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象形2012
5084000000022

第22章 舒飞廉(1)

会仙记·炼丹的故事

盘古开天辟地,这是中国神话的一个原点,天地人“三才”得以确立,从此宇宙洪荒,大地充盈,人孤单地,容与在东西南北之间。盘古由鸡卵之中醒转,举手投足,发力撑开天地,让时间与空间得以生成,好像就在数万年前的一个庄生晓梦迷蝴蝶的清晨,而以宇宙大爆炸的“科学”猜想,则是数以百亿年之前,在几分钟的时间里,由不可思议的空无的“奇点”里,诞生出了星汉灿烂的世界。

总之是,人出现了,他的身体,也许是经过了达尔文式的千万年的积淀、进化与突变,他的精神,也许是得到了“神启”,也许就是如同“盘古”这样,自然而然的醒来了,也许,他还被“女娲”这样的地母,吹入了“灵气”,谁知道呢?一种能够观察、思考、反省,通过符号记录这些观察反省与思考的类猿动物,他还有可怕的生命力,将这些符号付诸实践。

他们的实践活动在东亚展开时候,这里由亚热带的季风交替吹拂,四季分明,东边是一望无际的太平洋,向西是江河交错的平原,再向西是高原与山岭,最后是白雪皑皑的大雪山。数十年前的二战时期,美国人在这里开辟驼峰航线,以他们纵横四海的飞机,也多半都折翼在这些难以攀缘的绝堑里。

接下来的故事是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神农采药、嫦娥奔月、刑天舞干戚……这些被加到满血的英雄的传奇,汇聚了史前先民,以血肉之躯、短促一生,在山岭、湖泊、江河、原野之上的探索与努力,农耕的文明自北而南,自东而西地扩展,在与大海搏斗的过程里,人屡败屡战,通过草木的采撷与食用,战胜疾病已有可能。不死药!当运气与技术具备的时候,踏上宇宙的第一站——月亮,甚至长生不老,也有可能。而刑天的故事,也说明为了建立起人间的“体制”,部落之间,征伐频仍,鲜血流遍了大地。

记载先民的生命力的历程的重要典籍,有《山海经》与《易经》。

“大荒之中,有山名曰丰沮玉门,日月所入。有灵山,巫咸、巫即、巫盼、巫彭、巫姑、巫真、巫礼、巫抵、巫谢、巫罗十巫,从此升降,百药爰在。”这是夸父神农们以辛劳的脚板与神奇的想象,建立起来的一个世界,这个世界只是大荒之中的一张邮票,然而在这张邮票上,是无穷尽的莽莽山河,中间奇珍怪兽,人神杂居,炽热、旺盛、生生不息。以这个世界为出发点,到后来的《离骚》、《十洲记》、《二十四史》、《西游记》等汗牛充栋的文本,由人的亲身经历与人的神奇想象交替描绘的一个世界,越来越丰富地呈现出来,直至我们这些后

人加入并生活其中。现在,我们面对的,不也是这个由山海经出发的假作真时真亦假的“东方世界”与西来的“科学”考证出来的“科学世界”互相拉扯的一个时空吗?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这是记载在《周易》中的名言。如何面对一个日渐呈现出来的丰富的乌有之乡?由甲骨到金文,巫史们发明并掌握了文字,将他们的占卦与研究的经验,汇聚成《连山》、《归藏》、《周易》等文本。掌握这个世界,打开万物的奥秘的钥匙已经被找到,它就是“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终将解释并飞越山海经的世界,在大荒之中找到终极的意义,这个终极意义,就是长生不老,羽化成仙,超越天命于人的种种限定。

“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这是屈原《楚辞·远游》中的诗句。“死亡”成为问题,但是“道”亦有道,能够将之克服,无非是,我们要在丹丘之上,聚精会神地工作。由春秋战国以至秦汉,百家争鸣的头脑风暴、楚河汉界的邦国大战之外,另一场实验已经来临。在相信“仙人”与“不死之药”的帝王的支持下,一批方士在名山大川之中,建起了丹房,架起了丹灶,点亮了火。这些方士,有一些是当世很好的哲学家、科学家,也有一些,是当世很了不起的魔术师与骗子。

