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闲居诗韵
5112300000027

第27章 我和赣州有个约会

没有去赣州之前,我只知道它是千年宋城,便很神往赣州的美。它的美是因为有了很浓厚的红土地文化而闻名,有了客家文化而流芳。它的水是什么样子,和四川嘉陵江的水、广东南沙群岛的水怎样去比较,客家文化是什么样的文化,客家人是什么样的人。我怀着好奇的心态走进了赣州,走进了章贡之水,走进了赣州红土地上的一群文人。

在深圳的时候,我倒是吃过客家菜,感觉比较清淡。浓厚的文化从菜肴去猜测,客家文化便是清清淡淡的,客家人便是温温柔柔的。地域风情留给我们的心旷神怡不可能只从菜肴去评价吧!要了解客家文化,就不得不拜读赣州了。

从深圳去赣州,期间也发生了很多事情,别人问我为什么要到赣州来?我回答得很模糊,大概是阴差阳错吧!一个人要到某个地方、结交某些朋友,好像上苍已经安排好了,自己就这样的走。

赣州给我的感觉风很大,很干燥。我常年生活在川北,气候比较湿润;后来到了深圳,气候也是比较暖和。赣州的天气仿佛要把人的皮肤吹裂,一下车,冷风吹来,打了一个寒战,有些不适应这里的水土。街道上一些妇女把自己的孩子裹得严严实实的,露出小脸在外边。看来我也需要加一些衣服才受得住这天气了。

赣州的人很热情,相互称老俵,这和四川人称兄弟伙是一个道理的。在江西,我也成了老俵,四川的老俵。人情和民风在称老俵之后拉得很近。江西人酷爱吃辣,客家饭是清淡的,这又怎么去解释呢?难道客家也分几种?我没有研究客家文化,就不好说了,可能因为个人口味吧!那围屋倒是有些看头,在文瑞先生的文化散文中也有所了解,围屋像个碉堡,曾经还误导了日本人的眼睛,看来围屋为抗日战争也作过贡献。

要说赣州的水,便要说章江和贡江。这里的风大,所以波纹涟涟,很是好看。嘉陵江上的水是和桑枝、丝绸联系在一起的。嘉陵江的地域文化属于蚕桑文化,它的发展和蚕离不开。南沙的水因为沙滩而出名,尤其是夏天,很多年轻的人在沙滩上沐浴阳光浴。沙滩上来了年轻人,这个地方就是个年轻的地方,水也是年轻的水了。章江和贡江汇合,就成了赣江。赣江的水比起其他地方的水又不同,这个地方是革命起源地,这个地方的水便是赤水。它里面流露出来的是革命的精神,有今天的好日子,我们怎能忘记曾经的革命先烈为了新中国的前途付出的生命?血应该在赣江里流着吧!所以,赣江的水准确地说它不是水,它是英雄的血。

赣州的通天岩、宝葫芦、郁孤台、文庙各有风情。我也到这些地方去过,每一个地方都能给我一些人生的启示。最让我留恋的要数通天岩了,石刻字画是文人骚客留下的风流笔墨,时间洗刷了曾经的印记,文人的姿态隐隐约约依然在这些笔墨中找到。看着这些石刻,想象着这些才子,这些才子是只会写诗为文,还是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幽静的小道,我在小道里寻找我想要的答案,却不知不觉来到了古坟前,仰慕躺在这里的人物,我叩首作揖!

赣州的兴国是将军县,信丰是脐橙之乡,因历史人物而骄傲,因物产丰富而自豪,赣州的美更多的是因为有了一群文人对文化的传播让更多的人了解地域的文化民情而成为至美的。这个地方的文化搞得好,文人激情饱满,文瑞先生的文化散文关注家园,简心先生的散文情感细腻,胡宁华先生的散文优美隽永,少华先生的散文耐人寻味,钱久玉先生的小说宣传人的善意,邓诗鸿先生的诗歌字字有情……他们的文化精神让我深深的感动。一杯清茶,一缕阳光,一泓清泉,一棵古树,赣州因为散文更具风情了。赣州应该感谢这些文人吧!是他们在刻画赣州的美,是他们用文笔探寻人生的烦恼和生活的迷惑。躁动的社会,有这样一群文人,我们能不自豪吗?有这样一群文人搞活文化产业,难道不可歌可泣吗?尚善若水,厚德载物,这就是人类需要的精神。心中的善念,有了这一群文人赣州的文学燃烧了起来。

我相信,以后的赣州必然会掀起散文热,掀起文学热。赣州的文人明天更风流,赣州的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