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羡慕黄莺清脆的嗓子,所以抱怨自己为什么没有拥有和黄莺一样婉转、美妙的歌喉,但是孔雀的美本来就已让大自然的很多动物羡慕,而它还会因为自身的一些不足而抱怨。由此看来,抱怨者有的不是因为本身拥有的条件不够好,而是自己不知足。很多时候当你不断抱怨眼下因自己拥有的条件和资源少而不能取得成功的时候,其实后面的不成功还会接连不断地到来。
当你把大量的精力用来抱怨别人或者上天的不公时,用于努力改变局面的时间就少了,大量的抱怨会让你在自己的抱怨声中不断肯定上天没有厚待自己,从而心里更不舒服,更容易抱怨,而这样往往只能让生活更加不如意。
喜欢抱怨的人向别人倾诉不幸的时候,起初可能会有人同情,但是久而久之就会让人厌烦,因为大部分人都喜欢和乐观的人在一起,一个经常发牢骚的人会影响别人的心情,让人远离。这样一来,很可能因此导致孤独、抑郁、厌世等情绪。
地底下的种子从来不怀疑,总有一天它会破土而出。它从来不问自己,怎么才能突破压在头上的厚厚土层。它从来不抱怨成长的过程中碰到顽固的石头和沙砾,而是不断地把自己柔嫩的绿芽一点一点向上顶出,透过石头和沙砾,坚韧勇敢地生长着,直到露出地面,长出枝叶,开花结果。
面对生活,我们应该尽量减少自己的抱怨,只要积极乐观,一直向前看,那些曾经被你抱怨过的事情一定会有所改善。
【北大课堂笔记】
不抱怨命运的人,才不会被命运摆布,抓住机会求得改变;不抱怨逆境的人,才不会因为失落而一蹶不振,怀着感恩在困窘中奋进;不抱怨失败的人,才不会被沮丧影响,在失败中寻找成功的途径。
§§§第二节 坦然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
比尔·盖茨曾强调,许多不公平的经历,我们是无法逃避的,也是无法选择的。我们只能接受已经存在的事实并进行自我调整,抗拒不但可能毁了自己的生活,而且会使自己精神崩溃。因此,人在无法改变不公和不幸的厄运时,要学会接受它、适应它。
一位很有名气的心理学教师,一天给学生上课时拿出一只十分精美的咖啡杯,当学生们正在赞美这只杯子的独特造型时,教师故意装出失手的样子,咖啡杯掉在水泥地上成了碎片,这时学生中发出了惋惜声。教师指着咖啡杯的碎片说:“你们一定会为这只杯子感到惋惜,可是这种惋惜也无法使咖啡杯再恢复原形。今后在你们的生活中发生了无可挽回的事时,请记住这破碎的咖啡杯。”
命运中总是充满了不可捉摸的变数,如果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当然是很好的,我们也很容易接受。但事情往往并非如此,有时,它带给我们的会是可怕的灾难,这时如果我们不能学会接受它,反而让灾难主宰了我们的心灵,那生活就会永远地失去阳光。
荷兰阿姆斯特丹有一座15世纪的教堂遗迹,里面有这样一句让人过目不忘的题词:“事必如此,别无选择。”英王乔治五世在白金汉宫的图书室里就挂着这样一句话:“请教导我不要凭空妄想,或作无谓的怨叹。”显然,环境不能决定我们是否快乐,我们对事情的反应反而决定了我们的心情。
