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闲居诗韵
5112300000026

第26章 邂逅文瑞

认识文瑞先生,要从他的一篇散文说起。当时我还在念中学,《秦淮河上寻桨声》就在我中学空间闪烁着,游弋着。那一颗璀璨的明珠闪烁的光照在我年轻的心坎上,敲击着、拷问着我的灵魂。我的心被震撼了。

那桨声在我内心发出汩汩的流韵。于是,我沉浸在那红船上,想象我是一个多情的才子,把酒赋诗,一个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歌妓和着我的诗韵,奏响秦淮河的风月。事实上,那只是一种幻觉。我想,这样的幻觉先生也是有的——坐在板子船上,手抚摸着河水,甚至还可以去捕捉江中的月影花枝。当然也有清风拂面沁人心扉,这种感受,到什么地方才能感知?钟情山水,亲近自然,是先生的一大特点。油然而生,我不禁对这位出世入世的作家由衷敬佩。

历史与现实的接轨,利益与良知的选择,我们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其实每个人都是知道的。为什么不按照人类发展的规律去延伸,秦淮河上先生有他的答案。汩汩的桨声,历史的流韵,在灵魂中摇曳。我呢也听见了那桨声,那桨声上有商女的恨:恨宫廷奢靡的生活,恨一夜风流的男人。历史的桨载着南朝的风月,游弋在今天匆匆忙忙的人们的心湖,荡起阵阵的涟漪。先生笃的一下明了,身处繁华而心清如水。听先生这么一说,我也明了,于是,我心里荡起了汩汩的流韵,和着先生的节奏,跳动同一个梦想。

我是听桨声的人,先生却是寻桨声的人。一听一寻,就注定我与先生的邂逅。没想到后来我真的遇见了先生,是心灵的默契还是历史的必然,是说不清楚的;缘分也好,机遇也罢,都在生命发展的主动脉中:要不是我对文学的热爱,要不是我来赣州,要不是这样那样,什么都错过了。不该错的始终是不会错,这就是必然,是知音,就算远隔天涯,也会相知相识的。

当时我还在学校读书,先生在赣南日报工作。我去找他的时候我根本不知道文瑞是何许人也,我想,顶多是一个不出名的编辑罢了。带上我写的文集《风铃伴雨抒风情》去找他的时候是在一个星期一的上午,进了报社就看见一个穿着唐装的中年男子坐在电脑旁,几分儒雅是一般人学不来的。我上前一问,没想到他就是文瑞先生。看来我的鲁莽有点有辱斯文,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气势长了几分轻狂,自以为桀骜不驯,目空一切,其实都是自己无知。先生看了我写的文章,指出了一些缺点,同时寄予了厚望。我也谈了我的创作感受:文笔是可以练出来的,可为人是一时半会儿练不出来的,我说我修身养性,就算全天下的善意都丢失了我也不会让我心中的善意像秦淮河的水汩汩东流;出淤泥而不染,这是我的追求,虽然水清无鱼,我也看得明明白白,不枉此生了。

走的时候,先生送给我几本书籍,叫我回去琢磨,带上书,我的心满满的,那是一个作家对一个晚生的看好。我是一个有个性的人,乖张怪僻,自称“疯子”。我想,现在我不能疯了,更不能卖傻了,我要把一支笔提起来,站在百姓的立场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传播人间的真善美。

后来我才知道《秦淮河上寻桨声》是先生写的,早在中学就拜读过,并热爱上了那篇文章,遇见先生却在想象之外。后来对先生更多的了解是在网上,自筹经费创办散文杂志《散文视界》,我也读过上面的文章:赣南散文独树一帜,百花齐放竞风流。看先生写的文章是一种享受,沐浴着和风,坐在幻想的秦淮河上,伴着历史、现代、经济高速发展,生活节奏加快,先生的文章里充满自然的气息,深刻而又凝重思想,原汁原味的生活气息带给人们更多的冷静与思考。

我读,我思,哪里有先生的秦淮河,哪里就是我的“情怀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