恃城防坚固,城内积蓄充足,又把守御斜谷口的军队调回来,决心竭尽全力,拼死守御。

刘邦看清形势,决定采用智取的战术。废丘城外有两条河,河水从西北流向东南。韩信察看好地形,如果从下游堵住河道,河水很快就会上溢,废丘城立马就会成为一座汪洋之国,章邯也会不攻自破。

惶惶不可终日的章邯,猛听到室外人声嘈杂,出门一看,尽管头上红日高悬,地上却是洪水滔天。大水越聚越多,城里成了一片汪洋。用黄土夯筑的城墙,有几个地方已经被洪水泡坍。城外杀声四起,章邯这时呼天不应,叫地不灵,走投无路,拔出腰间佩剑,自刎而死。

刘邦是利用别人弱点的高手,对于别人的弱点加以利用的同时,又能给予致命的痛击,每每得手。

学习别人的长处也好,痛击别人的短处也罢,其目的都是战胜对手,壮大自己,真正做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7.惯于攻心夺气

对于成大事而言,惯于“攻心为上”,例如两军交战,先瓦解敌军斗志,使之军心动摇,然后伐之。人一旦丧失了进攻的勇气,军队一旦没有士气,也就没有了进取心,没有了战斗力,所以对待敌人,两军阵前要先攻其心。

楚、汉签订协议后,刘邦出尔反尔,单方面撕毁签约,进攻项羽。项羽面对铺天盖地的汉军,不愿恋战,且打且退。

楚军在前面退,汉军从后面追。双方边走边打,十多天后,都到了垓下。

汉军步步紧逼,项羽十分恼火,他扎住大营,准备在这里挫一挫汉军的锐气。

刘邦也遥遥相对,立下营垒。

韩信对汉王说:“人常讲困兽犹斗,项羽还有十万大军,要是和他硬拼,胜负很难估料。不如施用计谋,先消耗掉他的实力,然后再聚而歼之。”

张良和陈平都认为韩信说得对。于是,汉王刘邦任命韩信为前敌总指挥,具体安排怎样和楚军打仗。

韩信把孔熙、陈贺等十位将军找来,让他们各领一支人马,埋伏在预定的十个地点,只等项羽军队到后,截住厮杀,任务是分散切割楚军的主力。

布置妥当后,韩信让人擎着大将的红旗,亲自出营讨战。汉王刘邦在周勃、柴武的护卫下,给韩信压阵。

韩信又组织了一批军卒,对着楚营呐喊:

人心都背楚,天下已属刘;

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

喊声一阵高过一阵,句句传进项羽的耳朵,气得他两鼻生烟,跺着脚骂:“饿不死的叫化子,钻裤裆的可怜虫,竟然如此猖狂,我今天不杀掉你,誓不罢休!”随即披挂上马,带领摩拳擦掌的楚军,气昂昂地与汉军交锋。

战场上,金鼓齐鸣,杀声震天。双方战斗了一个多时辰,汉军支持不住了,纷纷向后逃跑。韩信和刘邦装出害怕的样子,骑马跑在最前头。

项羽正杀得性起,哪肯放过这个机会。他指挥楚军紧追不舍,心里想:今天捉住了刘邦和韩信,一定要千刀万剐,扒皮抽筋,吐一吐几年来郁积在胸中的这口闷气!

追了好几里地,忽然一声炮响,从山谷后边杀出一支汉军,为首的正是汉将孔熙。项羽留下一部分军队与孔熙作战,自己带着大队人马,继续追赶刘邦和韩信。他认准了一个理:只要抓住这两个祸根,那就取得了最后胜利。

可是追着追着,又遇到汉将陈贺的伏军,他不得不再分出一部分兵力拦击。

项羽就这样追了一程又一程,途中不断分出兵力以对付埋伏的汉军,眼看着天色将晚,汉王刘邦和韩信已跑得无影无踪,而自己手下的部众,却所剩无几。这时他才如梦初醒:竟然中了韩信十面埋伏的奸计。项羽下令赶快往回撤退。

