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经济永续赢利
6172000000032

第32章 商品化的技术才具备赢利能力

核心技术之痛是无核之痛,拥有核心技术却不能够及时商品化,是企业核心技术的又一大痛处。

施乐与佳能——技术的商品化程度决定企业的发展前景

施乐公司曾掌握无数先进的技术,涉及到 PC、互联网甚至通信网络设备,但是施乐公司从来没有及时认清其市场价值,迅速把它们转化为商品,而是一头扎进“文件堆”里不能自拔,自己“下”的“蛋”,也纷纷被别人“孵”成了金鸡。施乐公司的帕洛阿图研究中心(PARC )曾经在2 0世纪7 0年代就开发出了拥有鼠标、菜单和视窗图形的用户界面,却让苹果公司和微软公司发布了Macintosh和 Windows产品;施乐发明了以太网络,却为 3 COM公司和思科公司(Cisco)奠定了发展基石;施乐研究了“客户机/服务器结构”和“所见即所得”等技术,甚至包括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 Alto……但是这些产品和技术都是为他人作嫁衣。如果施乐公司能将这些技术及时有效地推向市场的话,那么施乐将成为主宰信息产业的统治力量。

自从掌握静电复印技术并从中获益之后,施乐公司就一直致力于在办公领域谋求发展的战略方向,因此它才会把 PC、以太网看成是一种办公设备。但是谁也没有想到,PC、以太网取代了复印机,远远超越了办公室设备的范围,成了真正巨大的产业。几十年来,施乐公司把自己当做“办公复印”的代名词,它曾经是世界上最大最好的公司之一,其1999年销售额200多亿美元,是美国《财富》杂志该年度“世界最受尊敬的公司”。但现在,好景不再。施乐公司明确地将核心业务——文件管理——注入到企业标识之中,启用了“The Document-Company Xerox”(文件处理专家—施乐)作为新的公司标识,向世人宣誓了它对“文件”的无限忠诚。公司不断拓展“文件战略”:从模拟到数码、从黑白到彩色、从产品到解决方案;等等。但是,不能有效地把所获的这些技术、专利变成商品,这些技术终究还是为别人做了“新嫁衣”。

苹果公司的创始人斯蒂芬·乔布斯对施乐公司有一段评价。他认为,施乐完全可以在今天拥有整个计算机产业,完全可以比现在的规模大上10倍,完全可以成为20世纪90年代的 IBM,完全可以成为20世纪90年代的微软。的确,施乐公司非常重视研发,在研发投入上也一向慷慨。这是施乐对未来充满信心的保障。但是,没有逾越技术到商品的鸿沟,使一切成为了空中楼阁。

佳能与施乐则完全不同。佳能的技术研发政策是“技术研发要适应企业追求利润的目的”,如何将技术有效地转化为商品,似乎佳能解决得更好。

从复印机开发时代一直持续到现在,佳能坚持不懈地走自主开发的道路,认定一个研究课题就不弃不舍地开发下去,直到成功。但是,这种对独创性的执著会在不知不觉中变成“独善”行为。这种行为存在无视产业化的可能性,可能造成毫无意义的、反复的技术开发消耗战。在御手洗士夫就任佳能总裁后,首先将佳能从事开发计算机主板的全资子公司——火力公司,卖给了摩托罗拉,就是因为它是这一类技术的典型,一些研究偏离企业追求利润的目的,却还在无休止地继续开发。在御手洗士夫的眼中,这已经成为佳能的“大毒瘤”。

研发也是企业经营的一个重要环节,不合算的经营就要停止。企业要经常性地进行研发大盘点。在三五年内有发展前景、能够实现商品化的技术就继续研究下去;没有前景,不符合核算的研究开发就要立即停止。

为了让研发更好地与市场结合,在计算机项目撤出之后,佳能进行了“研发大盘点”,对于研发时间过长、看不到商品化前景的研究课题立即停止。这时,对于每个可能实现商品化的课题,研发小组都得首先在心里估测一下,这个课题的研发会不会超过3年,如果超过3年,那么它是否符合财务核算指标。

实际上,已经走进死胡同的研发,由高层发令,一举切掉,对于技术人员来说,也是一种解脱。在佳能撤出计算机产业后,很多人都在自己拿手的技术领域中深入挖掘,实现了重大突破,重新焕发出活力。不懈的坚持和严格的盘点相结合,也成为佳能技术开发的新模式。以破坏性创新开拓新市场,创造新需求为核心技术发展目标,向市场引入并不完善,或略显粗糙的技术,为新的群体提供价格更便宜,使用更简单、更方便的产品。

“先入为主”的技术与市场开发策略吸引了更多“非消费者”,进而颠覆了原有市场统治者的地位。佳能在舍得之间,将自己的核心技术发扬光大,更加商品化的技术,将施乐从固有领地,一步步挤出。

因此,想要获取永续赢利的公司,不仅要潜心于掌握核心技术,而且要潜心于掌握把技术转化为商品的方法,尤其是掌握如何有效地把技术转化为商品的方法。

“造原子弹的不如卖茶鸡蛋的”。这是一句带有明显时代特征的经典话语。虽然现在看来鸡蛋和原子弹是没有可比性的,然而没有面包和鸡蛋,我们生存不了;没有电视和网络,我们沟通不便;没有原子弹,我们会被动挨打。企业经营的不是空洞的概念,而是活生生的满足人们需求的产品。获取永续赢利的企业都会打造自己的核心产品,又善于根据不同的人物、时间、地点,提供不同的产品和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