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高丽史史籍概要
5189300000018

第18章 传记类(6)

三忧堂先生实记

《三忧堂先生实记》,朝鲜文载豹撰,记载高丽名臣文益渐诗文及事迹,全书共六卷。文益渐,高丽名臣,生于高丽忠惠王元年(1331年),晋阳人,恭愍王九年与郑梦周等同榜中第,历任艺文馆直讲,太常博士,司院左正言、成均馆大司成、右文馆提学兼知制教等职。恭愍王十二年奉使入元,向元朝报告入元政治集团谋划废黜恭愍王的原委,被元帝授予礼部侍郎,与元朝士大夫多有唱答。后因事得罪于元朝皇帝,被贬谪于交趾,在贬所,撰写了《云南风土集》,此书后散佚。两年后奉敕还燕京,路上见木棉花,纳诸笔管,带回高丽(事见《木棉花记》)。李朝代高丽,遂杜门隐居,终身不出,李朝屡召不起,定宗二年(1400年)卒,终年七十岁。

卷之一为“诗”和“疏”。“诗”包括文益渐所作“题驿南楼”、“次赠李亚尹送西献侯韵”、“谪南荒叙别三首”、“慰桑村金公”、“奉和达学士”、“题郑退轩天益幽居”、“将赴清道牧隐李公穑见赠因和其韵”等,“疏”包括文益渐所作“庚午封事”、“元朝奏对”、“请勿迎元使疏”等。

卷之二“附录”,收录了“挽”一篇、“诸贤诗章”、“赞”一首、“丽史本传”、“家传”、“行状”、“神道碑铭”、“墓碣铭”、“墓表”、“墓祠记”、“孝子碑阁记”、“孝子碑阁重修记”、“遗事后叙略”、“行迹辑录序”、“木绵花记”。

卷之三“附录”,收录“赐祭文”、“世宗朝赐墓祭文”、“世宗朝御制赐墓祭文”、“正宗朝赐额江城祠祭文”、“赐额道川书院祭文”,又收录有李朝太宗、世宗、世祖、成宗、中宗、宣祖、景宗、英宗、正宗等“传教书”,以及道川书院、江城书院、月川祠、芦山精舍等告由文、享祝文等十篇。

卷之四“附录”,收录“丹城建院记”、“道川书院重修记”、“道川书院祠宇重修记”、“盛德斋记”、“江城祠记”、“大庇斋记”、“杏坛记”、“芦山精舍创设记”、“芦山精舍设后记”、“芦山精舍记”、“墓祠重修记”、“新安见斋记”等。

卷之五“附录”,收录“请立祠疏”、“请复不祧庙院”、“道川书院请额疏”、“江城祠请额疏”、“道川书院请复额疏”、“请从享文庙疏”等。

卷之六“附录”,收录“世系源流”、“年谱”、“科榜”、“摭录”等。卷后附有其后孙文桂恒、文秉烈、文在衔跋文,以及郑时林、文宅镐、文基良等人所撰识。

该书不仅辑存了文益渐部分诗文,比较集中地收录了有关文益渐事迹的记载,尤其值得重视的是,该书详细地记载了文益渐自中国带棉花种回高丽种植一事,其所载棉花试种过程、元朝僧人教授去核之术,文益渐后人,特别是文莱、文英、文承鲁等人推广棉花种植等事迹,对研究高丽后期历史及中韩古代关系史等都有参考意义。

光山卓氏事迹书

《光山卓氏事迹书》,编者未详,记载丽末鲜初卓光茂、卓慎及朝鲜时期卓平中的诗文及事迹,全书不分卷。卓光茂、卓慎及卓平中生平事迹见于《光山卓氏世稿及续》。

卷首有李鲁秉序。全书共收卓光茂《景濂集》、卓慎《竹亭集》和卓平中《竹林集》。《景濂集》收录诗二十首,多为作者卓光茂与益斋、牧隐、圃隐、陶隐、樵隐、三忧、稼亭等丽末名臣唱答之作,也有作者的写景抒怀的作品。卓慎和卓平中已入李朝,《竹亭集》和《竹林集》所记载的也多为李朝这之事,主要内容见于《光山卓氏世稿及续》,此略。

松庵实记

《松庵实记》,编者未详,记载高丽文寿事迹,全书共三卷。文寿,号松庵,高丽恭愍朝登制科,历官中枢院事、都评议使、赞成事、右议政,封输诚辅祚功臣,嘉靖大夫。与郑梦周、李穑等为同道,人并称三老。高丽将亡,与门生朝士七十余人隐居于万寿山南,改名为门寿,以杜门于万寿山之故,自号松庵,取其陶靖节抚孤松之义也。

