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永续赢利
6172000000084

第84章 扬长避短,发掘人才优势

“骏马行千里,犁田不如牛。”管理之道,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善于发现、发掘人才的优劣,并且进行合理的资源配置,发挥下级的特长为自己的目标服务。

楚汉争霸,刘邦之所以能取胜,就与其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密不可分。具体地说,刘邦卓越的领导才能体现在对韩信、张良(子房)、萧何三个人的使用上。

第一个人,韩信。韩信的长处是带兵打仗,刘邦说:“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所以刘邦能用他,给他一个合适的位置,让他当将军发挥他的长处。这样就使韩信由原来一个受胯下之辱的“窝囊废”变成了杰出的人才。

第二个人,是张良。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于是让张良当“外脑”,帮助出谋划策,这样张良也成为人才了。

第三个人,是善于管理的萧何。萧何是一个好管家。萧何当然也有缺点。可是刘邦说:“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而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萧何当管家做管理非常称职,结果萧何也成了人才。

刘邦说:“此三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这说明刘邦之所以得天下之原因:在于用人,在于能够发现三个人才不同的而优势授予不同的职位来使用。

在对待人才的长处短处方面,松下幸之助更有其独到的见解。“最好用七分的工夫去看人的长处,用三分的工夫去看人的短处,这样较为妥当”。在提拔干部时,对方只要够60分,就可以任用。

用人所长是管理者用人的首要原则。对有缺点的员工进行工作分配时,只要贯彻扬长避短的原则,就能够有效地减少有缺点员工犯错误的几率,并在一定程度上因工作对口而激发更高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

扬长避短的核心在于“扬长”

尽管扬长与避短是用人过程中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但其中扬长是起决定性作用的主导方面。因为人的长处决定着一个人的价值,能够支配构成人的价值的其他因素。扬长不仅可以避短、抑短、补短,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扬长能够强化人的才干和能力,使人的才干和能力朝着用人目的所需要的方向不断地成长。

自然界有“用进废退”的现象,人的特长也如此。特长越是使用频繁,越能获得发展,越能增进其优势。相反,如果废置不用,则会失去增进发展的机会,久而久之,将会退化萎缩。由于主观和客观的一些情况所决定,任何人只能了解、熟悉和精通某一方面的知识、技能,因此,在用人时首先要了解对方的特长是什么,这种特长适用于哪个领域,再根据人的特长,使工作职位与其特长相应。善于用人的管理者,总是针对人的具体特长,安排合适的工作,分派适当的任务,以发挥人的特长优势。

人的特长是由主观和客观因素共同作用形成的,随着主、客观因素的不断变化,人的特长也会出现一定的转移。好比在人类的创造发明活动过程中,如新闻记者休斯发明了电炉,兽医邓洛普发明了轮船,律师卡尔森发明了印书,画家莫尔斯发明了电报,软木塞的经销商人吉列发明了安全刮脸刀,记账员伊斯曼发明了新的照相技术等。他们之所以发生特长转移,是因为存在创造性思维跳跃,他们敢于冲破既有习惯的束缚,善于做创新活动,具有一般人所不及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这些特长转移的人,往往都是难得的优秀人才。

因此,在发现员工的特长转移之后,管理者要及时对员工进行调查,应尽可能地重新把他们安排到适合新特长发挥的工作领域,为促进新特长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修正缺点,改正错误

自律意识是有缺点员工普遍欠缺的一个方面,甚至是其不当行为的最终根源。员工违反纪律通常是因为不能很好地做出调整。导致这种后果的个人性格包括马虎大意、缺乏合作的精神、懒惰、不诚实、灰心丧气等,所以管理者的工作是帮助员工们作好自我调整。如果管理者是位和善明智的人,他必定会真诚地关心员工,使员工们在工作的同时享受到更多的乐趣,逐渐减少自己的违纪行为。对大多数员工来说,纪律的存在是为了保护他们的切身利益。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一名管理者应该在其他的努力不能奏效的情况下,才借助于纪律惩罚。尤其应该澄清的观念是纪律是管理者显示权威和权力的有力工具。

短中见长、善用短处

之中蕴藏着长处。企业管理者所需要做的就是发现这些短处中的长处,并做出妥善的安排或处理,使其能扬长避短。

对一个人来讲,性情、为人也许是天生的,但作为管理者却也能够“巧夺天工”地运用他,使之能够既显其能,又避其短。有这样一位厂长,他让爱吹毛求疵的人去当产品质量管理员;让谨小慎微的人去当安全生产监督员;让一些喜欢斤斤计较的人去参加财务管理;让爱道听途说、传播小道消息的人去当信息员;让性情急躁、争强好胜的人去当青年突击队长……结果,这个工厂变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大家各尽其力,工厂效益倍增。

“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其长处,也必有其短处。扬长避短不仅要善于发扬人之长,而且要从短处中挖掘出长处,由善用人之长发展到善用人之短,这才是用人艺术的精华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