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高丽史史籍概要
5189300000017

第17章 传记类(5)

惕若斋先生实记

《惕若斋先生实记》,记载高丽金若恒事迹,全书不分卷。金若恒历任高丽典校寺主簿、礼仪司总郎、知谷州郡事、司宪府执义等,入李朝后,官至成均馆大司成等,在高丽、朝鲜两朝久掌文翰,以学术知名。

卷首收录金声均和姜周镇序。全书以目系事,依次收录“先生略传”,即金若恒生平事迹;“号辨”;“先生遗诗”,包括金若恒所作诗“安州客馆吟”、“附次韵后说”两首;“先生遗事”,辑录了《高丽史》、《王朝实录》、《正史外文献拔萃》、《牧隐诗》、《阳村文集》、《国朝宝鉴》、《东国舆地胜览》、《慵斋丛话》、《乐坡漫录》、《燃藜室记述》、《笔苑杂记》等史籍有关金若恒的事迹;“节义清白考”。最后附录“编辑余墨”,叙述该书编辑宗旨和过程。

靖平公遗事

《靖平公遗事》,记载高丽孙洪亮事迹,全书不分卷。孙洪亮,生于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官至判三司事。

该书收录了孙洪亮生平事迹、家族世系,以及与之有关的祭祀享祝文,有“世系图”、“外裔图”、“遗事”、“遗墟碑事实”、“开基告由文”、“碑铭”、“碑阴记”、“碑面大字”、“陀阳立享时事迹”、“奉安文”、“常享祝文”、“升院时事迹”、“补遗”、“遗墟碑创建时诸贤诗什”、“识”、“跋”等,卷尾有金道和识及孙瑢宪跋。

多义堂先生实记

《多义堂先生实记》,记载高丽名臣蔡贵河遗文及事迹,并附载蔡贵河后孙若干人事迹,全书共四卷。蔡贵河,号多义堂,杜门洞七十二贤之一,高丽末名臣,入李朝后隐居不出。

卷首有蔡贵河家族世系,记载其家世传承,并有李羲甲序。卷之一为“逸稿”,收录传主诗三首,书一篇。

卷之二“附录”,收录蔡贵河所撰诗一首、“御制胜国忠臣勉继世”一篇,以及不朝岘碑阴记、杜门洞碑、杜门洞碑阁上梁文等与传主有关的纪念文多篇。

卷之三“附录”,收录李穑、朴典书等人所作诗,及传主后孙蔡之瀛所撰“家状”、赵远命所撰杜门洞东岘碑识,以及节选《高丽名臣传》、《松京志》等史籍有关传主的记载。另收录了书院上梁文、配享文,并记载传主后孙之有名望者多人事迹。

卷之四收录各种史籍所载蔡贵河事迹,以及“十隐”、“三节”、“十义”、“九忠贞”、“十烈士”等的有关记载,表彰高丽朝,特别是高丽与李氏朝鲜之交时忠臣烈士事迹。

厖村年谱

《厖村年谱》,记载丽末鲜初名臣厖村先生黄喜生平事迹,并收录黄喜所作及他人所作与黄喜有关之诗文多篇,全书不分卷。黄喜,元至二十三年(1363年)生于松京,初名寿老,号厖村,洪武十六年中司马试,洪武十八年进士及第,历任世子右正字、右拾遗、右补阙、礼曹正郎等职,主要仕宦经历皆在朝鲜时代,居相位三十年,享年九十余岁。

卷首有徐相雨序,次为“年谱”,记载其生平经历。书中收黄喜遗文六篇,遗迹十一条,另收李选撰“旧实记跋”、金相定撰“中山行”、尹凤朝撰“伴鸥亭遗像奉安文”、沈世俊撰“题伴鸥亭”、洪直弼撰“伴鸥亭重建奉安文”、前人“常亭文”、洪勉燮撰“三陟山阳书院奉安文”、赵秉德撰“常享文”、李景在撰“山阳书院庙庭碑铭”、金尚铉撰“召东祠记”、黄源善撰“肃清祠奉安文”、前人“常享文”、黄命周撰“祠宇重修记”,卷尾有黄喜后孙黄赞周、黄宗周跋文等。

