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6173200000060

第60章 万里回望商机还是中关村

北京达内科技有限公司

CEO韩少云

韩少云,男,祖籍宁夏,加拿大达内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学士。曾两次受邀参加美国软件开发者大会。曾先后担任亚信公司软件事业部副总工程师和网管产品开发部技术总监,荣获亚信技术创新奖。2000年留学加拿大,并创立加拿大达内公司。2002年,回国在中关村创立了北京达内科技有限公司,并与北京大学合作,致力于中国高端IT人才培训事业。

韩少云是个很朴实的人。

当我见到他的时候,他穿着一件半旧的白色衬衣,正坐在自己看起来非常普通的CEO办公室里。这里的一切都很随和,很坚实,包括他的态度和表情。

他朴实地为IBM、用友、华为、新浪、搜狐、亚信等中外知名公司培养输送了几千名IT中高级软件人才,朴实地让自己的公司成为北京大学软件学院的合作伙伴,朴实地赢得了美国500强企业之一的IDG公司的风险投资……在这个充满着炒作和营销的时代,他是个罕见地以自己的朴实赢得了事业成功的人。他的成功,开始于重新寻找人生道路时遇见的一个很偶然的机会:然而他的成功,又是必然的,因为他始终那样扎实地向前走着,不会放过任何一个路过身边的机会。

2001年,刚过而立之年的韩少云离开了曾经奋斗7年、并刚刚在那里赢得了辉煌业绩的亚信科技公司,以技术移民的身份前往加拿大,重新寻找自己的人生坐标。

我们并不知道当时他离开亚信的真正动机,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那就是离开亚信对他来说绝对是一个重大的人生抉择。亚信在中国的互联网事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韩少云说,中国有80%的互联网是亚信建设起来的。而他,则是看着亚信不断成长,最终成为著名的上市公司的。他在亚信创业不久,就加入了这个令人瞩目的团队。他在亚信当过技术部门的经理,并依次迁升为工程师、总工程师、技术总监。他为亚信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他的努力下,亚信的技术队伍得以完备与充实,他的实力在亚信启动163时设计的30套软件上显露无余。尤其重要的是,他本身就是一名优秀的技术人员,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2000年,他发明了王冠软件Alserbase,10万美元的投入换回了2000万美元的市场价值,因此第一个获得了亚信创新奖(2000年)。这个奖杯直到现在他还放在自己的办公室里,让他时刻感到自豪。就在他在亚信取得了如此辉煌的成功的时候,他却离开了亚信。

离开亚信,意味着放弃稳定的收入和地位;离开中国到加拿大,意味着放弃了熟悉的成功环境和人际关系,一切都要从零做起。这样的处境很可能使这位中国的技术精英沦为北美为生存打拼的普通中国移民中的一员。而他毅然地选择了这条远渡重洋的道路。

他说,当时去加拿大也并没有想到要创办自己的公司,只是想着去充充电,然后更好地再为别人打工。但是他没有想到,在国内一直主管IT技术、并且个人还获得了技术创新奖的他,竟然无法在加拿大的IT行业找到工作。因为北美的IT业偏重工具的使用,而国内恰恰在这方面用得很少。事实上,这也是国内培养出来的IT人才无法被外企看重的一个重要原因。好在当地针对移民的IT培训很发达,他不得不参加了一个培训班,以便学到适应北美IT行业的实用技术,去找一份工作。正是这段经历,让他切身感到了国内IT教育和培训的软肋所在——而这个软肋,立即让他感到恰恰是一个巨大的商机。

于是他立即对国内的IT培训行业进行了考察,发现大多数培训公司都不是IT圈子里的人在经营和讲课,培训内容要么以WINDOWS等低端技术为主,要么就是离实际状况很远的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这也是为什么国内那么多计算机专业和大量的毕业生,而外企却无法招到合适的IT人才的原因。而韩少云本身就是技术出身,在亚信一直是技术主管,对当前大企业和外企的IT技术应用状况非常熟悉,知道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样的IT人才。因此,在2001年8月,他毅然决定在加拿大成立自己的IT培训公司,开始时是针对移民进行专业培训。那段时间也是他最为辛苦的一段时间,他不停地去演讲,以吸引风险基金和其他种子基金,但是十几场演讲下来发现收效甚微。他也向很多朋友和投资者宣传过自己的公司前景,但是那个时候,大家已经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变得非常保守和冷静,纷纷表示,只有当公司赢利的时候,才愿意进行投资。面对这样的形势,韩少云什么话都没有说,依然默默地努力着。这个时候,上海来的一家考察团对达内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表示愿意投资达内。而韩少云经过深入地调查,也发现公司真正的市场应该在中国内地。于是在当地发布招聘广告,组建了一个由留学生和技术移民组成的8人团队,集体回中关村创业。2002年9月,北京达内科技有限公司正式进驻中关村国际孵化园,成为中关村园区内少数专业的IT培训公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