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悠悠回乡情
6179100000008

第8章 戴上荷包相情人

荷包也叫香包包、针线包,是我国回族民间的一种喜闻乐见、流传甚广、具有独特民族艺术风格的民间工艺品。

宁夏香荷包,是回族姑娘的心爱之物,广泛流行于银南地区和西海固地区,带有浓郁纯朴的“塞上”地方风格。荷包是用五颜六色的下脚布料和多姿多彩的花线缝制成长方形对折包,内有夹层,用以盛放针线票证之类。有的还在荷包的一端系有流苏吊穗,加以装饰。回族姑娘绣荷包的选料因受宗教传统风俗习惯的影响显得别具一格和精细明朗,多是以穆斯林普遍喜欢的大绿、粉红、天蓝、黑、白等五种颜色为基调,以其它的色彩来点缀,加以巧妙的艺术构思,精湛的刺绣技艺,制做出的一件件绚丽多彩,风格迥异,寓意不同的优美艺术品。以花样繁多、色彩鲜艳、朴实纯真、乡土味浓,惹人喜爱而让人赞不绝口。过去,宁夏一些回族聚居区的农村姑娘常常将荷包绣制成椭圆形或鸡心形,里外刺绣些山丹花、牡丹花或蝴蝶之类的美丽图案。当成最珍贵的礼品信物赠送给自己心爱之人,借以表达真挚的爱慕之情。在宁夏的同心、西吉、平罗等回族地区,还广为流传有一首《绣荷包》的民歌,歌日:“初一到十五,十五的月儿高,春风摆动杨柳叶叶梢。年年常在外,月月不回来,捎书带信要个荷包戴。荷包郎要载,快快绣起来,五色的花线我要到街前买。”歌词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回族姑娘边绣荷包边思念情人的急切心境。抗美援朝时,宁夏回族妇女绣以精巧美观的荷包送给志愿军,表现了回族人民“抗御外侵,保家卫国”的强烈愿望。

究其荷包产生的历史,与中国古代人的衣服没有口袋,一些须随身的细小物品(如钱币、印章、针线、小食物)等,只能贮藏在另佩的小袋里有关。佩戴的方法有系在腰带、衣襟上、胸膛前,袖在袖筒里,有的还系在肘后。最早的荷包称之为“囊”,一般多用皮革。考古发现,春秋战国时就已有皮制的囊了。魏晋时代,称为佩囊,已广为流传。史书《曹瞒传》中说:“(曹)操性佻易,自佩小囊,以盛毛巾细物。”《隋书·礼义志》上也有“佩囊,……今采梁、陈、东齐制,品极尊者,以金织成,二品以上服之。次以银织成,三品以上服之。以下织成,五品以上服之”。此时,除皮质的革囊,已有了丝布的佩囊,不过只能是那些达官贵人才能使用。至于“荷包”这一名称的出现,则在宋代以后。明史《通俗编·服饰》中就有“今名小夹囊日荷包,亦得缀袍外以见尊上”。清代满洲贵族,对荷包似乎有一种特殊的兴趣,宫廷中甚至专有制做荷包的规定,规定“衣库每年成造荷包二百对,交四执事太监处收贮,预备赏用”。此时的荷包用途十分广泛,如赏赐、放定、过礼、孩子满月、男女私定终身等等,都离不开荷包做礼物、信物。叫法也逐渐多了起来,有“茄袋”、“顺袋”、“香荷包”、“香包包”、“花包包”、“香囊”、“香桶”、“香袋”等,名目繁多。经过上千年的演化,荷包也变得越来越精巧,样式、质地也丰富多样,有用绫、罗、绸、缎等上好的丝织品为面料,也有用羊皮、鹿皮缝制的,花样有用刺绣、纳纱、堆绫等方法描绘的,形状有“葫芦”、“鸡心”、“圆形”等。《旧都文物略》称“荷包巷所卖官样九件,压金刺锦,花样万千”。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民生活的提高,宁夏回族姑娘绣荷包的技艺更加高超绝伦,花样约有四五十种。其花色品种又可分为使用、吉祥、观赏等类别。实用性的香荷包,造型十分美观,大方别致,装饰性特别强。该荷包多分内外两层,可上下活动,里边可藏针放线,姑娘媳妇们可以常常戴在身上,田间地头,走亲串户,忙中偷闲时,可随时取出来缝缝补补,刺花绣鞋,十分方便。在山区一些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人们外出时常戴一种“药包”,内放一些中草药物,出门在外,放在身边,万一发生意外病情,以备急用。这种药包,就是发展为今天香荷包的“雏型”。

吉祥性的香荷包,是过去人们喜爱的一种装饰品。回族人民盼望好事降临,万事吉利,这种普遍存在的思想,曾大量体现在民间荷包中,成为佳节喜庆之时的必备之物。比如男女结婚新房之内床帐和门帘两侧以及箱柜上,常摆的荷包绣有“连生贵子”、“龙凤呈祥”、“喜庆有余”、“百年和合”、“金玉满堂”、“穆民平安”、“山丹迎春”、“万事如意”、“小康人家”、“凤凰戏牡丹”等字样和图案。这类荷包一般多为回族姑娘在未出嫁前,在其娘家时精心缝制的。

观赏类荷包的类型最多,主要有“马莲花开”、“喜鹊登枝”、“荷花塘”、“夏桂恋香”、“双燕比翼”、“并蒂莲花”、“水仙花”、“红枣核桃”、“盘中石榴”以及用“属相”和人们日常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家禽、动物等。大者如巴掌,小者如花生米。这些类型的荷包,使人们在观赏中得到一种吉祥、平安的心理安慰,满足人们希望获得健康长寿,万事如意,享受人间幸福的潜在意识,达到人们生活的需求和美的装饰效果。

宁夏回族的香荷包,由于植根于塞上文化的厚土,故以浓郁的乡土气息,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优美的艺术造型,赢得了国内外人们的喜爱和赞赏。可以说,宁夏回族香荷包再现了“塞上江南”宁夏川的风土人情,表现了回族人民热爱自己家乡、大自然的一草一木、各种动物,以及追求美好生活的淳朴敦厚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