厖村先生请庑事实

《厖村先生请庑事实》,朝鲜黄心显编,记载丽末鲜初名臣黄喜事迹,及有关纪念文,全书不分卷。黄喜生平已见《厖村年谱》。

卷首收录黄夔仁所撰序。书中收录了“上太学书”、“本孙上疏”,包括其后孙黄心显所作“上佥章甫书”、“士林上疏”、“士林再上疏”,包括李承璪、李世夏等诸儒请官府发文通告,以黄喜配享等上疏,亦多述及黄喜的学行德望、生平事迹等。“八道士林通文”、“疏厅通本孙宗中文”、“本孙宗中通文”、“上宗中文志书”、“市井通文”,“附录”收录了“瓦岘书院碑铭并序”及“事实考”,叙述了黄喜的生平事迹等。卷后有黄命周、赵济赫、黄瑛等人所撰跋文。

厖村先生遗迹

《厖村先生遗迹》,记载丽末鲜初名臣名臣黄喜事迹,全书共二卷。黄喜主要生平已见《厖村年谱》。

卷首有黄喜后孙黄禾夹所撰序。卷之一为“年谱”和“遗草”。“年谱“记载黄喜生平及主要事迹;“遗草”收录黄喜所撰诗文,包括“题宁越锦江亭”、“题吉城县客舍”、“癸亥元日会宴礼”、“次江陵题咏韵”、“挽金桑村”、“题江陵府客舍”、“题江界府客舍”、“题江西县客舍”、“李孝靖公庆寿说”、“辞领议政信”、“辞赐几杖笺”、“说罢兴天舍利阁庆赞疏”、“论设镇移排疏”、“论言馆补外疏”、“论贡法可否札子”、“杨公行状”、“朴公墓志”、“实记”、“补录”等。

卷二“附录”,记载了与黄喜有关的传记资料及纪念之文,包括“本传”、“墓志铭”、“神道碑铭”、“诗卷序”、“礼部韵略序”、“画像赞”,以及各种祭文、享祝文十四首,遗诗二首。

该书收录了黄喜遗存诗文及有关资料,是关于黄喜的比较系统的记载。

桃园公遗迹

《桃园公遗迹》,朝鲜金琮编,记载高丽全以甲事迹,并载全以甲后人全五伦(採薇轩先生)事迹,全书不分卷。全以甲,字子经,号桃园,旋善郡人,新罗、高丽之际名将,追随高丽太祖王建征伐有功,死后赠侍中,壁上虎大将军等。

卷首有李在景序。该书收录了“太师公行状”、“烈圣朝受教”、“杜门洞碑文”、“碑阴记”、“致祭文”、“御制联句”、“太师公记遗”、“採薇轩先生遗迹”、“桃园遗迹”、“字说”、“字说后诗”、“贞忠”、“不朝岘言志录”、“宣庙朝功勋录教书”、“跋”及“圃隐先生后裔跋”。

杜门洞先生实记(及续录)

《杜门洞先生实记》,朝鲜成大琏编,记载高丽末名臣成思齐事迹,全书共三卷。成思齐,昌宁人,恭愍王制科,李朝代高丽,作诗曰:“宁为王氏鬼,不作李家臣。”更其子名曰“杜”,以示杜门之意,将妻子送归故乡昌宁,遂与同志者七十余人,入万寿山卜居,东西设一门扉,常关不开,以自终。李朝太祖亲自设科招谕,杜门洞同志皆挂冠逾岘而走,无一人就试。起解冠之处后曰挂冠岘,所逾之岘曰不朝岘。

