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6173200000061

第61章 铁的考验真金闪光

严峻的考验很快就到来了。

先是上海方面的投资没有兑现,资金成为达内发展的一个致命的软肋。达内(中国)公司注册资金只有15万元,加上管委会支持的10万元,如果不很快招到学员,这么少的资金将很快难以为继,这个潜力无限的幼鸟就有可能夭折于起飞之时。但是,让达内人充满期待的初期招生也让大家的信心和意志受到了严重的挑战。虽然达内做了很多宣传和讲座,但是毕竟大家都不清楚达内的实力和具体情况,开始时只招到了8名学员。有的人动摇了,有的人对达内的方向产生了怀疑。但是韩少云坚信,只要产品好,就一定会有市场,就一定会发展起来。因此,他要求即使只有8名学员,也要按照最高的标准进行严格地培训。管委会副主任夏颖奇回忆说,当他和管委会的其他领导去达内考察时,看到了令人感动的一幕。达内当时只有20几平方米的地方,里面用玻璃隔开,一边是公司CEO韩少云和其他管理者、教师的办公室,另一边较大的空间就是学员的培训场所。每个学员的学习空间都用玻璃板隔开,桌上是一台电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学员们学习着在中国极端缺乏的高端IT技术。而教师们都是来自世界和中国著名IT企业的技术精英。而且最让人们感动的是,当时正是北京炎热的夏季,公司唯一的空调留给了学员们,而韩少云等公司管理者却用着电风扇。事实上,正是这种一切为了学员、拼搏创业的精神后来成为美国著名IT投资者IDG公司决定注资达内的重要因素。

达内人就是靠着这种创业精神和自己所教授的精湛的专业技术,赢得了学员们的信任。口耳相传,达内的名气渐渐流传开来。几个月后,达内终于挺了过来。随着大家的不懈努力,各种宣传和讲座的效果开始显现出来。第二期的时候,报名人数有50多个,超过了当时达内的培训人数限制,教室已经爆满。最后,达内只招收了其中的47人。业务的发展一下子拉回了大家的信心。虽然只有很小的地方,既做办公室又做教室,条件也非常简陋,但是大家都充满了斗志和希望。

就在大家都鼓足干劲,想大干一场的时候,第二个打击紧接着就到来了。非典,作为一种横扫一切的恐慌力量席卷了中华大地。达内的业务受到了严重的打击,当时那一期只招到了25人。这种打击是让人有些绝望的,谁也不知道非典什么时候会结束。那段时间韩少云只是朴实地做着应该做的一切,等着机遇的降临,等着非典结束的那一天。因为他坚信自己的事业是社会迫切需要的,是利国利人利己的。果然,非典结束后新招的一期学员达到了50人。

这个时候,压向达内的最严峻的考验到来了。

第一期学员即将毕业。

他们能否被外企录用,能够找到公司许诺的工作,能否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将对公司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影响,要么更快地发展,要么面临信誉危机,可能会忍痛放弃。

韩少云和所有的达内人都紧张地注视着这些毕业的学员,注视着他们四处求职的身影。

一个月后,所有的人都放下了心。第一期毕业的40多人全部找到了工作,有的同时拿到了五家公司的录用通知。

从此,达内人对自己有了信心,对年轻的韩总有了信心,达内的名气在行业内迅速传播开来,达内也在知名企业中建立了自己牢固的声誉,达内进入了自己的快速发展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