楚军一撤,刘邦和韩信又驱动各路伏军,跟踪追杀。

尽管项羽力能举鼎,但毕竟是血肉之体,禁不住汉军车轮似的连番攻打,早已累得精疲力尽。他手下的将士,更是倒了大霉,在汉军的追击下,死的死,伤的伤,逃的逃,降的降。等项羽回到垓下大营,清点人数,十万大军剩下来的还不到万人。项羽悔恨不已,令部下深筑高垒,坚守阵地。

汉军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上来,切断了楚军的供应,形势对项羽更加不利。

时值隆冬,朔风怒吼,雪花飘飞。楚军将士身上没有棉衣御寒,肚里没有粮食充饥,一个个蜷伏在冰窖似的壕堑里,艰难地苦熬日月。

几天之后,从汉营里传出了一阵又一阵的歌声:

隆冬时节雪花飞,身上缺衣肚中饥。

白发依门盼儿回,痴情妻子望夫归。

刀剑无情人命危,骨埋沙场有谁怜?

楚败汉胜是天意,何必为人做嫁衣。

这首歌,全用楚国的方言演唱,又合着楚国民歌的曲拍,哀哀切切,如泣如诉。窘迫已极的楚国将士思乡心切,开始时侧耳倾听,听着听着便跟着哼唱,唱着唱着便流出眼泪,最后竟抱在一起,嚎啕大哭起来。

在这节骨眼上,汉军士兵又送来了棉衣和干粮。楚军将士纷纷脱掉盔甲,扔掉甲杖,逃到汉营。愿意留下的,汉军热烈欢迎;想要回家的,汉军发给路费,并为他们送行。

楚歌唱了几天,楚军跑掉了一大批。当项羽再次清点人数时,留在他身边的只剩下一两千人了。连多年跟随他征战的季布和钟离昧,也不知逃到什么地方去了。

这四面楚歌的计策是张良和陈平想出来的。他们把汉营中的楚国籍士兵都集中起来,教给他们这首歌,让他们从早到晚地演唱,以勾起楚军将士的思乡之情,瓦解楚军的战斗力。

项羽听了楚歌,心里直犯嘀咕:“难道汉军已经完全征服了楚国吗?要不,汉营中为什么会有那么多楚国人?”他当时没有想到,英布将军率领的军队,几乎都是楚地兵。

连绵不断的楚歌搅得项羽心烦意乱。他回想自己起兵以来,东杀西砍,南征北战,推翻了强秦,留下了盖世的英名,如今却落到这样凄凉的地步,又是愤恨,又是惭愧。为了消愁解烦,他打开一坛存放多年的陈酒,闷着头喝起来。

这时候,心情最沉重的,除了项羽之外,还有善解人意的虞姬。

虞姬是大将虞子期的妹妹,长得天姿国色。自从与项羽成亲后,一直与项羽形影不离。

项羽有两样宝贝:一个是跨下的乌骓马,一个是身旁的虞美人。如今,乌骓马无精打采地拴在帐外,搭拉着脑袋;虞美人一声不响地坐在身边,轻轻地抹着眼泪。

项羽喝了几碗酒,百感交集,悲愤地赋了一首诗,并和着曲拍慷慨地演唱起来: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此刻,虞姬也变成了泪人儿,接着项羽的歌和了一首:

汉兵已略地,四面楚歌声;

大王意已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唱着唱着,声音哽咽,泣不成声。

儿女情长,英雄气短。项羽一身是胆,但就怕心上人掉眼泪。他看着虞姬伤心的样子,不由鼻子一酸,眼泪也顺着脸颊流淌到脖梗。

虞姬突然止住哭声,深情地对项王说:“大王喝酒,可惜军中没有音乐伴奏。贱妾愿为大王舞剑助兴!”说着,她抽出宝剑,迈开双脚,在帐中欢快地舞了起来。舞到尽兴处,她高叫一声:“愿大王多多珍重!今生难得白头,来世再做夫妻!”说完,把剑往脖子上一抹,一股殷红的血柱喷溅而出。她的呼吸停止了,但那双微微睁着的眼睛,仍含情脉脉地盯着项王。

