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在那遥远的地方
5020600000006

第6章 5月27日 一天里的三次眼泪

今天是“边疆万里行”活动的第5天,我们已经进入西藏两天了。从出发到今天,许多的领导、朋友都通过电话或者手机短信关心我们的情况。特别是总政李继耐主任,在中央电视台看到我们出征的新闻后,专门给我发来短信,嘱咐我要注意身体,注意节奏。

今天我们到达邦达后,并没有继续往前赶路,而是到邦达草原的村寨中做调研。我们去了邦达村和查龙村,走访了一些条件比较艰苦的藏家,其中有好几户家庭,让我掉下了眼泪。

邦达村的斯朗玉珍家特别贫困,家里没有耕地,没有牲畜,住在公路边的一个土石房里,房里没有灯,光线很暗。一家7口只有儿子洛多吉在一所学校做临时工,一个月200元左右的收入。家里最年迈的老人卓拥已经88岁高龄,且因为白内障失明了20多年。“我多想能够恢复一天的光明,让我看看家人,看看你们。”这句话,使我的眼睛发红,我背着他们用湿巾擦去了即将落下的眼泪。我悄悄地给她儿子洛多吉留下1000元钱,嘱咐他带卓拥去治疗眼睛,让她能够实现20多年来的愿望。

查龙村的斯朗珠扎家也是镇里的特困户,我们走进他家院子首先看到的便是他女儿德青措姆和她13岁的儿子在院子里晒太阳。她的儿子因为小时候患小儿麻痹,从小便瘫痪在家,因为今天阳光灿烂,她特意将儿子抱到院子里,却正好被我们撞见。很心酸,一个11口人的家庭,成年人只有3个,家庭年均收入1000元左右,她的儿子连一件像样的衣服都没有,但他们一家很和睦地生活在一起,无论条件多么艰苦。在这里我看到的是一种“不抛弃”的信念。我在车上找出几件衣物交给德青措姆,还把另外剩下的几百块钱都留给了她。

除了德青措姆和斯朗玉珍,这里还有更多的特困家庭需要社会各界的帮助,我多么希望,昨天我说到的那种互帮互助的精神,能够覆盖各地、各族人民。

前面所去的两户人家是部队和乡政府领导给我推荐的,在当地属于比较贫苦的家庭。当我离开他们家时,心口老觉得很堵,也不时地长长叹气,不知道这是因为海拔高的原因,还是刚才的心酸而致。

在返回住地前,要路经邦达草原,6月的草原上已经开始显露出了绿色,零零星星的帐篷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与一群群牛羊构成了美丽的图画,使人忍不住停下车来深入其中。我没有想到在黑色的帐篷里,竟能看到最美最和睦的画面,我不停地按下快门,记录眼前的场景。帐篷里是这样的现代,一切都井井有条干净清爽。钢炉上摆放的高压锅洁净闪亮得竟能映出人影。而帐篷里住着的和乐融融的祖孙三代,神情安详,与环境构成了一幅极美的画面。主人知道我是从远方来的,拿出了家里最珍贵最美味的食物来招待我,我不厌其烦地向他们了解生活上的情况,临走时把早已准备好的一些油和米送给了他们,没想到主人却告诉我说:“在距离我们500米处的第3个帐篷里,有一对夫妇现已有60多岁了,他们没有儿女,生活比我们困难多了,你把油和米转送给他们吧!”主人不断地用手跟我比画着,我明白了他的意思,在告别那家主人时,我只能用深深的鞠躬和感动的目光来传达对他们那种善良朴实的美德的崇敬。我们提着油和米,向他所指的地方走去,这时,我悄悄地掉下眼泪。

2009年5月27日写于西藏邦达