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高廷瑶和他的后裔们
5967900000011

第11章 一代廉吏高廷瑶(11)

(40)十八年后京城相见陈县令儿子感恩不尽

过了十多年,到光绪三年(1823年),高廷瑶已病愈,将复任广州知府。他先北上京师,路上,一日,他住宿于直隶省柏乡县,恰好与新任广东增城县令明达(湖北人)先生同住一间旅馆。明达先生听说他曾任广州知府,投帖请见。

高知这是陈县令的。当年高陈县令家时,他。的,是陈家小姨的未婚夫。陈县令的全家,至今还对高廷瑶感恩不尽呢!

当我问道当年出来伏地请求帮助的少年时,明达说:“此人是陈县令的子,陈,已于年以,词馆去了。”

高廷瑶听后高兴地说:“陈县令有子成才,死而无憾了。”

他到京城才两天,忽然家人报称,陈太史(即陈县令的儿子)来拜访。他正准备整衣出迎,陈太史长跪堂前,一面作揖,一面哭泣着说:“当年身遭大难,如不是你救我全家,我已经早死了。现在我能读书做官,求取功名,都是你的恩德啊!”

他一边磕头作揖,一边连声称谢。高廷瑶赶快将他扶起。大家追忆过去的情景,不免产生今荣昔哀的喜悦与感叹“大家相处很是欢乐融洽,他住了一个多月才依依别去”高廷瑶奉命复任广州知府后,又与明达同地为官,这真是天意啊“

第二年,陈太史已放任外地大员了。后来,高廷瑶在回忆到陈县令一家时这样说:当年,在搜查陈县令家时,我不过是尽了我的一点心意,做了一点善事。随着岁月的流逝,这事我早已忘怀。想不到十八年后,我却与陈县令的儿子陈太史在京城欢洽重逢!

(41)依法论处诬告罪犯有效杜绝诬告之风

平乐县地处广西东北部,桂林市东南部,是桂林市出往广东地区的南大门。平乐县城位于漓江、荔江、茶江三江汇合处,历史悠久,始于三国设县,为历代州府之地,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

嘉庆十八年(1813年),高廷瑶任平乐知府。这年夏季五月,有平县陈,生,之徒,抢劫平民,奸淫妇女。

经过调查,李国华没有这样的事。李国华说:“为抱前怨,陈绎敷曾经多次控告过我。”高廷瑶想,如果陈绎敷控告李国华罪名属实,为什么受害者没有一人出来控诉?陈绎敷对此问题不能回答,高廷瑶陈,了他。

在此事发生之前,武缘、荔浦两县天地会教案同时发生。教案平定后,斩绞数十人,株连三百余。这事上报到朝廷,巡抚得赏花翎,文武百官都相应升级。于是,揭发控告之风日甚。甚至有一言不合,或盗窃一草一木的,往往都被告为通匪。高廷瑶到任以后,虽然大力整肃,但此风还是没能全面扫除。

陈绎敷被惩处以后,他纠集了四十多个村的村民上诉,说李国华是匪首并纠集五十余人于这年三月十五日,在大庙内杀猪宰羊盟誓。还说,高廷瑶对李国华谋反的事置之不理,反而将他们严刑鞭打,想以此来陷害高廷瑶。

按察使听了他们的控诉,就将李国华等逮去亲自审讯,并且来文告诉高廷瑶:“听说你们郡里有重大案件,你不闻不问,是不是想隐瞒?谁能负得起这纵匪的重大责任?”

高廷瑶认为:如果李国华真是于三月十五日集会盟誓,那么,陈绎敷等五月份的控告又怎么不提及?并且,已经将李国华等审讯,判陈绎敷等挟忿诬告,访查得实,这又有什么值得隐瞒的呢?

于是,高廷瑶便令双方到省城等待重新审查。

后经按察使再三严格审讯,结果和高廷瑶调查的情况一样。按察使便对他的下属说:“陈绎敷以个人恩怨诬告他人,高郡守真是真知灼见啊!”

于是,按律判处陈绎敷之后,平乐县胡乱诬告的不良风气就再也没有发生了。

(42)坚持勤俭办公杜绝铺张浪费

高廷瑶任平乐知府期间,到荔浦查天地会的逆产,带着永安州的州牧李圻和经历钟宣一同前往。他让当地县令刘淇安排房间供他们住宿,每天所需要的生活物资向市民购买;每天的生活费支出控制在三千缗以内。

后来,因逮捕天地会的教匪到昭平。昭平地处偏僻,没有专门接待官员的宾馆,他就住在县衙里。他对朱县令说:“全部随从、差役的生活,我们自己负责,你不必耗费。”又告诫仆役们说:“你们出去住旅社,不要在外面生事,如果胆敢借机勒索,重责不贷!”