项羽的心全碎了,两行热泪奔涌而下,叭达叭达地甩洒在地上。

项羽两眼喷火。他跃身跨上乌骓马,手持方天画戟,领着八百名亲兵,趁着夜色掩护,突出了汉军的重围。

项羽策马飞奔,沿途摆脱汉军追捕,终于来到乌江岸边。项羽想从此渡过长江,回到江东。

刘邦手下谋士张良预计项羽要作垂死挣扎,便命人用蜂蜜在此写上六个大字:霸王自刎之处。

项羽一见,心里发怵:老天爷果真要和我过不去了。念头闪过,他思想上求生的最后一道防线也彻底崩溃了。

项羽到了乌江岸边,乌江亭长早已驾着小船在那里等候。亭长热情地招呼项羽说:“江东虽说不很大,也有几千里的土地,几十万人口,在那里也能干出一番事业!请大王火速上船,要不,汉军一来,就没法过江了。”项羽感谢亭长的好意,但没有上船,他说:“天要亡我,我还渡江干什么?想当初,我项籍带领八千子弟兵渡江西进,现在他们都战死在疆场,光剩我一个人活着,即使江东父老不怪我,我也没有脸面去见他们了。”

项羽在杀掉汉军数百人后,自刎而死。这个叱咤风云,不可一世的项羽,由于刚愎自用,终于败在了势小力弱,为他所不齿的汉王刘邦手里,成为一个悲剧英雄。而刘邦也利用了项羽的弱点,攻其心,夺其志,终于战胜项羽,成就了帝业。

8.采用“休养生息”之策

国泰民安,政权稳固是每一个君主所追求的目标,只有人民安居乐业了,国家政权才可以稳固,经济才能繁荣昌盛。如果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民不潦生则国家亦危在旦夕,人民安定了,国家才能安定,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是深刻的。刘邦力主“休养生息”之策,即是一种高明的为政之道。

秦始皇帝和二世皇帝敲骨吸髓的剥削,耗尽了民脂民膏;三年的反秦起义和五年的楚汉相争,使国家经济更面临彻底崩溃的境地。土地荒芜,生产凋零,粮食奇缺。一石米竟卖五千钱,正常价不过百钱,致使“人相食,死者过半。”皇帝乘坐的御辇凑不够四匹毛色一致的马,将相出行只好乘牛拉的车。侥幸活下来的劳动人民,不是逃亡山泽隐匿,就是卖身富家为奴。公元前200年,刘邦北征匈奴路过曲逆,在城头上看到城里还有一大片屋宇,十分惊奇,认为这座县城繁华得可以和陪都洛阳相比。他问站在身边的御史:“城里有多少人口?”御史回答:“秦朝初年时有三万多户,现在剩下的仍有五千户。”刘邦立即把这个难得一遇的富裕县城赏赐给刚刚救过他性命的谋士陈平做食邑。

秦朝灭亡了,刘邦不想再做第二个秦二世。

要巩固新生的汉政权,就必须迅速恢复国家经济。为此,高祖刘邦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人是恢复生产的决定因素。为解决劳动力严重不足的困难,他首先从挖掘现有人口潜力着手,用赦免罪人、招抚流亡、复员军队、解放奴婢、鼓励生育等方法增加生产人手。

刘邦刚刚打败项羽,在定陶即皇帝位时,就下了一道大赦令。赦令说:“八年战争给老百姓造成莫大灾难。现在天下太平了,可以赦免狱中除死罪外的所有囚犯。”在以后的几年里,像这样的赦令,他还下达了七次。

由于战争,很多人流亡外地。刘邦移驻洛阳不久,便颁发了“复故爵田宅”的诏令,他宣布:“以前流亡隐匿在山泽而没有登记户籍的人,只要返回家园,就恢复其原来的爵位和田宅,任何人不得刁难和歧视。地方官吏中如有人违背这个诏令,将从重论处。”

汉政府鼓励从军的吏座复员,从事社会生产。愿意留在关中的,免除12年徭役;返回故乡的,免除6年徭役。复员的吏卒因犯罪或其他原因而失去爵位的,或虽有爵位但没有达到大夫一级的,一律赐给大夫级的爵位;已有大夫级以上爵位的,再给增加一级。

