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6173200000132

第132章 创业成功——梦想起飞

史朝翔喜欢梦想。小时候,全家随军到了新疆。他听大人说江南很美。于是有一天,他独自一人偷偷扒上火车奔向了南方。毕竟年龄小,火车走了几站,不到10岁的史朝翔害怕了,又扒车回来了。人虽然回来了,可他的心依然渴望着,坚信有一天会梦想成真。正是年少时这种对梦想的执著,造就了史朝翔后来创业时不屈不挠的精神。

2002年的一天,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史朝翔遇到了以前在日立工作时的一个同事。那时光通信行业也正走人低谷,同事劝他回日立,而他此时满脑子想的都是如何为公司融资,于是他向对方讲述他所在公司的前途,希望日立投资做合作伙伴。日立方面也表现出了兴趣。突然有一天早上起来,史朝翔望着湛蓝的天空,一个念头在不觉中冒了出来,我为什么不自己干,成立自己的公司?为什么非要寻求日立等大公司的支持?

这个想法把史朝翔自己吓了一跳,也着实让他兴奋不已。他不敢肯定自己的这个想法是否能实现,但就像儿时上树搭窝睡觉、扒火车回老家一样,他一定要试试。

没有一兵一卒,史朝翔孤身一人开始了创业的融资游说,“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最艰难的9个月。”史朝翔不无感慨地说,“我要做的就是怎么能够说服这些大公司来给我投资。”

史朝翔首先面对的是这些国际知名公司的技术和市场负责人。因为有了在这个领域工作多年的经验以及对高端技术的准确把握,史朝翔胸有成竹地告诉他们自己拥有什么,能够克服其他公司的什么弊端,能够给投资商带来什么收益等等,让他们觉得投资给自己,回报率会很高。当然,说服这些人只是万里长征刚刚走完了第一步,还远远不够。第二步,这些技术和市场人员会拿着史朝翔给他们的信息材料去询问公司的大客户,问他们是否需要,是否感兴趣?这一关通过了,紧接着就要进入最艰难也是最关键的考验。这些技术和市场负责人拿着史朝翔的资料一一向财务、技术、市场等相关部门的副总裁汇报。他们会提出诸如为什么要给他投资、将来在财务上怎么控制、你怎么知道他这个产品有市场卖点等苛刻的问题。如果其中有一个人不同意,就会被否定掉。

“单纯地拥有技术是远远不够的,要懂得如何去和别人沟通、交流,让对方相信你,最终成为你的合作伙伴,这才是最重要的。”史朝翔如是说。

经过9个月的努力,史朝翔在焦急的等待中迎来了好消息。日本日立、住友、三井和美国、欧洲的两家公司同意注资,一期投资额800万美元。2002年底,CNMP Networks Inc。(新普矽谷科技有限公司)组建,控股公司设在日本,研发、生产实体分别设在美国硅谷和中国北京的中关村,形成了一个日本、美国、中国三位一体的跨国公司结构。

我问史朝翔,为什么要将公司设立成这样一个结构?“这是资源整合的一个最佳定位。”史朝翔不无得意地说。因为公司的主要投资商都在日本,而且CNMP Networks Inc。准备在日本上市,所以母公司设在日本,既便于财务管理,又方便包装上市。之所以把研发公司设在硅谷,是因为世界上最先进的通信技术和顶尖人才都集中在那里,我们能够及时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和研究成果,保证公司在产品的研发上始终走在世界前列。而把生产业务放在中国,主要考虑到降低成本问题。与此同时,也给国内的相关企业带来了了解国际市场、技术走向、信息与交流的机会。通过和国际市场接触,他们的眼界也开阔了。而且,史朝翔把资金、市场带回国,把订单给了国内的五六家公司,带动了他们的就业。去年深圳一家五六百人的公司50%的订单就是CNMP Networks Inc。提供的。

其实,正如史朝翔所说的,CNMP Networks Inc。是一个桥梁,它将国内企业与国外的大企业紧密联系了起来。如果国内这些企业直接去和日立、三井做生意,人家可能不理你。但就是因为中间有一个史朝翔,他是他们的战略投资伙伴,他们信任他的选择。所以史朝翔说我要在哪儿生产,他们就说好,听你的。这样一来,不仅CNMP Networks Inc。的整盘棋活了,而且国内企业也通过它,与世界光通信领域的先进技术和知名企业有了接触。资源的合理配置,带来的结果是双赢。其实,史朝翔所做的,已经远远超出了单纯做公司的范畴,如果中国多几个像史朝翔这样的人,中国的机会就会更多,会更加向国际靠近。

史朝翔带着他的梦想起飞了。2003年公司成立当年,就实现销售收入150万美元,今年日本市场的销售超过1000万美元已成定局。认识史朝翔的人都说这是一个奇迹。一个美国同行感叹,在美国一般公司要走到这一步,至少需要3年,而且要烧掉4000多万美元。史朝翔听了,只是微微一笑,没有说话。因为他清楚自己赢在哪里。中国——日本——美国,这3个没有任何关联的国家,被这个有着中国——日本——美国经历的史朝翔巧妙地联系起来。在这3个国家成长、学习、工作的经历,是史朝翔独特的资源优势。他利用这种资源优势放飞着他的梦想。

我问他,你这么3个地方不断地飞,累不累?他说,由于倒时差的问题,已养成了习惯,一天只睡4个小时,但不累。就跟小时候玩儿一样,只要是“玩儿”自己高兴的事、喜欢的事,就一点儿也不累。

看着史朝翔,你会不知不觉被这张有些皱纹却依然年轻的脸所吸引。从这张脸上,你读出的是自信、热情与真诚。40岁,正当年轻。史朝翔和他的团队正一往无前地大踏步走着。无论前方是一马平川,还是荆棘遍布,这支充满活力的队伍,都会在他们年轻的少帅带领下,义无反顾地走下去。因为史朝翔说,人活着就应该投入地做一件事,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这样才算没有白活。

分手时,已是晚上十点半。握了握手说声再见,没有一句客气道谢的话,史朝翔转身离去。我以为他开车或者会打车,但都没有。虽然黄庄离友谊宾馆并不远,但我还是惊讶于他步行返回。也许,他想看看夜晚的北京,也许他习惯于徒步前行。不管怎样,史朝翔总是不断地带给你惊奇。

望着他渐渐远去的背影,我在想,明天史朝翔的目的地是哪里?

彭丹梅撰稿

曾颖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