卷之一收录的文寿诗文及传记等,有“咏怀诗”、“耻周歌”、“不朝岘言志”、“遗事”、“行录”、“行状”、“谥状”,“附录”收录了“诸公诗章”。

卷之二收录有关文寿的纪念文,有“宣祖大王赞”、“英宗大王不朝岘联句”、“不朝岘碑阴记”、“英宗大王御制御笔杜门碑”、“阴记”、“碑阁上梁文”、“礼曹关文”、“致祭文”、“传教”、“书筵达辞”、“表节祠致祭文”、“丽史补遗”、“高丽遗民传赞”、“松都志”、“玉普辉诗”、“杜门洞记迹碑”、“不朝岘言志录”、“高丽名臣传”、“杜门洞事迹”、“杜门洞赞咏”、“表节祠上梁文”。

卷之三收录后人所撰有关文寿的议论及纪念之文,有“松儒呈文题辞”、“湖儒通太学文”、“松馆任掌答湖岭文”、“松儒呈文题辞”、“四道儒生呈右祖文”、“太学儒生通松京馆文”、“四学儒生通文”、“四道儒生呈留相文并题辞”、“四道儒生上言”、“礼曹回启”、“请大臣献议”、“礼曹启下关文”、“四道儒生呈判文并题辞”、“太学通松京馆文”、“太学答四道文”、“礼曹关文”、“留相下帖”、“禀目”、“位次质正”、“表节祠告由祝文”、“谥号”等。

东庵先生实纪

《东庵先生实纪》,收录高丽李瑱诗文和纪念诗文,朝鲜李用雨编,全书不分卷。李瑱,字温古,初名方衍,庆州人,自少好学博通,文才出类,高丽忠烈王朝登第,为忠烈王亲试九名文人之一,历任广州司录、直翰林院、起居舍人、安东府使、司议大夫、大司成、密直承旨、都佥议司事、赞成事、检校政丞等职,历有治绩。其子李齐贤也以才学称于世,为高丽名臣。

该书“世系图”记载李瑱始祖新罗佐命功臣李谒平以下的世系传承。“诗”收录李瑱所作诗四首:“山居偶题”、“永嘉乡校诸仙设宴送行作诗为谢”、“慕安文成公韵”、“附次”,自《大东诗选》、《鸡林诗丛》、《晦轩实纪》等书辑出。“疏”收录李瑱所撰“陈时政得失疏”,自《东国通鉴》辑出。“墓志铭”收录李瑱撰“三重大匡南阳府院君洪公墓志铭”。“附录”收录了李瑱《本传》,以及纪念李瑱之墓碣文、画像赞、祭文、奉安文、上梁文,李瑱“事迹考证“及“晦轩先生门人录”。“遗补”收录权溥“七月自合浦赴召到京山赠太守李温古瑱诗”、李兆年“上星山宰书”及朴彭年“益斋先生寿亲卷序”。

该书记载了李瑱生平事迹、仕宦活动,以及李瑱与权汉功、安轴等名臣的交游活动,并记载了其子李齐贤之师权(晦轩)溥的门人禹倬、白颐正、李晟、李兆年、辛藏、许冠、李连松、朴全之等人生平事迹,对研究李瑱及高丽后期政治、学术等有一定参考价值。

信庵先生实记

《信庵先生实记》,记载高丽柳清臣诗文、事迹及相关纪念文,柳重益等编,全书不分卷。据该书“年谱”及传记记载:柳清臣,字守长,号信庵,初名庇,生于宋宝祐五年(1257年)。柳清臣之先祖皆出生部曲吏,按照高丽制度,部曲吏虽有功,任官不得过五品。但柳清臣自幼开悟有胆气,曾经学习蒙古语,多次奉命出使元朝,七十三岁时卒于元都燕京。因出使中善于应对,受到高丽忠烈王的宠任,补郎将,历官密直承旨、监察大夫、赞成事、都佥议政丞,封高兴府院君,谥号英密公。

卷首有吴震泳及金彝汉序。“年谱”,记载柳清臣年谱生平经历,其中也记载了柳清臣多次奉命出使元朝事迹及收留和送还自日本逃回之元朝残军等事。“野史国乘及诸公事实录”收录《高丽史》本传、《舆地胜览》、《野谭》、《金深传》、《益斋集》、《蔡河中传》、《沈王传》、《权汉功传》、《赵琏传》等史籍关于柳清臣设计的记载。“附录”收录了“英密公庙庭碑阴记”、“英密公遗墟碑”、“书信庵柳公遗墟碑文”等,叙述了柳清臣的生平事迹及后人的纪念情况。

