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象形2012
5084000000023

第23章 舒飞廉(2)

南人告云,得道去世,或显或隐。托体体迹,道之隐也。或有再酣琼精而叩棺,一服刀圭而尸烂。鹿皮公吞玉华而流虫出户,仇季子咽金液而臭闻百里。黄帝九鼎于荆山,尚有桥领之墓,季主服云散以潜升,犹头足异处。墨秋咽虹丹以投水,宁生服石脑而赴火。务光剪韭以入清冷之渊,柏成纳气而肠胃三腐……

“一粒灵丹吞入腹,始知我命不由天。”一颗丹药入体,将魂魄引进仙国,将皮囊留在世上,“尸解”成仙,的确是予那些中毒身亡的炼丹家的好出路。只是对人世间的留恋,到底是超过春药、姿容、尸解这些理由,唐宋之后,外丹术渐微,除了骗财骗色的黄白之术还偶有传闻,一些炼丹奇方进入医流之外,相信吞下金丹,就可以成仙飞升的勇士,已经很少见了。

几百年深山荒林之中外丹的实验,卷入的却是那些时代最有真知灼见与想象力的人,中国的知识分子,一些在庙堂里做官,还有一些,就在山林之中炼丹吧,炼丹与做官之间,也有隐秘的通道,这是陶弘景的“终南捷径”验证过的。他们将大地上的金木水火土,引入到丹炉之中,以自己的身体做为另外一个实验的容器,以了解宇宙的运行与身体的变化。

事实上,这些近乎偏执的实验,充满着“迷信”与“巫术”,却有着狂热的科学精神,与现在大地之下,那些大型的粒子对撞机旁边的科学家们并无不同。换一句话讲,如果诺贝尔在耶稣诞生之年,就设下诺贝尔奖,前面提到的,这些炉火边的先贤,可能都会列名其中吧。

而且诺贝尔以扬名的火药,也是炼丹活动之中的一个副产品。葛洪的发现,记载在《抱朴子·仙药》中,用硝石、玄胴肠(猪大肠)、松脂与雄黄合炼,就会发生爆炸,雄黄含有硫,而猪大肠与松脂加热后成为木炭,这个配方其实就是黑火药的配方。

以大地上的草木与金石,以阴阳之理炼就,然后摄入身体重回“盘古”的仙人之体,这一条道路走不通,还有其他的路吗?炼丹家们慢慢发现,“道”的根本,似乎并非金石与药物,而是“身体”本身,这个自远古传来的奇妙的血肉之躯,本身就是一个完美的“鼎器”,形于外,神于内,气息不停息地流转其中。与其求道于炉火熊熊的丹炉,不如求道于生生不息的“身体”。

“内丹学的转向”,除了外丹术的衰弱,“道”的研习由外而内的转变之外,另外一个更重要的因素,是佛法的传入。直指内心的精神修炼,可以达到圆觉的佛境,一些佛教徒的修行经验,已经说明,在人的身体之内,人的灵魂深处,藏下了多么可怕的力量,这样的力量,并不亚于鼎中之火。重回《周易》与《周易参同契》,由“鼎”向“心”的转向,其实与哲学里面,所谓的“语言学的转向”颇有可比性。

据说,现有文献里,最早的“内丹”的说法,来自南北朝佛教天台三祖慧思的《南岳思大禅师立誓愿文》:“我今入山苦修行,忏悔破戒障道重罪。今身及先身是罪悉忏悔。为护法故求长寿命,不愿生天及余趣。愿诸圣贤佐助我,得好芝草及神丹,疗治众病除饥渴,常得经行修诸禅。愿得深山寂静处,足神丹药修此愿。藉外丹力修内丹,欲安众生先自安,已身有缚能解他缚。”

在和尚的誓愿里,“禅”与“丹”已经如此融洽地交融到一起,由小乘趣向大乘的意愿,也非常的明显,《西游记》的主题,已经在其中若隐若现。

转变的关键,是隋代居处罗浮山的真人苏元朗,他重新解读了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罗浮山志》记载:

