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发表于张三夕主编:《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指导手册》,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编印,2006年。)
在攻读硕士学位的三年期间,每一位研究生都应当受到从事科学研究的严格训练。学术论文的写作,从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到整理书目、编制索引,从实地的文献调查到对于某些文化、文学现象的分析,从论文提纲的拟出、论文初稿的草拟到论文的修订与发表,是一个非常系统的训练过程。如果说理工科研究生注重的是做科学实验,那么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生注重的就是做学术论文。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研究生,与其它专业的研究生一样,要求在就读学位期间发表两篇学术论文,才有条件申请硕士学位。
要撰写出合格的学术论文,就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研究生而言,应当把握以下四个关键环节:
一是选题要适当。就文学研究而言,并不是什么样的题目都有研究的价值,也不是什么样的题目都适合于本专业的研究生来做,学术论文的选题要有适度性。所谓适度性,就是我们的选题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太大了,需要涉及的资料太多,在比较短的时间里很难完成,也许很长时间也见不到成效。如“西方小说在20世纪的演变”、“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东西方各国的旅行”,一个是时间太长,一百年时间里西方小说体式的演变情况,我们很难在短时间里考察到位;如果资料到不了位,那你根本就无法写下去;一个是空间太大,东方与西方,涉及多种语言与文字,如果你的语言能力没有超越三种以上,那你根本就无法了解这种思潮在多种民族文学里的旅行形态,你就无法完成这样的题目。论文的题目也不能太小,如果太小了,没有进入学术探讨的层面,也许就不存在理论提升的空间,如“柯勒律治诗歌中的附注”、“易卜生诗作《出租的厅房》解读”,这样太小的、过于具体的题目,你就是分析得再细致、论证得再充分,其学术价值也很有限。
学术论文的题目要有可行性。所谓可行性,就是你所选题目需要的资料是不是在我们所在地学校以及能够利用网络于一个比较短的时间内都能够收集到,英美文学、日本文学、比较文学方面的资料,我校比较丰富;而除英国之外的其它欧洲国家的文学、除美国之外的其它美洲国家的文学,除日本之外的其它东方国家的文学,资料相对来说则比较少;再有,你所选题目是不是属于我校专业师资力量已经比较有研究成果的领域,如19世纪英国文学、20世纪美国文学、古希腊文学、19世纪北欧文学、近代以来的日本文学、20世纪美国华裔文学、中英文学关系、比较文学学科理论等;如果是这些方面的题目,我们的师资有自己的研究,指导力量比较强,那论文写作成功的可行性就大一些。相反,研究起来也许会有一定的难度。
学术论文的题目更要有价值度。所谓价值度,就是你所选的题目要有新意,要有研究的价值与意义,不然研究了老半天,花了很大的力气,写出来的论文没有引用率,没有评价率,没有价值的体现,那就得不偿失了。不要老是去研究欧洲19世纪的那么几个小说家,19世纪的戏剧作家、诗人、散文作家、理论批评家是不是也可以研究一下呢?经典作家往往更有研究的价值,但前人对于经典作家作品已经做得太多了、非常细致了、很是充分了,如果我们没有新的角度,那就很难再做出新意;我们是不是可以以更开阔的眼光来对待整个世界的作家与作品呢?比如第三世界国家的作家与作品,比如近些年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家与作品,比如英美国家二流甚至三流的作家与作品,因为前人研究得很少,也许更有研究的价值;同样是那个易卜生,前人对其戏剧作品研究得很多了,如果我们集中研究诗歌与诗剧,则会开创出另一片新的学术天地;同样是柯勒律治,前人对他的诗作研究得比较多了,如果我们注重研究他的文学与美学理论,研究他对莎士比亚的批评,那也许可以得到外国学者的高度评价。因此,如果能够选取学术研究中存在的一些空白点、争鸣点、关节点来进行探讨,做出来的论文价值就会大一些。
当然同样是那个作家与作品,如果我们能够选取一些新颖的角度,采用一种新的理念和立足于一种新的立场,所取得的成果也会是新的、有价值的。同样是研究英国小说家哈代,如果我们能够从后殖民主义的角度、跨学科的角度或文学伦理学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也许会有一些新的发现;同样是陀斯妥也夫斯基,如果我们从他的小说与其它西方与东方各国作家作品关系的角度来进行考察,也许也会很有新意。因此,学术论文的选题特别重要,如果选题特别讲究、选好了,等于论文的写作就取得了一半的成功。