卷首有郑宗鲁序,赞扬杜门洞事迹。卷之一收录了“先生咏怀诗”、“英宗大王朝岘联句”、“不朝岘碑”及“阴记”、“英宗大王御制御笔杜门洞碑”及“阴记”、“碑阁上梁文”、“致祭文”、“礼曹了”、“传教”、“书筵达辞”、“表节祠宣”、“额望”等。

卷之二收录了“遗事”、“行录”、“行状”、“神道碑铭”、“开城府儒生呈留相之题辞”、“大学通文”、“四学通文”、“呈右相文题辞”、“礼曹回启”、“留守状启”、“右相曹回启”。

卷之三收录了“上言”、“礼曹回启”、“右相戏议”、“礼曹关文”、“表节祠告由文”、“奉安文”、“常享祝文”、“勿溪书院追享告由文”、“奉安祝文”、“常享祝文”、“勿溪书院庭碑文”、“追记”、“高丽遗民传赞”等。

《续录》共卷,卷之一“上言”,收录“吏曹回启”、“礼曹回启”、“左相献议”、“右相献议”。“传教”收录“谥状”、“谥望”、“延谥告由文”、“请谥时志喜诗”。卷之二收录了“不朝岘言志录”。

杜门洞诸贤集体隐居,不仕李朝是高丽、李朝之交最具代表性的士大夫忠义行为,反映了高丽末士大夫的思想观念及交游活动。该书比较系统地记载了成思齐的生平事迹及同隐士大夫的活动,以及朝鲜历朝君臣对此群体的评价和纪念,具有参考意义。

晚六先生实纪

《晚六先生实纪》,朝鲜崔汉植等编,记载高丽崔瀁事迹、诗文和有关纪念文,全书共二卷。崔瀁是高丽、李朝之交名臣,生平事迹见《晚六先生遗稿》。

卷之一“诗”、“疏”。“诗”收录崔瀁所撰五言绝句“自警诗”、七言绝句“龟赞诗”、“与七老宰臣陪辇至报恩驿咏遗”并“附七宰臣诗”、“送高相国还乡”、“上头流山吟”、“松岳寺壁上诗”、“题松岳华藏寺”、“题黄氏家屏二首”、“次成晦轩壁上诗”等,内容涉及崔瀁交游活动。“疏”收录“辨阴阳华夷疏”,为其在高丽恭让王时就高丽弃元归明一事论华夷观念。

卷之二“附录”,收录“御赐祭文”、“御赐金鉴录”、“行状”、“谥状”、“墓志”、“神道碑铭”、“还墟碑铭”、“赞二”、“愚隐行略”、“高丽忠臣杜门洞不朝岘言志录”、“高丽杜门洞忠臣录”、“同门录”等个人生平传记及杜门洞诸贤事迹资料,以及告由文、享文、上梁文十余篇。

该书不仅记载了崔瀁诗文,反映了起交游活动,而且比较详细地叙述了杜门洞七十二活动和生平事迹,于研究崔瀁及其时代政治活动、士大夫思想等有参考价值。

文成公实记(及续集)

《文成公实记(及续集)》,朝鲜安克权编,记载高丽安珦事迹及有关纪念文,全书不分卷。安珦,初名裕,避李朝显宗讳改名珦,号晦轩,顺兴府人,生于宋理宗淳祐三年即高丽高宗三十年,高丽元宗朝登第,历任补校书郎、直翰林院、监察御史、知尚州、殿中侍御史、右司议、副承旨、参知机务、赞成事、都佥议,受元朝任为海东儒学提举等职,多次出任地方,多有治绩。曾从忠宣王入元,参谒文庙学宫,。

该书收录宋明钦序,叙述了罗丽以来崇尚佛教,宋元之际陆学盛行。安珦以私财创学宫,入元购得孔子及七十子和朱熹像奉之,传扬朱子之学,郑梦周等继续其事业,使朱子之学盛于高丽等事,赞颂了安珦在高丽和朝鲜学术史上的贡献。