一位心理学专家做了一件傻事,他拒绝接受自己所碰到的一个不可避免的情况,想去反抗它,结果使他失眠好几夜,并且痛苦不堪,问题却一点儿没有得到解决。他让自己想起所有不愿意想的事情,但是经过了一年的自我虐待,最终他还是接受了不可能改变的事实,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但这并不是说,在碰到任何挫折的时候,都应该逆来顺受,那样就成为宿命论者了。
一位哲人说过:“我希望拥有三种智慧:第一,努力做好自己能够改变的事情;第二,接受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不要为了自己不能改变的事情苦恼;第三,拥有辨别这两种事情的智慧。”
人生有时很残酷,总是充满很多变数。如果它给我们带来了快乐,当然是很美好的,我们也很容易欣然接受。但事情往往并非如此,有时,它带给我们的会是可怕的痛苦,如果这时我们不能学会接受它,反而让痛苦主宰了我们的心灵,那我们的生活就会永远地失去阳光。
面对不可避免的事实,诗人惠特曼这样说:“让我们学着像树木一样顺其自然,面对风暴、黑夜、饥饿、意外等挫折。”这不是逆来顺受,也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小时候,比尔和几个朋友在密苏里州的老木屋顶上玩。比尔爬下屋顶时,在窗沿上歇了一会儿,然后跳下来,他的左手食指戴着一枚戒指,往下跳时,戒指钩在钉子上,扯断了他的手指。
比尔尖声大叫,非常惊恐,他想他可能会死掉。但一直到手指的伤好,比尔再也没有为它操过一点儿心。他已经接受了不可改变的事实。
接受现实,并不等于束手就擒接受所有的不幸。只要有任何可以挽救的机会,我们就应该奋斗。但是,当我们发现情势已不能挽回时,我们就要理智地接受不可避免的事实,只有这样,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掌握好平衡。我们每个人迟早要学会这个道理,那就是我们只能接受并顺应不可改变的事实。
如果你不想被残酷的现实击倒,就一定要记住:接受无法改变的事实。
【北大课堂笔记】
许多残酷的事实是我们无法选择、无法逃避和无法改变的,我们要学会坦然接受。接受不可改变的现实,不是逆来顺受,也不是不思进取,而是一种积极的顺其自然的人生态度。
§§§第三节 遇事多忍让,没有过不去的坎
《论语》里说:“小不忍,则乱大谋。”这是在告诫我们:凡事要忍耐、包容一点,如果一点小事都不能容忍,乱发脾气,就会坏了大事。
遇事多忍让,做到明他人之长,知他人之短,容他人之过,才能与之和睦相处。吃不得亏,受不了气,一件小事就耿耿于怀,不但会让周围的人敬而远之,也不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在关键时刻压住怒火,保持冷静,需要良好的修养和广博的胸襟。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21年)12月,关羽父子被东吴孙权杀害。为了给关羽父子报仇,刘备命令张飞领兵自阆州(今四川阆中)出征东吴。张飞领命后派帐下两员末将范强、张达三日内制办白旗白甲,三军挂孝伐吴。第二天,范强、张达二人报告张飞,三日内办妥白旗白甲有困难,请求宽限日期。张飞听后大怒,忍不下一时怒气,也完全忘记了刘备的嘱咐,就将范强、张达捆在树上,各执五十鞭刑,打得他们满口出血,并说:“到时一定要准备齐全!要是超过了期限,杀你二人示众!”
