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中外名著导读
6008800000049

第49章 《红与黑》

作者:司汤达(1783~1842),法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生于法国格勒诺布勒城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本名叫亨利·贝尔。他早年丧母,父亲是一个有钱的律师。在米兰期间,他潜心读书、旅行、研究意大利的音乐和美术,与从事意大利民族解放战争的烧炭党人有所交往。1815年,他的第一部作品《音乐家传记》问世,从此开始他的写作生涯。

成书时间:1830年

类别:长篇小说

经典欣赏

第三章穷人的福利(节选)

德·瑞纳夫人沉思不语,这个决定太突然了。这女人身材高而苗条,曾经是当地有名的美人儿,山里人都这么说。她具有某种纯朴的仪态,举手投足仍透出一股青春的活力;在一位巴黎人看来,这种天真活泼的自然风韵甚至会唤起温柔的快感,让人想入非非,德·瑞纳夫人若是知道自己会有这一类的成功,一定会羞得无地自容。什么卖弄风情呀,忸怩作态呀,这种事情从未挨近过这颗心。据说有钱的乞丐收容所所长瓦勒诺先生曾经追过她,但没有成功,这曾使她的品德大放异彩,因为这位瓦勒诺先生,年轻高大,孔武有力,满面红光,蓄着一把又浓又黑的络腮胡,是外省人称为美男子的那种粗鲁、放肆、说起话来乱嚷嚷的人。

德·瑞纳夫人很害羞,性情看上去很是平和,特别讨厌瓦勒诺先生不住地吆喝他的大嗓门。她远离维里埃人所谓的快乐,这使人认为她对自己的出身感到非常骄傲。她倒也不在意,看到本城男性居民越来越少登她家的门,反而感到很高兴。我们无须隐瞒,她在那些人的太太们眼中是个傻瓜,因为她在丈夫身上竟然一点儿心计也不用,白白放过一些让人从巴黎或贝桑松为自己买来漂亮帽子的好机会。只要大家能让她一个人在自家美丽的花园中随意走走,她也就心满意足了。

内容导读

《红与黑》是法国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的代表作,自1830年问世以来,赢得了世界各国一代又一代读者,特别是年轻人的喜爱。作品所塑造的“少年野心家”于连是一个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已成为个人奋斗的野心家的代名词。

《红与黑》的主人公于连,是韦里埃小城一个木匠的儿子,年轻英俊、意志坚强、精明能干,从小希望借助个人奋斗跻身上流社会。王朝复辟后,于连通过穿上红军服从军而飞黄腾达的道路被堵塞,只好决定穿上黑色教会服装向上爬。去市长家当家庭教师是于连踏入社会的第一步,出于对市长的报复心理和锻炼自己胆量的冒险心态,于连和市长夫人之间产生了暧昧关系。事情败露后,于连进入贝桑松神学院,继而又随比拉尔院长来到巴黎,成为拉莫尔侯爵的秘书。由于自己的聪明和个性,他不仅受到了侯爵赏识而且赢得了侯爵小姐的芳心。二人秘密结婚,拉莫尔侯爵对这门婚事虽则暴跳如雷,但也无可奈何,于连也因此得到了骑士称号、中尉军衔和20600法郎年收入的庄园。好景不长,正当于连踌躇满志之际,他却又陷入了贵族阶级和教会所设下的圈套,最终被送上了断头台,成为统治阶级阴谋的牺牲品。

小说围绕主人公于连个人奋斗的经历与最终失败,尤其是他的两次爱情的描写,广泛地展现了“19世纪初30年间压在法国人民头上的历届政府所带来的社会风气”,强烈地抨击了复辟王朝时期贵族的反动、教会的黑暗和资产阶级新贵的卑鄙庸俗,利欲熏心。因此小说虽以于连的爱情生活作为主线,但毕竟不是爱情小说,而是一部“政治小说”。

《红与黑》在长篇小说结构的探索、白描手法的运用和心理描写方面都有突出成就。司汤达是心理描写的巨匠,尤其是男女主人公的爱情心理描写,更是精妙绝伦。他写出了人物的潜意识活动,但更主要的是像数学家推算定理那样准确地刻画了人物理智控制下的心理变化。于连在亲吻德·瑞纳夫人之前的思想斗争,侯爵小姐反复无常的情绪变化,德·瑞纳夫人被于连亲吻以后的恐惧和蒙地感到的爱情的力量等,都写得精准到位、扣人心弦。

《红与黑》一书的结构纵横交错、脉络清晰,三个典型环境的转换衔接自然畅达,出场的人物都与主人公有关。人物、情节和环境都显得严谨细致、条理清晰,形成一个有机的艺术整体。

《红与黑》在心理深度的挖掘上远远超出了同时代作家所能及的层次。它开创了后世“意识流小说”、“心理小说”的先河。后来者竞相仿效这种“司汤达文体”,使小说创作“向内转”,发展到重心理刻画、重情绪抒发的现代形态。人们因此称司汤达为“现代小说之父”。

《红与黑》在今天仍被公认为欧洲文学皇冠上一颗最为璀璨精致的宝石,是文学史上描写政治黑暗最经典的著作之一,100多年来,被译成多种文字广为流传,并被多次改编为戏剧、电影。

文学常识概览

《红与黑》命名的深意

司汤达将这部作品取名为《红与黑》,其中颇有深意。红代表革命、军功和行伍生涯,黑则代表教士的黑袍、教会和教士的职业。其寓意是从前在拿破仑的帝国时代,年轻人,尤其是并非贵族出身的年轻人,可以参加革命军队,凭着勇敢和手中的武器建功立业,出人头地,但时移境易,拿破仑失败,封建王朝复辟,贵族卷土重来,他们和教会互相勾结,平民青年没有任何出路,只能以教士职业为晋身之阶。风雷叱咤,豪气干云的时代过去了,法国进入了一个勾心斗角、虚伪腐败、个性和魄力受到压抑的时期。《红与黑》的副标题《一八三零年纪事》明白无误地指出,该书以小说的形式,通过于连与命运作艰苦奋斗的短短一生,从不同的角度,淋漓尽致地反映复辟时期的社会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