炼丹的圣经到东汉末年,由一个叫魏伯阳的家伙写出来,他的《周易参同契》,被认为是“万古丹经王”。参同契第八十五章有言:“大易情性,各如其度。黄老用究,较而可御。炉火之事,真有所据。三道由一,俱出径路。”周易的卦爻,黄帝老子的学说与冶炉的经验,就是所谓的三道合一,融于一炉。魏伯阳的参同契论证鼎器、药物、火候、采药、进火、退符等各个环节,由铅汞之中炼出的金丹,可“熏蒸达四肢,颜色悦泽好,发白更生黑,齿落出旧所,老翁复丁状,耆妪成姹女,改形免厄,号之曰真人。”

魏伯阳是炼丹术中的苏格拉底的话,他的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分别是狐刚子与葛洪。

如果将炼丹大法纡尊降贵,等同于化学的话,稍晚于魏伯阳的狐刚子,可能是一位空前绝后的化学大师。《正统道藏》之中,收入的丹经《黄帝九鼎神丹经诀》共二十卷,其中六卷,却在介绍这一位前辈的理论与实践。这些实践,由金银矿的开采到金银粉的制作,到制出硫酸,到水银的制取,合金的制取,每一项,都是中世纪的不朽成就。他记载了“九转铅丹法”:

“铅十斤,铁杯中销铄令作青砂。置铁盆中,铁槌研腾,取黄汁,新瓦中暴取粉黄,和玄精汁(牛粪汁)为团,如鸡子,阴干,镣炉中销取铅精,铁杯中猛火还销铄一伏时,即为铅丹,如此九转为丹,名为九转铅丹。丹铅之道,虽法皆九转,按其用处,三种不同,若欲长生久视,羽化升天,当作雄铅,若欲辟召鬼神,化液作水,当用雌铅,若欲变化黄白,回换五金,当用神飞铅……”

在谈铅色变的时代,牛粪蛋蛋烧炼成的“龙虎大丹”已经沦为笑话了。可是作为试炼世界走出的第一步,当年狐刚子大师,在九曲回环里,看到的他的铁杯里,出现的赤橙黄绿蓝靛紫的变化,看到的水火相济,物质以液态与固态之间相互转化,而这些隐秘地回应着“龙”与“虎”,“阴”与“阳”的观念的物质,终被“降伏”与召唤,他的狂喜与激动,还可以由字里行间里读出来。当不可思议的奇迹诞生,以之来召鬼神,求仙道,也并不过份吧!

葛洪的师承,由狐刚子到三国的左思到葛玄,到郑隐,三位祖师爷,都是洞鼎道派赫赫有名的宗师,出没在《世说新语》所载的那个魏晋风流、名士辈出的时代。葛洪所著的《抱朴子》可谓一篇驳杂而丰富的“成仙指南”,对晋以前的炼丹成就作出总结,记载数十种药物,收录数十种丹法。他认为,通过不同的药物的锻炼与不同的丹法的取舍,可以做到的是,第一是改变人的身体,由血肉之躯变成金玉之质:

“金丹之为物,烧之愈久,变化愈妙。黄金入火,百铄不消,埋之,毕天不朽,服此二物,铄入身体,故能令人不老不死。此盖假求于外物以自坚固,有如脂之养火而不可灭,铜青涂脚,入水不腐,此是借之劲以扦其肉也。”这是物理的代替,他还相信化学的变化:

“夫变化之术,何所不为!盖人身本见,而有隐之之法,鬼神本隐,而有见之之方。能为之者,往往多焉。水火在天,而取之以诸燧。铅性白也,而赤之以为丹。丹性赤化,而白之而为铅,云雨霜雪,皆天地之气也,而以药作之,与真无异也。至于飞走之属,蠕动之类,禀形造化,既有定矣。及其倏忽而易旧体,改更而为异物者,千端百品,不可胜论。人之为物,贵性最灵,而男女易形,为鹤为石,为虎为猿,为沙为鼋,又不少焉。至于高山为渊,深谷为陵,此亦大物之变化也。”