柳清臣生前频繁受命出使元朝,该书比较系统的收录了柳清臣的传记资料,详细地记载了生平及出使元朝的活动,对研究高丽政治史及高丽与元朝关系史有参考价值。

伏崖实纪

《伏崖实纪》,又称《伏崖范先生实记》,编者不详,记载高丽范世东事迹及与其有关的纪念诗文,全书不分卷。范世东,字汝明,高丽罗州人,其先祖为中国琅琊人,元朝鲁国公主出嫁高丽时,范世东先祖随之来高丽。范世东于恭愍王十八年及第,曾任德宁府尹。高丽灭亡后,与同志七十余人入于万寿山下,名其洞曰“杜门洞”。后又隐居于故乡,自号伏崖,名其所游地为伏岩。

该书收录的李朝英宗“不朝岘联句”,及后范世东纪念文“不朝岘碑文”及“碑阴记”、“杜门洞碑文”及“碑阴记”、“碑阁上梁文”、“又杜门洞碑文”及“碑阴记”、“礼曹了”、“设坛致祭文”、“传教”、“书筵达辞”、“杜门洞遗感”、“杜门洞诗”、“行录”、“奎章阁忠烈录”、“不朝岘录”、“罗州邑志”、“海东名贤录”、“姓苑录”、“三纲录”、“忠义录”、“节义录”、“京外儒生通太学文”、“太学答通文”、“伏龙祠上梁文”、“奉安祝文”、“春秋祝文”、“伏龙祠记”等。

范世东作为杜门洞隐士之一,该书对探讨杜门洞及李朝君臣对杜门洞的态度和评价有一定参考价值。

牧隐先生年谱

《牧隐先生年谱》,为高丽李穑年谱,李穑后孙李光靖编撰,全书共二卷。李穑生平事迹以见《牧隐先生文集》介绍。

卷一“年谱”。李光靖称旧有李穑年谱“只书生卒迁除而已,于先生平居日用始终大节并阙之”。而“行状碑铭出于阳村、浩亭,时当革命之际,率多低回畏慎而不敢书”。因而撰者“据旧谱、遗集、《高丽史》本传等参考各家议论,著为新年谱一编。年谱比较详细地记载了李穑的事迹。

卷二为“附录”、“祀享录”、“追录”,收录了“影堂赐祭文”、“退溪先生心学对”、“退溪李先生与禹性传论先生事”、“琴惺惺斋见曹南寘语”、“奇高峰论思锋”、“柳西厓题东国名臣言行锋略”、“郑寒暄堂师友锋略”、“元耘谷次先生咏菊诗一绝”、“先生被谗时又呈二首”、“耘谷诗集序”、“郑圆斋梦韩山君诗”、“郑圃隐次先生诗四首”、“李陶隐诗”、“李双梅闻先生下世诗二首”、“权阳村送先生朝天诗二首”、“挽先生诗”、“廉东亭疏略”、“赵重峰疏略”、“任鸣皋答天将问”、“徐四佳笔苑杂记略”、“竹窗闲话”、“《高丽史》忠节传质”、“东人诗话”、“许筠诗话”、“赵南岳送金柏谷序”、“任士洪四佳集序”、“李芝峰类说”、“李泽堂族谱序略”、“申东阳尉族谱序略”、“鹅城杂说”、“申象村胜国遗事”、“尹月汀谩笔”、“宋尤庵神道碑阴记”、“金荷潭笔谈”、“洪木斋《汇纂丽史》”、“郑麟趾《高丽史》本传”、“《高丽史》辨”。

“祀享录”收录了“韩山文献书院”、“宁海丹山书院”、“清州莘苍书院”、“长湍凤岑书院”、“平山东阳书院”、“旋菩枫岩书院”、“京城寿进冯影堂”、“安东西山影堂”、“韩山旧墟”、“开城旧墟”等。“追录”收录“行状”(权近撰)、“神道碑并序”(河崙撰)、“神道碑阴记”(宋时烈撰)、“俞学士裒集丽史略”、“先生奉教作华严经序略”、“柳看岩见丽末实录”、“讷斋集梦先生诗”。

瑞隐先生实纪

《瑞隐先生实纪》,记载高全新民诗文、事迹及有关纪念诗文,朝鲜全会钟编,全书共四卷。全新民,号瑞隐,其先祖历代任官于高丽。全新民于恭愍王朝任北道按廉使兼兵马元帅、兵部尚书等职。当时李成桂专权,全新民与郑梦周为之忧,及郑梦周被杀,弃官归隐。李朝代高丽,李太祖多次下诏起用,不赴召,与赵珙、金若时、元天锡等人尽室入隐瑞石山之山阴洞,建一小亭曰“独守亭”,取誓死不出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