范强、张达两人受此责刑,心生仇恨,回营商议:“与其他杀我,不如我杀他。”当晚,张飞令人上酒,与部将同饮,大醉之后回营帐休息。范强和张达二人探知消息,等到初更时分,各藏短刀,秘密潜入帐中,说要禀明机密重事,骗过侍从。来到床前,二人见张飞须竖目张,本不敢动手。听到鼻息如雷,才知他已熟睡,来到近前,用短刀刺入张飞腹中。张飞大叫一声之后,惨死刀下。时年55岁的张将军,就这样结束了叱咤风云的一生。
历史学家评价:张飞之死,主要原因是不能容忍,以致士卒不得已而采取了鱼死网破的下策。北大教授以此教育学生,该忍则忍,以保全大局为重,不能小不忍而乱大谋。大丈夫要能屈能伸,少生郁抑闲气,多修宽松平和之境。
汉高祖刘邦是小混混出身,身份低贱,识字不多,最大的官也只是当过亭长。但他能礼贤下士,把各路英雄豪杰拉到自己麾下,最终成就了一番大事业,建立了西汉王朝。
刘邦的最大优点是能忍,等待时机后发制人。他采纳谋士张良的决策,首先夺取关中,长驱而入直捣秦都咸阳,这样一来使项羽与众王订立的先入咸阳为王的盟约既成事实,不但造成项羽的被动局面,而且打乱了他的阵脚。接着,刘邦的得力谋臣萧何则趁热打铁,乘机接管了秦朝的中央档案文件和其他国书资料,从而掌控了全国政治、军事、经济、地理等一系列重要情况,为今后统一国家作好准备。
“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此时的刘邦望着眼前宏伟的宫殿、艳丽的宫娥,还有无尽的财富,就有点飘飘然不思进取了。村野匹夫的满足感显而易见,这是很可怕的。大将樊哙见状谏言:“小不忍则乱大谋,大王是真正想得天下,还是只想当见钱眼开的富翁?别忘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秦朝刚刚就在这里灭亡的。”
还是一个“忍”字提醒了刘邦,他还兵灞上,并与民约法三章,恢复战后社会秩序,安抚并稳定民心,减少苛捐杂税,让民众得以恢复元气。这些举措为刘邦在政治上稳住阵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军事上他仍处劣势。于是他采用了张良“斗智不斗勇”的步步为营的策略。当项羽大摆“鸿门宴”撕破脸皮毁约时,他甘拜下风接受项羽封赏汉中王的奚落。还是那个“忍”字,在走马上任汉中王时,他下令逐段烧毁沿途的栈道,以表示臣服项羽,不再与他为敌来麻痹项羽对其放松警惕性,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成功范例。
刘邦就这样轻易地迷惑了项羽,养精蓄锐,东山再起,垓下一战逼迫项羽兵败自刎乌江而无颜见江东父老。
建立了汉室王朝之后,公元前202年,刘邦在洛阳大宴有功之臣,还是运用那个“忍”字说了一番谦逊的话:“运筹帷幄,决胜于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即张良);镇守沙场,安抚民众,供给粮饷,我不如萧何;攻必克,战必胜,率百万雄师如入无人之境,我不如韩信。三位皆人间罕见人杰却为我所用,这也是我为什么能君临天下的原因啊。”
坚韧的忍耐精神是一个人意志坚定的表现,更是其为人处世谋略的运用。人生难得事事如意,学会忍耐,婉转退却,可以获得无穷的益处。
【北大课堂笔记】
人生有很多事,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话,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气,需要忍;人生有很多苦,需要忍;人生有很多欲,需要忍。忍是一种胸怀,忍是一种领悟。学会忍,是谋生的一门基本课程。懂得忍,游走人生方容易得心应手。
§§§第四节 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可见,情绪对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当你情绪好的时候,看什么都顺眼,做什么事都顺心;如果情绪不好,看什么都不舒服,做什么也不顺利。因此,无论做什么事,都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情绪始终有利于自己正在做的事情。比如,在作出决断的时候,要避免感情用事;在做事的时候,要保持心情舒畅;在进行争论的时候,要保持心平气和。
然而,很多人却常常陷于愤怒、忧郁、恐惧等消极情绪的陷阱里不能自拔。他们被这些情绪折磨的同时,也丧失了当下的美好。
哈佛经济学教授詹纳斯·科尔耐曾说:“我把人在控制情感上的软弱无力称为奴役。因为一个人为情感所支配,行为便没有了自主权,所以会受到命运的宰割。”所以,做自己感情的奴隶比做暴君的奴仆更为不幸。