他又拿着一本账册对县衙的司厨说:“我每天不需要多的菜肴,只要一份荤菜、几样蔬菜就行了,我吃剩下的,赏给童仆们吃;隔几天可以打一次牙祭。所有开销,都为我登记在账册上。”

在那里一共住了三十二天,总计花销不超过十千钱。离开时,高知府将账册交给县令说:“你可以根据账册上的记录与司厨结算,我们付钱;除此以外,我们没有多取一物。”

高廷瑶说,一般来说,县令把知府视为上官,招待唯恐不周。事先如果不自为检束,那么,这几十天内,县衙里为他们的饮食起居,必然要忙得不亦乐乎。女像在荔浦办案,随从的官吏差役,比在昭平要多几倍,如不是自己安排生活,自己购买物资,那耗费更不可估量。况且,上级有规定:凡是县令有亏空,知府同罪。如果只讲一时的吃喝玩乐,将来必然有后患,这是害人又害己啊。只为生活俭朴,还是小事,违反上级规定,造成县令亏空,才是大事。

(43)这位老爷真不要钱

高廷瑶初到广州任知府,当时,正在清查香山、番禺、东莞的沙田,上级命他主持这件事。当地有一位大富豪前来拜访说:“听说大人负债很多,假如办事能通融通融,还有什么经济拮据的呢?”高廷瑶严肃地对这位大富豪说:“你想来行贿吗?”便将他轰出了衙门。

第二天,高廷瑶去拜见总督蒋励堂先生,蒋励堂先生对他说:“昨天来拜访你的人,听说被你逐出了衙门。那人身带银票三万元,你知道吗高廷瑶说:“他话还没有说完,就被我逐出去了,当然不知道他有无银票了。”接着,高廷瑶又去拜见巡抚董观桥先生,见面后,巡抚董观桥先生他说:“你初来这里,人们还不知道你的德行。所以,有人来求你。从这件事以后,大家都知道你的廉洁了。”

广东地方有句民谣是这样说的:“没有不爱钱的老爷。”等高廷瑶知府查办完沙田的七十多起案子以后,一尘不染,人们便将那句民谣改为:“这位老爷真不要钱。”

面对当地百姓的赞扬,高廷瑶却说““这预料之外的赞扬,听起来令人惭愧。由此可见,你的房子漏雨,人们没有不目睹手指的。”又有一件事,广东每年要征收花息(租税数十万,恰好布政使令他去主持收缴事宜。他却推辞说““这事是管粮官的职责,我如果去经管,就不能不背上揩油的骂名了。”

布政使含笑答应了他的推辞。这件事发生在嘉庆十九年(1814年)。

(44)坚持从实际出发维护社会稳定

百鞫溪先生任两广总督时,给当铺立下这样的约法:从每年十月初一日起,到腊月三十日截止,凡是赎当的人,都可减低利息。赎息三分的,则减免一分;二分的,减免五厘;一分五的,也减免五厘。于是,赎当者每年缴纳利息的时间最迟不超过十月份。因为,这时是减息的最后时限。这种办法已经施行有些年头了。

嘉庆二十一年(1816年)十月三十日,某布政使忽然指示更改这一政令,不许减息。利率又恢复到原来的标准。但知府、县令都没有得到上级的通知。十月初一,高廷瑶去孔庙祭祀。忽然家里人报告说:“街上聚集了一些无赖,准备抢劫当铺,事情十分危急!”他赶忙走出衙门去观看,人群已经挤满了大街小巷,人声鼎沸。一问,才知道是由于禁止减息所引起的。他立即跑到城内的两个县衙,令人马上赶到各个当铺,让他们仍然按照原来的标准减息。

高知府回到府衙后,立即派人上街张贴告示:仍然按照原来的规定减息。又命各有关部门派人飞马赶赴各地宣布,仍然按照以前的规定减息。当时,群情激愤,从早晨到午后,才逐渐安定下来。

省城内外,共有当铺一百八十余家,半日之内,已被捣毁十分之四了“若不随机应变,便宜行事,一定要请示上级批准后再作决定,上级势必会不以为然,处处拖延,这样就难保不会激成祸患。

第二天,高知府召集各当铺管事开会,对当铺的老板们说:“布政使命令不减息,是关心商人的利益,但民情不安,商业停顿,对你们有什么好处?你们可以写一分呈文,说今年收成不好,南乡遭受水灾,北乡遭受天旱,百姓生活困苦,连吃饭都成问题,请求上级给予减息,明年丰收后,再加息纳赎。你们写好后,我为你们转呈上去,将布政使的新规定撤回。”这样一来,各地民心才安定下来。

布政使曾经于嘉庆二十年(1815年)规定:不准使用外国人的钱百。令人家知,准然以使用外国人的钱币,这才恢复了市场买卖。

市场恢复正常以后,高廷瑶对县令们说:“这真是众怒难犯啊!”

(45)为了减轻百姓负担坚持拒绝征收筹备金

肇庆市位于中国广东省,属珠江三角洲,西靠桂东南,珠江主干流西江穿境而过,北回归线横贯其中。背枕北岭,面临西江,上控苍梧,下制南海,为粤西咽喉之地。

高廷瑶因受到总督蒋励堂先生的赏识,蒋励堂先生奏明朝廷,让他留在广东,主管潮州政务。不久,奉皇上的命令,调高廷瑶任肇庆知府。因为从潮州到肇庆,要经过省城,他顺便去拜访布政使。

见面以后,布政使对他说:“广东各县,税收多的,每年都有盈余。我已经请示过总督巡抚,在广州、潮州、肇庆、琼崖四郡各县,令他们每月预交白银百两。这样,每年可收白银六万两,名叫筹备。所谓筹备,是预防某州某县出现亏损,就用这笔钱来补助。你到任后,于各县酌量收缴,急收无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