矿物的神奇的变化,已经在丹房里被发现,宇宙的变形之道,也由精通周易的学者观察出来,这些,都在凡人与真人之间,架起了一道不容置疑的桥梁。这样由精致的日常经验里得出来的常识,与现在,诺贝尔的获奖者们由实验室里建立起来的理论,中间相隔的,却是一片大海。葛洪与他的师父们,弟子们,却是信心满满地撑起了他们由理论到实践,看上去都很美的小舟,来横渡这一片汪洋的大海……事实上,盘古开天辟地,将天与地,弄得太复杂了。生万物不难,由万物回到三,回到二,回到一,回到无,每一步,都将是血与泪。

“余考览养性之书,鸠集久视之方,曾所披涉篇卷,以千计矣,莫不皆以还丹金液为大要者。然则此二事,盖仙道之极也,服此而不仙,则古来无仙。”

在他对炼丹术的诚恳的信仰之外,葛洪还有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孔孟之徒的坚定与执著。这一份执著,是由多少失败的丹房之夜与失利的服食之祸里产生出来,也是可以想见的。

这三位炼丹大师之外,还有陶弘景、陈少微、孙思邈、沈知言这些名人,外丹之术,经六朝到唐代达到鼎盛,唐宣宗年间,据说四海烧丹的术士,已经有数千人,而在唐代梅彪所著的《石药尔雅》之中,载入的丹名有一百余种。加入丹炉中的药物,除前文提到的水银与铅,还有金银铜铁锡等金属与它们各自的氧化物、氯化物、硫化物等,其中最为后人诟病的是砒石——“生者为砒黄,炼者为砒霜”。砒霜与含铅与水银的物质,构成了“金丹”的核心,无论大师们如何的三转九转,去火败毒,都无法将这些千变万化、神鬼莫测的“金公”与“姹女”变得温良无害。

五石散可能是最有名的一种丹药了。服散与饮酒,这两项活动,打下了魏晋风骨的基础。何晏讲:“服五石散非惟治病,亦觉神明开朗。”这位何晏,就是《世说新语》里面讲的“何平叔美姿仪,面至白,魏明帝疑其传粉,正夏月,与热汤饼,既啖,大汗出,以朱衣自拭,色转皎然”的何尚书,他的亲身试范,说明五石散有美姿容的奇效,也令他在妻妾们的床帏间如鱼得水。虽然有“散发”的种种凶险,这一味春药,遂风行在名士之中,造出一堆短命的病态美男与狂放奇人。

就这样,炼丹的成效得到检验,上到王侯将相,次之士族名士,再次之商贾九流。以此成仙的家伙,除了载入一些炼丹秘籍里的例证,民间大概是少见的吧,因服丹而死亡的,倒是比比皆是。仅有唐一代,就有唐太宗贞观二十三年,服食方士那迩娑婆丹药而死,唐宪宗元和十五年,服食山人柳泌丹药而死,唐穆宗长庆四年服丹药死,唐武宗会昌六年吃丹药死,唐敬宗也亡于丹药。

当术士们将丹药敬献上来时,皇帝们固然满脑袋的“羽化成仙”、“夜御十女”,但他们并非不知道,面临的是“活着,还是死去”的问题。北齐文宣宗高洋得到了“九转金丹”:

“有张远游者,文宣时,令与诸术士合九转金丹。及成,帝置之玉匣云:‘我贪人间作乐,不能飞上天,待临死时取服。’”

高洋固然是耍了流氓,但大人先生们在吃药的,的确是意识到,可能会死,纵然如此,几百年来,炼丹家们孜孜不倦,服丹的家伙也甘之如饴,这是什么精神!葛洪说了:“服此不仙,则古来无仙。”华山就此一条路,死又何惜。

宽慰由铅、汞、砒霜组合而成的金丹毒丸的理由,除了何晏式的,姿容第一、美学至上的原则之外(现在还有美容的女子去取用含微量砒霜的化妆品),另外一个解释的法门就是尸解。《真诰》中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