“弟子从游者闻朱真人服芝得仙,竞论灵芝春青夏赤秋白冬黑,惟黄芝独产于崧,高远不可得。元朗笑曰:‘灵芝在汝八景中,盍向黄房求诸?谚云:天地之先,无根灵草,一意制度,产成至宝,此之谓也。’乃著《旨道遍》示之,自此道徒始知内丹矣。又以《古文龙虎经》、《周易参同契》、《金碧潜通秘诀》三书文繁意隐,乃纂为《龙虎金液还丹通元论》,归神丹于心炼。”

其内丹理论,将六朝外丹学说里,已经反复试炼过的丹鼎理论引入进来,其分析,也不外炉鼎、神室、华池、砂汞、药物、火候等,只是,“神丹”移师“心炼”之后,被赋予了全新的含义。

之后,内丹学说继承吸收道家、神仙家、阴阳家、五行家、金丹术、儒家与佛教的内修思想,渐积成性命双修、还虚合道的生命哲学。身体的长生与飞升,也渐为精神的生命主体的合道与永恒所替换。

吕洞宾之所以声名显赫,与八仙组团,在唐以后,成为与观世音相呼应的第一系列中的偶像,其原因,就在于他与他的师父钟离权等人,奠立了内丹修行的体系。他们主张性命双修,所谓“炼精生真气,炼气合阳神,炼神合大道”,以心肾为阴阳,心液(水)与肾气(火)交媾抽坎填离变黄芽,配合五行(心肝脾肾肺),五气朝元。又认为“仙有五等,法有三乘”,所谓三乘法,小乘安乐延年,中乘长生不死,大乘超凡入圣。而修行者不同的修炼成就有五等:

“修持之人,始也不悟大道而欲速成,形如槁木,心若死灰,神识内守,一志不散。定中以出阴神,……故曰鬼仙。”

“修真之士,不悟大道。道中得一法,法中得一术,信心苦志,终生不移,五行之气,误交误合,形质且固,八邪之疫,不能为害,多安少病,乃曰人仙。”

“地仙者,天地之半,神仙之才。不悟大,止于中成之法。不可见功,唯长生住世,而不死于人间者也。”

“神仙者,以地仙厌居尘世,用功不已。关节相连,抽铅添汞,而金精炼顶,玉液还丹炼形成气,而五气朝元。三阳聚顶,功满忘形,胎仙自化,阴尽纯阳,身外有身,脱质升仙,超凡入圣,谢绝尘俗,以返三山,乃曰神仙。”

“神仙厌居三岛,而传道人间。道上有功,而人间有行,功行满足,受天书以返洞天,是曰天仙。”

吕洞宾之后,内丹术的巨子还有陈抟、张伯端、白玉蟾、刘永年、王重阳、邱处机、孙不二、李道纯、张三丰、西星、守阳、闵一得、李西月、黄裳等人,痛读过金庸小说与近来修真小说的读者,对这链条上的这些炼丹家,会有了解。

北宋初年的陈抟将他的《无极图》画到华山的石壁上,该图描绘出了“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复归无极”的过程,作为内丹的基本修行范式。这十六个字,恐怕比《射雕英雄传》里的九阴真经还要来得有用,而金庸将华山列入论剑第一地,恐怕也是出于他对全真教、内丹学说的深入了解。

北宋的张伯端,他所著的《悟真篇》,后来与魏伯阳的《周易参同契》一道,成为全真派的圣经。他融合佛道儒,以心性之学统合三教,认为“教虽三分,道仍归一”。《西游记》的作者对这位紫阳真人情有独钟,不仅在第七十一回,让他以送棕衣的紫云仙出场,《西游记》里,更是引用了十数处《悟真篇》中的诗句。如三十六回中悟空的对月诗:

前弦之后后弦前,药味平平气象全。

采得归来炉里炼,志心功果即西天。

两宋间的刘永年,开创了男女双修的一系,与房中术的闭精采气不同,双修派的双修,是通过神气交感,取铅汞于对方。

全真教在北方兴起,王重阳带着他号称全真七子的弟子们组成教团,结成宫观,在围垣之中苦修,实则是兴起了群众性的内丹活动。《射雕英雄传》中的北斗七星阵,能够将一个门派的门人都能组织起来,也是受此启发吧。的确如这本小说里所说,王重阳最重要的传人,是邱处机,他不仅继承发扬了全真教主的事业,在内丹修行方面,也有建树,他回应了别人对“长生不老”的指责;“吾宗所以不言长生者,非不长生,超之也。此无上大道,非区区延年小术也。”其实肉体的长生,是没有意义的。