“遗像”为安珦画像。“世系源流”叙述安氏第一世始祖安子美以下世系传承。“事实大略”叙述安珦生平事迹、仕宦经历,及其自中国学习文庙学宫之制和朱子之学,在高丽传扬朱子之学及建议兴建国学等事迹。“遗什”收录安珦诗“慨世”、“赠太守李东庵”、“题甘露寺”、“联句”等。“行录”叙述安珦生平事迹及行政兴学活动。“碑志”收录安珦之神道碑铭、墓志、松京遗基叙事碑,记载安珦生平事迹。“画像赞”叙述高丽国王降旨令奉其像于乡校等事。“顺兴白云洞建祠首末”、“长湍凤岑建祠首末”、“谷城道东庙记事”、“褒崇礼典”、“祭文”、“诸贤撰述”、“诸贤诗律”、“仆隶报本”等叙述后世对安珦的评价和祭享。

续集收录了“遗什”、“真像赞”、“年谱”、“碑志”、“诸贤记述”、“诸贤讲律”、“祠享录”、“门人录”,记载了安珦诗文、生平经历,学术传承,以及他人对安珦的论述和纪念。

该书比较系统地收录了安珦生平事迹的资料,对研究安珦及高丽学术思想有参考价值。

安子年谱别本

《安子年谱别本》,编者未详,为高丽安珦年谱,全书共二卷。

卷一记载安珦高丽高宗三十年癸卯始生至忠烈王三十三年丙午年六十四的生平经历。“年谱”比年系事,记载安珦事迹甚详,对研究安珦及当时政治、学术皆可资参考。

卷二记载安珦卒后自忠肃王五年至朝鲜时代对安珦的祭享,以年月顺序记载了后世多安珦的从祀祭享活动。

尹文肃公传

《尹文肃公传》,朝鲜尹荣昌等编,记载高丽尹瓘生平事迹。据编者称,该书是据尹瓘二十二世孙尹宪柱所示家藏本刊印。尹瓘,字同玄,坡平县人,高丽文宗朝登文科状元,历任拾遗补阙、东宫侍讲学士、御史大夫、吏部尚书、翰林学士承旨、参知政事、中书侍郎平章事、知枢密院事等职。曾以东北面行营都统帅兵与女真作战,不胜,建议建立骑兵“神骑”,肃宗时为元帅再征女真,立下战功。

该书记载了尹瓘征伐女真等活动及战功,以及在高丽的仕宦经历和出使宋朝的活动。该书还收录了《吴文襄公传》,记载吴延宠生平事迹。吴延宠登文科第,历任起居郎、兵部郎中、中书舍人、刑部侍郎、东北面行营兵马使等。高丽肃宗五年曾出使宋朝,购《太平御览》,并曾受命接待宋朝使臣。宋神宗熙宁七年,曾为尹瓘副帅,征伐靺鞨。该书所收“尹文肃公庙碑”、“镜城府元帅台”、“北青府侍中台碑书”、“启下事目”、“端川将士台碑铭”、“侍中台重修记”等记载了尹瓘事迹及后世对其纪念活动。

宝城宣氏五忠义录

《宝城宣氏五忠义录》,朝鲜宣宗汉编,记载宣允祉及其后人平壤公、副元帅公、水使公、参判公等五人为国建功的事迹。据该书记载,宝城宣氏自宣允祉始从中国东来高丽。宣允祉,号龙庵,又号退休堂,洪武十五年,裴如度朝京师,皇上问东国事,裴如度奏以倭寇构乱,入据海陬。明太祖特命宣允祉往高丽,帮助平定倭乱。宣允祉奉使东来,以湖南都观察使。他入高丽后,不仅扫平倭寇,传播儒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该书不分卷,以目系事,有“退休堂遗迹”、“平壤公行状”、“画像赞”、“副元帅公战亡事迹”、“水使公行状”、“沈阳日记”、“参判公行状”、“教书”、“褒忠祠祝文”、“葬时祝文”、“战亡事迹”等,叙述了宣氏平乱事迹。

该书对考察中国人移入高丽后其家族发展和对高丽朝鲜历史的贡献提供了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