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6173200000004

第4章 中关村科技园区吸引留学人员的战略措施

在社会整体环境还有待改善的情况下,中关村管委会和有关部门通力合作,实施’“中关村英才战略”,专为留学人员开辟出一条绿色通道,制定了包括创办企业、税收减免、外汇管理等一系列优惠政策,从创业伊始到发展壮大,从关心留学人员的实际需求到运用政策手段切实解决问题,使留学人员真正感到宾至如归。

1.建立了全方位的留学人员创业服务体系。管委会出台了《中关村科技园区留学人员归国创业服务体系方案》,服务体系分三个层次:由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服务总部和各园服务中心,负责接待、咨询、协调、投诉受理,为留学人员创办企业提供全方位和全程服务;由设在硅谷、华盛顿、东京、伦敦、多伦多的5个海外联络处负责海外宣传和联络,安排海外留学人员回国考察和接洽:由市、区两级政府38个部门集中进驻服务中心办公,为园区企业和留学人员创业提供“一站式”服务。服务体系的各个专门机构均指定人员为留学人员服务,并推出了留学人员企业“快办单”制度,限时限刻解决问题,使留学人员创办企业完成注册成立的时间从两个月缩短到6.5个工作日。这一强化措施的实行并进而推广到园区所有企业,提高了政府工作效率,改革了办事程序。

2.建立了高效务实的创业孵化体系。营造局部优势环境,集中解决共性问题,孵化器作为留学人员创业初期的第一站,是行之有效的模式。中关村现有各类中小企业孵化器48家,其中专为接待海外留学人员创业的孵化器就有12家,有效孵化面积25万平方米,目前进入各创业园孵化器的留学人员企业已达1100多家。孵化器主要通过减免房租、引入风险资金、提供法律、财务等专业化服务方式,为留学人员减轻远道归来的陌生,化解专家办企业的事务性烦恼。

3.建立了科技园与大学资源共享体系。中关村管委会先后与北大、清华、北航、北京科大、北京理工、北京邮电等园区著名高等学府,联合共建了6所留学人员创业园,由留学人员企业把大学的校园文化和中关村的创业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植根于名校的知识与智慧,运作于园区的国际化市场,留学人员既能在创业园内自主地实施科技研发,也能登上母校的讲台做客座教授,还能请校内师生加盟他们的研究项目。中关村与大学共建留学人员创业园,为留学人员提供了广阔的天地,为大学提供了教育科研的有生力量,也使中关村平添生机,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实现了政府、学校和留学人员三位一体,同赢互利。

4.建立了促进企业快速成长的项目融资、项目推介体系。园区建设者们倾注热情关心留学人员企业成长阶段的各种问题,并尽全力协助解决。园区定期、不定期地为留学人员组织大型项目推介活动(简称“群英会”),对某些重点项目还举行专场精品项目推介会(简称“三三会”,即定期在每月第三周的星期三推介三个精品项目),为他们寻找合作伙伴,建立融资渠道;中关村成立了技术产权交易所,建立了企业产权交易渠道;支持留学人员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增强留学人员企业开拓市场的实力。

5.建立了留学人员职业发展服务体系。中关村的综合优势虽已成为留学人员回国的首选之地,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想回来当老板。有些高级的专业技术人员还是愿意到园区的高科技企业中应聘担任首席执行官、首席技术官、首席财务官或软件工程师、部门主管、技术主管。为缓解园区企业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紧张的状况,拓展企业人才吸纳渠道,中关村管委会与北京双高人才发展服务中心共同建立了海外留学人员职业发展服务体系。借助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和视频通讯技术将海外的五个联络处和重点留学人员专业技术协会与中关村的人力资源体系相对接,通过网上招聘信息、网上投递简历、跨洋视频求才与面试,零距离地开展对留学人员吸引、咨询和职业发展指导工作,并为归国留学人员提供人事代理、档案管理、职称评定、户籍代理代办、人才派遣等多项服务。

6.建立了中关村留学人员创业扶持资金体系。资金主要用于对入驻孵化器的留学人员企业提供房租补贴:对新近创立的企业提供资金资助:对处于发展阶段的企业提供贷款担保、贷款贴息和补贴担保费;支持留学人员孵化器和留学人员创业服务体系建设;组织留学人员在园区活动。至2004年9月底创业专项资金资助的留学人员企业已达474家,资助金额3856万元,另有102家留学人员创业企业通过小额担保贷款“绿色通道”,获得贷款金额已达7485万元。

强力推进以上六大体系,4年来初战告捷,到中关村科技园区创业的留学人员数量呈现稳定增长势头。

自2000年1月至2004年6月,中关村科技园区留学人员创业服务总部累计接待来访留学人员21790人次,其中10人以上的访问团组就有82个,平均每个工作日有20人来访、有2家留学人员企业注册成立。目前,园区共有留学人员创业企业2286家,与1999年的251家相比增长了8倍:园区共有留学人员5700多人(不包括在中关村高校、科研院所、政府机关的留学人员),与1999年的1052人相比,增长了4.4倍。留学人员企业的注册资金总额累计已经达到28亿元,并引入了数百亿元的项目研发合作资金,吸引和凝聚了4万多高科技人才。以上数据表明,中关村的海归派已渐成气候,组建以留学人员创业为标志的中关村跨洋研发新军已初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