孙不二是另外一位全真七子,她可能值得引起女性主义者们的注意。历来内外丹的修行,修行的人与服用的隐含的对象,都是男人。在炼丹的大路上,女人何为?她的办法,是将男子的“炼精化气”,置换成女子的“炼血化气”,达到斩赤龙,化白凤的地步,也就可以跟上男子内丹的步伐了。

张三丰也是被近世武侠小说,屡屡打扰的一位术士。由李西月整理的《张三丰全集》,是一本通俗浅显的指南,太极拳是不是他的发明,尚有争议,但化繁为简,却是三丰道长的长处,所以金庸武当山顶松柏长一节,讲张三丰的传道,也是切合实际的。

而最重要的一本内丹学的著作,却不是出自以上大师的心血论著,而是一本世人皆知的小说:《西游记》。在胡适与鲁迅力证《西游记》的作者为江苏淮安吴承恩之前,此书一直挂在邱处机的名头之下,被认为是《西游证道书》,这个道,就是全真道的“道”,是修炼“内丹”的道。作为一本小说,特别是合乎于西方意义上,叙事,消遣,给一般意义上的市民阅读的小说,将《西游记》当作神魔小说、儿童小说、谐趣小说、讽刺小说,都没有太多的问题,在以上列举的每一种类型里,它都是一流的作品。

但是所以的这些一流的评点加起来,都不能逾越,它是一部由全真道修为高妙的道士或者居士,撰写修订的一部证道书。学者李安纲将《西游记》称之为“文化小说”,善哉斯言,但也有,将之与世界上其他小说比拟之嫌,事实上,《西游记》就是一本证道书,它的作者,即使不是邱处机,也一定是邱处机的徒子徒孙的作品,古人并没有执著的版权的洁癖,太极拳的发明人,是不是张三丰,黑火药的发明人是不是葛洪,这些有什么关系……邱处机说:此无上大道,非区区延年小术也。延年益寿也不过是小术,著作权真算不上什么。

现在已经可以分析出来,孙悟空作为“心”,内丹之核,他自大闹天宫之后,由太上老君的“鼎器”里跳出来,由外丹走上了内丹的修炼之路,就是唐僧取经小组的“西行取经”之路。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白龙马五位,对应着五行,人体的五个部位,唐僧是肾,主水,悟空是心,主火,八戒是肝,主木,沙僧是脾,主土,白龙马是肺,主金。取经小组象征的,正好是一个正在修行中的“自我”,经历的八十一难,据李安纲的考证,来自宋代石杏林的《还源篇》与全真教尹志平的弟子所撰《性命双修万神圭旨》,正是药物——孙行者的一口气,在鼎器之中性命双修时,经历的种种火候,结出的种种业果。

《西游记》是三教合流,汇入内丹学,形成的完美的果实。它的无名作者(我也不太同意《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的说法)创造性地完成了王重阳、张三丰、李西月等人的心愿,将神秘莫测的内丹术普及给大众。

二十世纪前后,西方的科学与民主观念席卷而来,盘古开辟的时空,在被佛陀的手掌伏压过之后,又被机器的轰鸣震撼。整理过外部世界的外丹术也罢,深入过心灵的内丹术也吧,五四之后,皆成浮云。《周易参同契》也好,《悟真篇》也好,那些藏在《道藏》中的炼丹《圣经》都成了满纸荒唐言。但是《西游记》,留传了下来。感谢全真教的无名老道。中国的孩子,还在每年的暑假看电视剧《西游记》,每当新的文化思潮出现的时候,作家们总会借《西游记》的同人去还魂,《西游补》、《悟空传》、《大话西游》,都是这么来的。

正是因为有这样一本内丹学的指南,事实上,炼丹的故事并没有结束,每一个人,都可以凭借这本书,走上证佛伐魔、性命双修的生命历程。正如张伯端《悟真篇》所言:

赫赫金丹一日成,古仙垂语实堪听。

若言九载三年者,总是推延款日程!

20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