当艾森豪威尔初任军官时,有两个士兵时常吵嘴打架。他觉得这样下去会影响部队团结,但又不便强迫劝和。
有一天,艾森豪威尔又看到他们在打架,便把他们叫进办公室,对他们下达命令:“你们俩把这玻璃窗擦好,一个擦外面,一个擦里面。”
两个士兵心有不甘,但也只好服从命令。仇人见面分外眼红,擦玻璃的两人不时地你瞪我一眼,我瞪你一眼,脸上的表情十分古怪可笑。他们彼此看到对方丑陋的面孔后,觉得自己也必定是一副令人憎恶的面孔。
慢慢地,他们冲动的情绪也就平息下来,想起刚才因小事而打架,觉得实在太没意思。最后,隔着玻璃窗的两人终于笑了起来,一时敌意全消,彼此冰释前嫌。
在日常的交往中,朋友之间不可避免地会产生或大或小的摩擦,这时你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醒自己不要沦为情绪的奴隶。
坏情绪是魔鬼,容易扰乱人的正常心智,影响人的正常判断,使得人情绪失控、思维混乱,从而影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有了坏情绪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尽快把坏情绪处理掉,把坏情绪变成正常的情绪,甚至是好情绪。
一个男孩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常常无缘无故地发脾气。一天,他父亲给了他一包钉子,让他每发一次脾气都用铁锤在他家后院的栅栏上钉一颗钉子。
第一天,男孩共在栅栏上钉了37颗钉子。
过了几个星期,小男孩渐渐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愤怒,在栅栏上钉钉子的数目开始减少了,他发现控制自己的坏脾气比往栅栏上钉钉子要容易多了……最后,小男孩变得不爱发脾气了。
他把自己的转变告诉了父亲。父亲又建议他说:“如果你能坚持一整天不发脾气,就从栅栏上拔下一颗钉子。”经过一段时间,小男孩终于把栅栏上的所有钉子都拔掉了。
父亲拉着他的手来到栅栏边,对小男孩说:“儿子,你做得很好。但是,你看那些钉子在栅栏上留下了那么多小孔,栅栏再也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当你向别人发过脾气之后,你的语言就像这钉子一样,会在人们的心灵中留下疤痕。你这样做就好比用刀子刺向别人的身体,然后再拔出来。无论你说多少次对不起,那伤口都会永远存在。其实,口头上对人们造成的伤害与伤害人们的肉体没什么两样。”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只顾逞一时的口舌之快,有意无意地对他人造成了伤害。有时一句侮辱性的语言完全可能把深厚的友谊葬送。北大人告诉我们,注意自己可能给别人造成的伤害,并作出积极的弥补,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才能更加愉快、有效。
俄国文学家屠格涅夫,曾劝告那些易于爆发激情的人,“最好在发言之前把舌头在嘴里转上几圈”,通过时间缓冲,让自己的头脑冷静下来。在快要发脾气时,嘴里默念“镇静,镇静,三思,三思”之类的话。这些方法都有助于我们控制情绪,让我们的思维更理性。
当发觉自己的情绪激动起来时,为了避免立即爆发,我们可以有意识地转移话题或做点儿别的事情来分散自己的注意力,把思想感情转移到其他活动上,使紧张的情绪松弛下来。比如迅速离开现场,去做别的事情,找人谈谈心、散散步,或者干脆到操场上猛跑几圈,这样可将因盛怒激发出来的能量释放出来,心情就会平静下来。
【北大课堂笔记】
我们任何时候都不能做自己情绪的奴隶。只有掌握自己的情绪,才能掌控自己的未来。做情绪的主人,轻松驾驭自己的情绪,让内心“不失控”,让正能量与我们同行。
第四堂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只要是人,就会不完美
人类尽管有许多弱点,尽管有许多缺点,而我们仍必须爱人类。
【林语堂】
曾在北京大学任教,中国当代著名学者、文学家、语言学家
每个人都争取一个完满的人生。然而,自古及今,海内海外,一个百分之百完满的人生是没有的。所以我说,不完满才是人生。
【季羡林】
曾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副校长,中国著名文学家、语言学家、翻译家
§§§第一节 不完满才是生活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