二是材料要精当。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各方向的研究,无论是对外国作家与作品的研究还是对文学思潮与文学批评的研究,无论是对民族文学的研究还是对比较文学的研究,文学作品、作家的日记、作家的传记、作家自己的或者同时代人的回忆录、作家的访谈录、有关作家作品的新闻报道、作家所生活的历史与地理环境、前人对其批评与研究的文字、有关作家本人的照片等等,都是基本的学术资料,作为研究者是必须进行全面地收集、详尽地占有,不然就无法进行任何课题的学术研究。材料是写学术论文的基础,没有材料是不可能写出合格的学术论文的,没有充分的材料是不可能写出有分量的、优秀的学术论文的。
首先,我们要围绕自己的题目全方位地收集相关资料,详尽地占有相关资料。
要尽可能地做到“竭泽而渔”,即如果我们要想将一口水塘里的鱼一网打尽的话,必须将水全都抽干。收集资料有多条途径,比如说在学校图书馆查阅相关的图书,看有没有你所需要的资料;如果不全,再到国家图书馆网上查阅一下,看有没有相关的资料;再到超星图书馆看一看,有没有相关的图书;到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以标题、作者、引用等多种方式查阅一下有没有与题目相关的学术论文;比如说从已经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注解和参考文献中看一看有没有你还没有看到的相关学术资料;比如看一看中国人民大学所主办的几种刊物中有没有相关的学术论文,特别是《外国文学研究》、《文艺理论》、《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美学》等后面的论文索引中,有没有你所需要的论文;比如说看一看国外的学术网站,看一看国外同行在这个领域已经取得了哪些研究成果;看一看几个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的最新的期刊论文,如《世界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外国文学》、《外国文学动态》、《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艺》、《译文》、《中国比较文学》、《世界文学评论》、《俄罗斯文艺》、《中外文化与文论》、《东方丛刊》等,学界最新的学术成果往往都体现在最新出版的学术期刊上,因此了解最近两年的学术期刊论文特别重要。
其次,要对所收集到的学术资料进行认真地分析。不是所有的材料都具有真实性和可靠性,不是所有的报刊上或图书上的资料都值得或可以引用,因为不是所有的文献都能够说明你的问题。因此,我们要分析材料是否具有可靠性,对所有的材料都应当有一个考证、鉴别、分析、判断的过程,都应当有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绝对不能“拾到篮里的都是菜”,包括作家本人的言论与同时代人的记录,我们都要考虑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说这样的话的,他是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做出这样的评价的;其言论的真实意图究竟是什么,也就是说一定要联系到具体的地理环境、具体的历史语境、具体的上下文来判断资料的可信度与价值量。因此,对于每一条材料的科学的分析与准确的判断,往往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再次,拟用于论文中的所有资料都必须进行细致的打磨。所谓“打磨”,就是不仅要让所有的材料真实可信,而且要让所有材料的内容与意义最大限度地显现出来,让它与自己的观点能够高度地统一起来。所有的材料都要具有充分的说服力,我们要从材料中自然地得出可靠的结论,不能有一点牵强与附会;如果自己都觉得很是勉强,那样的材料最好不要用在论文里。同时,我们要最低限度地运用材料,即论文中的材料,能够引用一些关术语就能说明问题的,就不要引用一句话;如果引用一句话即可说明问题的,就不要引用一段话。这是对论文中运用材料的更高要求。
三是提纲要清晰。学术论文写作与文学创作不一样,在开始写作的时候,作者对自己论文的问题与主题、逻辑与结构、理论与观念、标题与层次等应当已经非常清楚;如果不清楚或者不太清楚,最好就不要开始写作;当然,有的细小的问题是在论文写作过程中逐渐才明确起来的,但论文的主要论点、如何开头与如何结尾,论文要分几个部分、得出什么样的结论等,在开始写作之前一定要有明白无误的认识。因此,我们要求论文作者在进行写作之前,首先要拟出比较详细的提纲,最好细到两级标题:论文的标题是总论点,下面的每一个标题就是分论点;与此相应,论文所使用的材料也要各就各位,哪一部分使用哪些材料,都按顺序进行配置,并且认为材料与自己的观点能够得到充分的统一,那就可以开始写作了。有的人的论文逻辑混乱、层次不清,没有自己的比较稳定的框架,虽然我们可以提出意见,却很难修改,主要就是因为没有拟出详细的提纲,没有将自己的思路理清楚;如果将自己的思路理清楚了,并落实到一个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逻辑严密、材料充实的提纲中,那写出来的论文不会存在大的问题。
四是要反复修改。如果前面的三个环节做得很扎实、很到位,并且论文的写作是集中时间、一气呵成的,那修改起来就不需要费很大的功夫;如果前面的工作做得不到位,论文写作的过程时断时续,或者在论述的时候自己都觉得很勉强,那修改起来就会很费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