奴婢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刘邦下诏规定:凡是因饥饿而卖给别人当奴婢的,一律恢复其自由人身分。

为了鼓励生育,高祖七年,刘邦颁布诏令宣布:“老百姓家生了儿子,可以免除两年徭役。”

农业要发展,土地是关键。为了使弃耕的土地得以充分利用,刘邦早在楚汉战争时期,就命令开放过去秦王朝的范囿园池,准许无地或少地的农民垦植。他称帝之后,进一步落实“以军功行田宅”的政策,按军功的大小和爵位的高低,赏赐给从军吏卒数量不等的土地,使他们成为自耕农或中小地主。

刘邦还用轻徭薄赋的政策来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

汉朝的徭役制度基本上沿用秦朝规定,但在执行时有很大程度的放宽。秦代男子法定服役年龄段是15~60岁。由于秦统治者急功近利,大兴土木,实际征发时还常常超过这个年龄段。刘邦则把它缩减为23~56岁。他对服役的天数也做了严格规定:每年在本郡或本县服役一月,称“更卒”,主要从事筑城、修垒或其他社会公益劳动;每人一生中到边疆戍守一年,称“屯戍”;到京城服务一年,称“正卒”。一般情况下按规定执行,如果条件允许,还适当予以减免。

汉初征收的赋税也不算太重。秦时“收泰半之赋”(征收农民收获物的一大半)。刘邦规定“轻田租,什伍而税一”(征收实际收获物的1/15)的制度。并根据官吏薪俸和政府开支的需要,制定赋税的总额,要求认真执行,不许乱征。田租之外,征收“算赋”,即人头税,规定从15~56岁的人,每人每年出120钱,叫做一算。算赋收入用于军费支出。7~14岁,不论男女,每人每年交20钱,称为“口钱”,这是奉给皇帝的。另外还有户赋,每户每月交200钱。这些规定,只许减低,不许突破。刘邦当政期间,就几次下令免除一些地方老百姓一年或几年的赋税。

诸侯王、通侯和地方官吏敬献给皇帝的钱叫“献费”。献费开始没有统一标准,一些官员为讨好皇帝,或中饱私囊,竟相搜刮,层层加码,引起百姓怨恨。汉十一年,刘邦下令:“献费为每人每年63钱,任何人不许多征。”

如何处理好农业生产和工商业的关系,一直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问题。战国以来,弃农从商的情况就相当严重,它对封建社会的基础产业——农业,造成瓦解和破坏。秦始皇时便加以限制。西汉初年,随着社会生产的恢复,商人经济势力又有膨胀。从事冶铁、煮盐和铸钱的大工商主,大都役使奴隶进行生产。一个拥有一百名奴隶的工商主,财富可抵得上“千乘之家”的诸侯。临邛卓氏靠冶铁致富,拥有童奴八百,平时生活享受“拟于人群”。

弃本逐末的人多了,投入农业的人就少了。而且,商人“以末致财,用本守之”,即用经营商业和高利贷赚取的大量金钱来兼并土地,造成大量农民与土地的脱离。这既危及封建的经济基础,又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另外,不法商人还挖空心思扰乱物价和金融。汉初国家力量有限,允许民间铸钱。奸商们铸钱时掺杂铅、铁,滥造钱币。他们还利用荒年或战乱,低买高卖,囤积居奇,更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基于此,汉初实施压抑商贾的政策。规定对从事工商业的人另立户籍,称为“市籍”。拥有市籍的人在政治和社会地位上受很多限制。比如:汉八年三月,高祖刘邦下令:商人不得穿丝织的衣服,不能携带武器,不能乘车骑马;本人及子孙不能担任官职;在经济上要加倍征收算赋,所雇用奴婢的算赋,也由主人交纳。

高祖刘邦实施的以上措施获得了显著成绩。秦末以来凋蔽的经济出现了转机,而且作为“祖宗之法”,被他的后继者又严格地承袭下来。

“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已取得的成绩若不加以巩固,就会失去。取得成功了,还要看一看被打败的是如何败的,败在什么地方,然后引以为鉴,并给予克服,经商如此,治政也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