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海归抢滩中关村
6173200000133

第133章 十年宝剑磨砺中

北京六合万通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董事长寿国梁博士

寿国梁,男。1962年出生于浙江绍兴,1978~1982年在浙江丝绸工学院就读,1983年到日本信州大学学院攻读质量管理工学硕士,1985~1988年攻读日本东京大学生物测定学博士。1991年,加盟日本鹰山公司,很短时间内,获得100多项专利发明。2000年,寿国梁带领一个6人组成的团队回国创业,成立六合万通微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公司的主要业务为无线局域网(WLAN)系列芯片以及第三代移动通信W-CDMA芯片的设计及相关系统的开发销售。曾经荣获“2003年中关村优秀创业者”称号。

争取标准上的平等发言权,正是中国实施标准战略的目的之一。在这个过程中,无线局域网中国标准(WAPI)不可避免地触动了国际IT巨头们的利益,国外厂商意识到,他们的产品即将在中国市场成为“非法销售”。而2004年中美无线局域网标准之争,表现出我国本土企业开始寻求话语权,中国IT行业开始走向自信和成熟。在这场“标准之争”中,六合万通参与的符合WAPI无线局域网安全标准的芯片的研发,成为了2004年中美电信高层谈判的一个重要砝码。

六合万通,一个非常具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名字,一个胸怀天下的名字,正在为中国摆脱国外的技术控制,为中国的崛起而努力着。那么,何谓“六合”?《老子成玄英疏》中这样说,“六合,天地四方。”胸怀天下的企业,必会有一位胸怀天下的统帅。六合万通的统帅就是浸淫日本IT界18年,被称为日本IT界鬼才的寿国梁。

1962年3月出生于浙江绍兴丝绸世家的寿国梁,不会意识到今天他所走的人生道路,长辈们以自己淳朴的想法对他寄予了光大家业的无限厚望。寿国梁奋发苦读,年仅16岁就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浙江丝绸工学院。“考虑到分配时能够回到家乡,接过父辈的‘接力棒’,所以就攻读了丝绸专业。”寿国梁回忆说,在那个物质极其匮乏的年代里,少年的寿国梁一边学习专业知识,一边以极为敏锐的目光,观察着父辈们长年在丝绸行业里辛劳而获利甚浅的事实。为了将所学用之于实践,同时帮助父辈们摆脱窘境,大学一年级的寿国梁,就对父辈们的丝绸经营进行了仔细的调查研究,并提出改进的方案。按照寿国梁的思路,那一年,寿国梁家族的丝绸经营第一次获利颇丰。少年寿国梁小试牛刀,就获得了成功。寿姓家族,后来因为寿国梁的名字,在浙江绍兴,很是风光了一段。或许那时的成功早已为今日的成就埋下了伏笔。

爱好也许同样是成就一个人的必然因素。“我从上本科时就比较喜欢电子方面的东西,”寿国梁如实说。在大学二年级时,看到周围的同学买的半导体收音机,这引起了寿国梁无限的好奇心,于是,在他们的影响下,寿国梁终于自己设计组装了一台电子放音器。“当听到自己制作的放音器发出声音的时候,我非常感动,”他说。这件事至今还让寿国梁记忆犹新。

寿国梁的家乡,浙江绍兴,近百年来在中国的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地位,从这里走出了许多有影响的历史人物。周恩来、蔡元培、章太炎、秋瑾、鲁迅三兄弟……而且他们无疑都有着留学日本的经历。不知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别的什么,寿国梁踏上了一条先辈同乡们曾经走过的路,东渡扶桑,求学日本。1982年,寿国梁顺利从大学毕业。第二年考取中国第二批国家公派留学生,到日本信州大学学院攻读质量管理工学硕士,之后,在他23岁时又考取日本东京大学学院博士,攻读生物测定学专业。26岁的寿国梁,就以优异的成绩,圆满完成了学业,获得博士学位。

少年时期的周恩来在1917年东渡日本时写过这样一首诗:“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这首诗曾经令无数青年热血澎湃,奋发求知,整整影响了几代人。他的后辈同乡,少年的寿国梁凭借自己的勤奋和天分,用10年的时间,在中国和日本读完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成为当时浙江绍兴同辈中学历最高,年纪最小,走得最远的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