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6173200000003

第3章 中关村具备了吸引留学人员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

对于中国海外留学人员来说,下决心回国发展甚至比当初迈出国门更困难。尽管国内经济建设的成就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他们提供了良好条件,但举家移民、定居海外多年的特殊性决定了他们选择的难度。虽然他们有回国成就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但多年的海外生活使他们疏离了国内的生活轨迹。离开祖国五年、八年、十几年以后,生活环境、社会制度、甚至在语言文化上的差异都让他们踌躇难决。他们对国内创业环境的期望值会很高,他们经受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又很低。中关村之所以成为众多留学人员归国的选择,正是中关村的方方面面在某种程度上相对减轻了他们的疑虑,使他们感受到了在国外熟悉的似曾相识的工作和生活氛围。

首先,中关村的科教资源优势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实力,为留学人员提供了成就事业的舞台。中关村是全国科教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地区,有北大、清华、中科院为代表的国内最高水平的大学、科研机构;经过多年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也具有了较强的实力。到2003年底,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800多家,当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2852亿元。自1999年以来,中关村三年大变样,名声远扬国内外。中关村形成了全国最大的软件和集成电路设计公司群体,全国最大的技术交易市场和技术辐射源,在高新技术领域成为领跑中国的前沿阵地。在这里,海归们可以使用他们的语言,可以找到他们的同类,这都为学贯中西的留学人员提供了施展才华和创业发展的良好机遇。

其次,中关村为留学人员创建了一个具有较高市场化和国际化水平的发展环境。中关村内所有企业,不分所有制形式,不分内资外资,一律平等地享受相同的优惠政策和政府服务。特别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条例》的颁布,向世界明示了中关村对科学与法制的充分尊重,对知识与人才的崇高敬意,标志着园区的建设和管理已纳入法制化轨道。《条例》在全国首次确立了“法无明文禁止不为过”这一市场经济国家通行的基本法治原则,同时首次推出了有限合伙形式、竞业限制条款等多项创新举措。留学人员创业所得可以全部换汇带走,这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是唯一例外。公平竞争、与国际接轨的发展环境,为吸引和留住留学人员提供了基本条件。

此外,很多留学人员都有在中关村学习和工作的经历。他们从这里走向世界,他们也向这里寻求发展。中关村对他们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和亲和力,他们在这里可以讲各地的方言去生活,也可以讲各国的语言去工作,中关村都欣然地接纳他们、欢迎他们。中关村长期以来“鼓励创业、容忍失败”的精神、“科学民主、兼容并包”的理念都与硅谷文化相类似,为留学人员回国创业减小了落差,缩短了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